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唱歌教学中合唱兴趣培养方法初探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pigei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唱艺术对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修养、性格情操具有积极的作用,而且能使孩子们拓宽视野,促进孩子们积极思维,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在《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到:“要更加重视并着力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尽早积累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集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然而,受各方面因素的限制,能参加学校合唱团的孩子只有少数,并且均是中高年级的学生。那么,如何让低年级的学生感受合唱艺术的魅力,体会到合唱艺术的有趣和优美呢?这就需要音乐教师在平时的音乐课堂教学中适当地加入合唱训练和教学,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合唱艺术的美。我认为,在低年级唱歌教学中,除了给学生播放一些好听的合唱歌曲和视频外,还可以采用灵活、有趣的方法,进行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游戏等渗透合唱教学,培养孩子们的合唱兴趣和合作意识。
  一、节奏配合法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是合唱的基础。节奏配合法不是指单纯的为歌曲打拍子,而是组合、编创符合歌曲特点的节奏,将之融入歌曲中,形成多声部节奏练习,让学生初步体验二声部。同时,节奏配合法还可以培养学生一心多用、一耳多听,锻炼学生的节奏感、协调性和音乐感受力。节奏配合法有两种方式,一是为歌曲配上节奏,二是采用多声部节奏练习。
  第一种方式比较普遍,很多教师都用过,就是学生在演唱歌曲的同时,配上固定节奏为歌曲伴奏,可以是打击乐器,也可以是学生律动(如拍手、拍腿等)。如在学习人教版音乐教材二年级下册《草原就是我的家》这首歌时,教师可配上固定的节奏,模仿骏马奔驰的效果,让学生既感受草原上万马奔腾的场面,又让学生初步体验两声部的不同节奏。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教师可采用简单易学的两声部节奏练习或轮唱形式的节奏练习,即多声部节奏练习,且尽量从简单、有趣的方向入手。在《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到:“合唱教学可从轮唱开始,逐步过渡到其他多声部合唱形式。”如人教版音乐教材二年级下册《一对好朋友》一课,教师可结合“xxxx”的学习进行如下活动:
  在练习过程中,可以配以拍肩、拍手、拍腿等动作律动,并体现出轮唱的效果,让学生对轮唱形式有更直观的感受,让学生在玩中体验,在游戏中学习,不但巩固了十六分节奏学习,又让学生体验到多声部节奏练习,实为一举两得。当学生熟悉节奏练习之后,教师可加上简单的音符形成两声部,让学生体验最初步的合唱形式——轮唱。如:
  人教版音乐教材二年级下册第6课《两只老虎》中也可采用这样的方法。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循序渐进地进行练习。每节课用五到六分钟开展这样的练习,对学生的合唱体验是不无裨益的。
  二、衬词配合法
  在小学低年级唱歌教学中,要结合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注重方法的趣味性和有效性,让他们感到合唱既好听又好玩,他们才有兴趣去了解合唱、学习合唱,也为以后合唱团的选拔打好基础。《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唱歌教学要注意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其演唱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演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用衬字、衬词模仿歌曲的情境、声音等,为歌曲旋律伴唱,在歌曲中有意识地加入一些有趣的衬词,将其配成简单的两声部歌曲,在衬词声部有时甚至可以不用旋律,让孩子们模仿自然界的各种声音,如风声、雨声、动物叫声等,让课堂气氛既活跃又目的明确。如人人教版音乐教材一年级下册《数鸭子》一课,我在学生学会歌曲演唱后,将学生分成两个声部,一个声部演唱旋律,一个声部模仿小鸭子的叫声。
  又如《粉刷匠》一课,我让学生模仿刷子的声音。
  三、长音配合法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进行两声部合唱歌曲的演唱是有一定困难的,教师只能站在让学生感受合唱艺术的角度来设计教学内容。在低年级的教材中,有很多简单、易学、旋律优美的歌曲,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合适的歌曲,将之改编成简易的合唱曲,注重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在体验中学。所以,为了让学生体验合唱歌曲的艺术美,我加入了简单的长音配合练习,让学生初步体验简单旋律两声部合唱。如人教版音乐教材二年级下册《小蜜蜂》,可以让学生做如下练习:
  最好不要整首歌做这样的练习,建议用歌曲中的一两个乐句与学生做合作游戏,不宜时间太长,以学生体验为主,不能冲淡课堂教学重点和教学目标。
  四、变奏配合法
  所谓变奏,简单地说,就是变化的反复。变奏是各种音乐作品中常用的发展乐思的手法。这种方法对于低年级来说是较为有趣的一种方法,教师只要将原歌曲进行简单变奏,让学生进行两声部演唱,就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合唱兴趣和意识。如人教版音乐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七课《音乐小屋》,就可以采用变奏的方法进行二声部合唱。
  或者:
  五、乐器配合法
  小学低年级唱歌教学课的合唱体验教学要恰如其分,首先,不能占时太长,不能冲淡唱歌教学的主要内容;其次,要注重教学趣味性与有效性的有机统一,要用多变的手法让学生体验合唱的美感。除了上述方法,我在教学中还经常用乐器辅助,利用竖笛、口风琴、电子琴等乐器辅助教学。当学生演唱歌曲时,我会采用变奏、和弦、鼓点等形式为孩子们伴奏。有的歌曲我还会用另一个声部与学生配合,刚开始学生可能会不习惯,甚至有学生说“老师,您弹错了”,我告诉学生:“小乐器觉得你们唱得太好听了,它想做绿叶,衬托你们这些小红花。”久而久之,学生习惯了我演奏第二声部,也有一部分学生还能跟着乐器的旋律演唱,使学生参与到了两声部歌曲的演唱中,也激发了学生对乐器演奏的兴趣,为以后的器乐教学做好铺垫。
