假如地球不公转了

来源 :奇闻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20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炎热的夏天又到了,看着火辣辣的太阳,不禁想抽点时间想象一下:在一个没有“年”这一概念的世界里——地球由于某些原因停止了公转——生命会是什么模样。如果地球的公转消失,地球便会径直落向太阳。这种“地球落体”的过程大约需要64天半,现在就让我们打开更大的脑洞,脑补一下地球撞向太阳时会是怎样的情况吧。
  第1天,我们开始了跌向太阳的旅程。第6天,经历了6天的坠落,地球的温度上升了约0.8℃,你也许还不怎么觉得热,但是变化马上就要来了。第21天,全球平均温度上升了约10℃,达到了35℃。地球正在经历极端剧烈的全球性热浪,农作物相继死去。
  第35天,整个“奔日”路程已过了1/5。全球平均温度达到58℃,超过了有历史记载以来地球的最高温度,也就是在美国加州死亡谷测量到的56.7℃。要是没有空调的话,大多数人已经没法活了。此时,电力基础设施要么捉襟见肘,要么停止输出。森林火灾肆虐,不能打洞或设法逃避酷热的陆地动物正在走向灭绝。同样,因为温度较高的水所溶解的氧气减少,而氨气却增多,鱼类慢慢死亡,整个水生食物链会因此断裂、崩溃,昆虫也逃不过这场劫难。撒哈拉沙漠蚁倒还能茁壮生长,因为它们可以耐受70℃的高温。作为食腐动物,这种蚂蚁以其他因酷热死去的生物尸体为食——现在地球上到处都是它们的食物了。
  第41天,我们现在已经穿过了金星轨道。全球平均温度达到了76℃,即使是撒哈拉沙漠蚁也无法存活了。只有庞贝蠕虫还在坚持着。这种神奇的生物能长到13厘米长,目前已知它能在80℃下存活。一般认为,庞贝蠕虫的耐热超能力来自它们背上的一层羊毛状细菌保护层,这层东西能够起到隔热作用。第47天,在103℃的高温下,地球表面温度已经超过水的沸点。海洋沸腾了,水蒸气包裹了这颗行星。连超级耐热的庞贝蠕虫都熬不下去了。超嗜热生物(例如耐热细菌)还能在海洋深处因水压抑制水沸腾而存活(甚至良好地繁殖),耐火植物还撑着没有灭绝。身怀隐身绝技的水熊虫在接近50天的当口仍然活着,它甚至能在真空、极寒和太空强辐射环境中存活长达10天。到了这个地步,水熊虫可能才刚刚发现情况不太对劲,它们会减缓新陈代谢,蜷缩起来并自行脱水,以求自保。第54天,永别了,亲爱的水熊虫,地球的温度已经超过160℃,连你们也会觉得太热了。
  第57天,我们已经飞过水星轨道,成为离太阳最近的行星,离大结局还有一周。地球表面温度已超过200℃。第64天,地球终于来到了它生命的终点。由于地球运行速度在运动过程中累积到极大,近处太阳的引力也很强烈,以至于地球前端受到的拉力远远大于后端。这种引力差,或说潮汐力,把地球拉成了椭圆形,岩浆从地壳的裂痕中喷出。这天的初始温度是800℃,“暖和”极了。天空中的太阳有平常的14倍大。正午时分,温度达到2000℃,足以让岩石熔化,地表化成了岩浆。12点半,我们马上就要走到头了,太阳大到填满了整个天空,地球已经越过一条有去无回的界限——洛希极限。在这里,太阳对地球造成的潮汐力大于地球对自身的约束。一旦越过洛希极限的半径,重力造成的潮汐效应就会把地球撕裂成岩浆和熔岩构成的小球体。
  超过洛希极限,地球正式玩完。祝大家旅途愉快!
