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斐:连接人与时代的记忆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步入“曹斐:时代舞台”展览现场,数十块屏幕里流动的影像、五彩霓虹灯、喷泉、热带植被……这些光怪陆离的景象一起映入眼帘,伴随着不同影片同时播放的声音、现场人流声,给人一种喧嚣和迷失感,这或许正是我们所处时代的一种写照。
  3月11日,艺术家曹斐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最为全面的回顾展,也是她在中国大陆举办的首个机构个展在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开幕。从最早就读于广州美术学院的实验戏剧作品,到近年探究北京街区历史的大型跨学科项目,本次展览是对曹斐二十多年艺术实践和艺术发展脉络的一次集中呈现与梳理。
  曹斐1978年出生于广州,是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她经历了经济高速发展下的城市变迁,在创作初期就有意识地去记录这种变化,以及它对个体生活的影响。她善于运用影像、戏剧、虚拟现实技术和装置等多元媒介进行创作,此次展览根据作品的主题和地域,以“南方游戏”、“都市乐园”、“车间内外”和“另类实境”四部分展开。
  展出的早期作品、实验纪录影片《三元里》完成于2003年。曹斐当时组织了不同身份、职业的影像爱好者拿着DV在广州典型的城中村三元里拍了半年时间,用“地毯式扫描”的方式,记录了生活于此的居民群像:台球厅里的少年、发廊洗头妹、老年舞狮团、派出所的警察……以及城市化巨变下,都市村庄的奇异建筑和人文景观:失地农民在自家天台上种菜、居民为了抢占空间而搭建的采光条件极差的楼房在街道两旁局促林立。
  不同于一般纪录片的口述形式,《三元里》更多地以影像、画面来表现。全片40分钟没有一句台词,全是黑白影像,背景音乐从片头延续到片尾,曹斐更愿意形容它是一部“黑白影像诗篇”。

  《三元里》田野调查的工作方式对曹斐是一个启发,它延续到了《谁的乌托邦》(2006)。为了拍摄这部反映珠三角地区制造业工人面貌的短片,她和团队在佛山的一个灯泡厂待了半年,收集了很多数据——工厂的占地面积、流水线车间、工人的工作时间、住宿条件、业余爱好等,进行了类似“工厂人类学”的调研工作。
  曹斐给工人们发放了问卷,设计了一堆“不太常规”的问题,比如“你上班前一分钟和下班后一分钟脑子里在想什么”、“你在流水线作业的时候,脑子里最想哼的歌是什么”等等,最终从500份问卷里挑选出30个爱文艺的工人,他们得以在工作车间展示自己的才华:穿着精美的舞裙跳孔雀舞、芭蕾舞,或者弹吉他。
  同一时空,同事们就在他们身旁的流水线按部就班地工作,像往常一样。“这是現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混合,工人在工厂里工作是很现实的,同时他们对未来有梦想和期待,甚至是幻想”,曹斐用作品将这种现实的存在与虚幻的表达相结合。
  最新作品“红霞”项目(2015-2020)是以北京798附近的曹斐工作室所在地红霞影剧院为蓝本创作出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作品:围绕这个国营老剧院和周边社区开展多年调查,纪录片《红霞》通过采访社区居民和专家学者,构建了一个正在消逝的社区的口述史;影片《新星》以科幻老电影为灵感,创造出一个没有坐标的时间;《永不消逝的电波》则是对全新的虚拟现实技术的一次尝试。这三件相互关联的作品呈现了曹斐过去五年在工作和生活的北京的研究成果——酒仙桥(“红霞”)地区的社会历史和城市转型。
  曹斐的作品被认为是“地域性”和“全球化”相结合的代表,在“时代舞台”开幕式上,曹斐说,“我早期关注的城市化题材,可能跟我成长的快速变化的珠三角给我的刺激有关,但我没有刻意将地域性与全球化相结合,这两者本身是不可割裂的,比如《谁的乌托邦》这部作品是珠三角题材,但它作为世界工厂的一部分就跟全球化紧密联系。”
  作为活跃于国际舞台的中国当代艺术家,曹斐的作品曾在伦敦泰特美术馆、蛇形美术馆、古根海姆美术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以及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展出。UCCA馆长田霏宇评价她是一个“用作品把中国的故事讲出来的艺术家”。
  曹斐认为这种来自国际艺术界的认同,是因为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创作了解到中国当代的社会变化。但她从不认为自己是“一个使者”或是“为世界传播中国故事的人”,她所做的“只是自己感兴趣的事而已”。
  来参加开幕式的路上,曹斐跟司机聊起来,司机说他已经十多年没来过798艺术区了,这里原本是国营电子工业的老厂区,他小时候倒是常来,因为妈妈就在园区里的工厂上班。曹斐邀请他来看这个展览,因为里面“有讲妈妈那一代的故事”。曹斐期待不同年龄、阶层、职业的观众走进展厅,获得属于自己的观看体验。她希望自己的作品能成为连接人和时代记忆的一个载体。