  当然,唱歌教学中合唱兴趣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贵在坚持,需要教师经常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各种体验活动。但是,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合唱教学只是初步体验,重点是感受和欣赏,难度不能太大。低年级唱歌教学中,合唱兴趣的培养只是普及合唱艺术的一种手段,也是从中发现一些合唱苗子,并不断壮大学校合唱队伍的方法和渠道。英国著名声乐教育家金·帕默尔曾经说:“唱歌必须自然而然地进行,美好声音的产生就在于充分发挥乐器的美和经过严格的训练。”作为基层音乐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多总结、多探索,长期坚持将培养学生的合唱兴趣融入唱歌教学中,在丰富唱歌教学的同时,培養学生多声部的和声体验,使其真正达到两全其美的效果。
其他文献
【摘要】生活化和实践性是德育課程的核心特质,为了提高德育的实效性,需要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效地开发与整合利用。在“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中,社区是联系学校和家长、学生的重要一环,社区丰富的资源是学校德育的重要资源。开发和利用社区资源,实现学校、家庭、社区齐抓共管,整体联动,是增强学校德育实效性的良好途径。  【关键词】德育;社区资源;教育资源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 生活化和实践
摘 要:由于当今离婚率不断走高,离异家庭较普遍,离异家庭由于家庭环境的突变,性别角色缺失,社会偏见的压力及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等各方面的原因,导致其子女或多或少存在着情绪情感、性格、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心理问题,故此,重视研究单亲家庭学生心理问题形成原因及对策很重要。本文从重视离异家庭学生情感教育方面进行探究。  关键词:离异家庭;情感教育  教育是树人之本,家庭教育更是所有教育之源。家庭成员的言行以及由
【摘要】家校共育利于孩子健康成长。本文围绕常规的家长会召开、家委会构建及功能、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借助现代通讯技术沟通等四方面探讨家校共育的有效化、实效化、多样化、及时化。  【关键词】家校;共育;策略  学校、家庭是培养一代新人的重要场所及因素。家校共育能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促进学校和家庭之间的信息交流反馈,利于家长走出教育的误区、盲区,形成教育合力,为学生创造健康积极、良好向上的成长
【摘要】Phonics 教学法也称自然拼读法,是一种按照字母本音发音为规律的教学法。当学生掌握了42个音素的字母和字母组合的读音后,自己就能像学完汉语拼音声母、韵母一样,能独立地拼读英语单词。由此降低单词记忆的难度,提高学生单词拼读的能力,培养学生见词能读,听音能写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关键词】语音课教学;趣味性;针对性;多样性;合作性;渗透性;拓展性  一、背景介绍  本节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想品德课堂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增多,自主性更强,对参与教学互动的要求更高。基于此,教师要在“和”文化的理念指导下,将思想品德课堂进行各方面的情境创设,让学生发现思想品德学习的乐趣,让课堂更为充实、高效、高质。  【关键词】“和文化”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教学  如果将思想品德课堂想象成是一个互动的平台,那么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尽可能多的给学生创设和谐情境和营
幼儿园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扮演的角色愈发重要,幼儿教育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对孩子潜力的激发和启蒙教育的实效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是个体发展的基础,为幼儿们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满足幼儿们综合发展的需要,是现阶段幼儿园教育的重要使命。幼儿教育需坚持“生活、游戏、课程”的核心理念,让孩子们乐学、好学和善学,全面落实好《纲要》中的内容,引导幼儿们在快乐的童年中学习和
【摘要】导学案设计要理清两个关键所在:一是关注数学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二是考虑学生数学学习三个关键的要素:知识经验、认知规律和思维过程。  【关键词】导学案;知识经验;认知规律;思维过程  导学案是教师根据课时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旨在指引学生结合课本进行自主学习的提纲。其主要功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明晰自己知道了哪些数学知识,还存在怎样的疑惑,从而带着思考和问题走进课堂;二是教师通过
【摘要】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而衡量有效课堂教学的主要标准是学生的学习效果。考量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必须综合考虑三个要素——提高学习效率、增进学习结果、强化学习体验。九年级思品课堂有效性同样要考虑这三个要素。因此,本文主要从复习的时间并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合理的规划是提高复习课堂有效性的前提、三维目标的贯彻落实是提高复习课堂有效性的关键所在、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是提高复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了10个核心素养,是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数学交流、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体现。问题解决教学就是用问题解决的思想来改造数学教学,以提出发现问题为数学教学的切入口,以问题解决的过程作为数学教学的主线,通过问题的解决来完成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无论是学习数学知识,还是培养数学技能,都可以“以问题解决的方式”展开。在具体的、基于真实背景的复杂
【摘要】2017年小学新教材的语文有三大改革,其中,第三项改革是:增加阅读。得阅读者得语文,阅讀是教育的核心,阅读是语文的基础。所以,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习得阅读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阅读素养;唤醒内生力;彰显个性;陶冶情感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习得阅读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呢?下面我谈谈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