其他文献
步入“曹斐:时代舞台”展览现场,数十块屏幕里流动的影像、五彩霓虹灯、喷泉、热带植被……这些光怪陆离的景象一起映入眼帘,伴随着不同影片同时播放的声音、现场人流声,给人一种喧嚣和迷失感,这或许正是我们所处时代的一种写照。  3月11日,艺术家曹斐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最为全面的回顾展,也是她在中国大陆举办的首个机构个展在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开幕。从最早就读于广州美术学院的实验戏剧作品,到近年探究
采访当天,张柠穿着宝蓝色西装马甲和黑色衬衫。西装衬衫是他的标配,有时还穿黑皮夹克。当他开口说话,是被孙郁称为“反雅化与反士大夫化的口吻”,语言浅俗幽默而不失敏锐凌厉。  城市的和乡村的,两种互相矛盾的气质在张柠身上安然并存,也在他的思维中各执一端,互不倾轧。来自乡村的张柠从不加入美化乡村的流行队列,用乡村的“乌托邦”来打击城市的“现代性”,相反,他讽刺那些涌入都市后大谈厌恶都市又离不开都市、热爱乡
“世界微笑日”是唯一一个庆祝人类行为表情的节日,这个节日是由世界精神卫生组织确立的,日期为每年的5月8日。一个人无论来自世界哪个角落,他微笑的样子我们一看便知。如果把类似的笑容和笑声代之于动物,我们会发现动物似乎也是会笑的。比如,一些鸟类的叫声就像人发出的狂笑声或傻笑声,狮子、绵羊、黑猩猩等动物有时也会做出一副笑咪咪的表情。但是,笑的本质是人类喜悦情感的表达,要想探讨动物是否会笑,首先就要了解动物
加利福尼亚州的圣·莫尼卡海湾在柔柔月光的映照下,显得是如此美丽。月光下,一位少年站在橡皮艇旁熟练地整理潜水服。他快速地将一只1米长的网袋挂在腰带上,然后抬头笑着对旁边的父亲说:“好了,我们可以去痛痛快快地捉龙虾了。”  他的父亲——乔·梅斯特雷笑看着自己唯一的儿子。乔是一位海洋生物学家,因为工作关系经常要进行潜水,他的儿子大卫也因此喜欢上了潜水。  父子俩最喜欢的潜水地就是这儿——圣·莫尼卡海湾。
2008年12月的一天中午,杰弗里正在午睡,突然“嘣”的一声像是什么东西爆炸了,杰弗里从梦中惊醒。“可能是火炉出事了!”杰弗里想。但这时他的头部开始摇晃起来;紧接着,周围出现一道道蓝白色光,且开始旋转形成漩涡,不过很快光就消失了。还没回过神来的杰弗里这时感到胃部痛痒,接着焦味开始出现。杰弗里的神经开始紧张,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突然,他看到从柜子旁跳出一个戴帽子、披大衣的人形黑影,并迅速从他眼前走
海上常见的幽灵潜艇有两种,一种是失踪多年后又重现的潜艇,另一种则是来无影去无踪的潜艇。虽然它们都被人称为幽灵潜艇,但两种潜艇的性质显然是不同的。本文着重收集整理那些来无影去无踪的潜艇。  据记载,“二战”时,美日两国在一次海战中,日本联合舰队和美国航空母舰“小鹰”号就曾被一艘神秘的潜艇跟踪。当它被舰艇发现时,眨眼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在马里亚纳群岛附近洋面,当美日双方舰队激烈交火时,这艘神秘莫测的
现在,酒店和工厂里已经有机器人和人一起上班,无人驾驶汽车也已经上路测试,无人机开始送货服务,股票交易所的”中枢神经“是AI引擎,购物网亚马逊和网络电视Netflix用AI分析用户消费心理和习惯,据此推荐相应商品、书籍、影视,或者向广告商提建议,还有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里的“私人助理”。  经过60多年的磨砺,人类社会似乎真的要进入AI时代了。  在智能和人工智能并存变成每个人的日常之前,先来看看银幕
人类自发现黄金以来,便一直为之着迷。原因之一是黄金罕有,世界目前的总开采量不过十万吨;而且黄金恒久不变,既不受侵蚀,也不会失去光辉。  因此黄金向来受帝王喜爱,亦是财富的象征。黄金既然与无法想象的巨大财富有关,当然会在现实与故事中占重要地位,而且还蒙上神话色彩。有关埃尔多拉多黄金国的传说可说是最具吸引力的,相传那里连炊具也是黄金打造的,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探险家到南美洲去寻找,四百多年来,冒险家踏遍
沙特阿拉伯腹地的哈迪岩村,居住着一个牧羊人:拉西德·马特利。1986年开斋节后的一天中午,他的一间用羊毛制成的小毡房突然起火,马特利和妻子一起把火扑灭了。第二天,一间内屋又突然起火,马特利这才着急了,立即报告了村长。当村长赶到时,来势凶猛的火一下子烧掉了三间房屋。马特利感到惊恐不安,就向法赫德国王、内政大臣纳伊夫亲王和政府有关部门报告此事,并请求政府派遣专家到现场调查。哈纳迪亚亲王府最先派出一个调
她于1929年出生于一个贫苦家庭,取名黄堂振,但她在1993年去世时被称为德秀,是一位著名的道家灵媒。她以做出惊人的准确预测而享有盛誉,据说她非常专注地奉献于她的追随者,她的专注如此强烈,即便死亡也不能阻止她继续服务于信众:她的尸体用金覆盖,并安置在基隆的一座庙中,她作为台湾的烫金灵媒,继续从事预言工作。  据说,德秀的崭露头角是缘于她有能力与台湾的辉煌神仙“三台子”沟通,这位神仙出生时是一团香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