其他文献
南美洲是个神奇的大陆,神秘建筑物和远古文明的遗迹随处可见,甚至有人说,南美洲的每块石头都是一个谜。纳斯卡地画是这片土地上的谜中之谜,很多人是从各种未解之谜、神秘现象排行榜中得知纳斯卡的,以为那里曾经有外星人光顾。  纳斯卡位于秘鲁伊卡省的东南部,原本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小镇的东面是巍峨绵延的安第斯山脉,小镇和山脉之间横亘着一片广袤的荒原,面积约250平方公里,当地人称之为“纳斯卡荒原”。这片不
意大利男子奥比托·艾罗迪从1978年开始,根据儿时“幻觉”中的图案花了16年时间造出了9座金碧輝煌、高达5层楼的“达曼胡尔神庙”。  这一秘闻是一本名为《达曼胡尔庙:人类之庙》的新书披露的。据悉,57岁的奥比托·艾罗迪是意大利北部的一名前保险经纪人。从10岁开始,奥比托的脑海中就一直充斥着各种神奇而壮观的神庙图像。他认为这些幻觉都是某种“前世记忆”残留下来的神庙影像,并发誓要将它们修建出来。从上世
《哥德堡变奏曲》  广州大剧院温和的场灯突然渐变到明亮。在这座线条流动的现代建筑里,38岁的郎朗将演奏自受伤复出以来最重要的独奏作品——《哥德堡变奏曲》。  因为新冠肺炎疫情,这半年几乎是古典音乐甚至全世界音乐行业最艰困的时期,大部分演出都被延期或取消。已经取消了八十多场世界演出的郎朗,用这部准备多年的严肃作品,正式回归他最熟悉的钢琴家角色。  《哥德堡变奏曲》是巴赫在1742年的晚年作品,全曲包
日前,英国男子亚当·莱顿创造了一项新的世界纪录——一天内到访最多国家。本着仅能乘坐公共交通或步行的原则,他成功地在24小时内到访欧洲12个国家。据悉,莱顿在5月25日上午7点1分,从德国开始了自己的旅程,并依次到访了卢森堡、法国、比利时、荷兰、丹麦、瑞典、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奥地利这11个国家。借助此次旅程,莱顿发起了一项慈善行动,为患病的新生儿筹集善款。事后,他称自己很庆幸完成了这次旅
“7月的草原还挺美的,”这是第一次来到内蒙古自治区太仆寺旗的戚学政最直观的感受。那天天气很好,“夏季的草原风很凉爽。”2019年7月20日中午11时许,经过5个多小时的车程,从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门口出发的戚学政抵达一片绿海前。  这是戚学政参与京蒙扶贫医疗对口支援工作的开端。此后一年内,除了疫情期间被迫留京三个多月外,他多在太仆寺旗医院的手术室和当地贫困患者的家之间来回奔走。  作为一名骨科医生
明故宫遗址及其附近,一向充满神秘色彩。近些年围绕这一带的奇异传说更扑朔迷离。怪异的交通事故、诡谲的死亡事件,不可思议的奇闻,在民间广为流传。有人将明故宫一带比做南京的“百慕大”,夜间不敢涉足,开车绕道而行。  交通事故现场是谁把路口换掉了  在新街口一家媒体工作的金先生(应本人要求隐去真实姓名),2007年11月某日深夜下班回家,开一辆南汽菲亚特,沿中山東路由西向东,准备出中山门,去东郊的住所。这
很快,该现象引起了全世界“幽灵火车”迷们的关注,原来早在1933年,幽灵火车就已经成为悬案,此后从1951年到现在,“幽灵火车”在欧亚大陆上出现过多次,它神出鬼没,可以无视常规物理定律,突破时间和空间,悄然出现又神秘消失。有人说,坐上这列幽灵火车的人,凶多吉少。这不是小说,它是真实存在的……乌克兰惊现幽灵火车  2009年1月17日深夜,乌克兰东部城市波尔塔瓦市的警官舒斯特开车巡逻市郊时,发现一辆
一项有趣的遗传学研究告诉我们,人类祖先开始进化饮酒的能力大约可追溯至1000万年前,远比现代人开始酿酒的历史更为久远。很久很久以前,为了处理从树上掉在地面的腐烂、发酵的水果,人类祖先发明了酿酒。科学家们在研究中发现,人类分解酒精的能力集中在一组叫ADH4家族的消化酶的基因编码上。ADH4酶被发现存在于灵长类动物的胃里、喉咙和舌头上,同时也是在吸收后遇到酒精产生的第一次代谢酶。研究人员调查了来自28
会说话的手机  “你喜欢的产品已经上线,需要立刻订购么?”  “价格太贵,还是等到降价时再订吧。”  “不一定降价,跟你一样喜欢的人太多了,不要到时又买不到。”  乍一听,你以为这是两个人在对话吧。其实不然,它是人与机器——苹果 Siri的对话。  人与机器对话?没弄错吧?  ——的确如此。  会说话的冰箱  “给我订份酸奶。”  “给你订份光明低脂酸奶,那适合你。”  “OK”。  这是2016
在驰名中外的镜泊湖风景名胜区内,有一个令人瞩目的史迹区,它就是渤海国上京龙采府遗址。这个中世纪赫赫有名的大都市,当年就坐落在距镜泊湖不足20公里的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的位置上,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渤海国是唐代我国东北以韎羯族粟末部为主体建立的地方政权,建于公元698年,926年被契丹族所灭。该古城遗址已有约1300年历史,目前仍保留着仿唐朝首都长安城建筑的城池,分外城、内城和宫城(紫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