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教师核心素质培养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pz75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小学教育过于重视教师的专业素养而忽略了教师核心素质的培养,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部特别强调了教师的核心素质,为在信息知识时代选拔小学教师开辟出一条新途径,因此当前的小学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探讨小学教师的核心素质内涵,以及为如何培养小学教师的核心素质提出可行性策略,以期促进现代小学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教师 核心素质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5-0198-01
  核心素质是教师职业发展和教师专业完善的基础,是教师在知识信息时代不断学习、严格要求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教师被社会赋予了多元性的角色,不仅是古代教学所要求的“传道受业解惑”为师,更多的是教学生“立德树人”,为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学生成人成才的需要。国家教育部很早就对教师教育从知识、技能、情感的要求转向对教师核心素质的培养,建立相应的教师核心素质模型和框架,同時为高校师范专业培养教师指明方向性引导[1]。
  一、小学教师核心素质提出背景及内涵
  从社会的发展角度来讲,信息知识时代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驱动教师重构自身文化价值观;从教育理念角度来讲,学生核心素质的发展必然要求教师教育改革的需要,这是学生需求对教师培养提出的挑战;从教师本身来讲,教师群体的价值觉醒内在驱动教师专业化持续发展的需要。受到上述内外因素的联动,社会教育的焦点开始转向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师核心素质的培养上。
  著名学者罗雁教授将教师的核心素质归为三大方面,即学习、反思和创新;张学忠认为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培养核心素质就是培养教师高尚的情操、师德修养和高超的教育专业技能及具备高远的开拓精神[2]。从二十一世纪以来对教师核心素质的研究看,总结为两个方面的核心素质,一是关注学生的发展,二是具备系统教育教学思维能力。这两个方面分别代表教师专业的德育和智育两个方面,关于对教师核心素质的培养策略同样立足于此。
  二、小学教师核心素质的培养策略
  (一)关注学生的发展倾向
  师德教育被看做教师专业的师魂,是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立足点。关注学生的发展倾向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和认知水平开展教学。首先,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学生、了解学生,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教学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内在动力,通过提问以及小组合作教学的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其次,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表现为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特点想出有效的教学模式。此外,从建构主义的角度,教师要提倡学生主动构建自己学习知识的体系,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为学生创造学习体验和感悟。最后,教师教学从关注学生的发展来培养自己的核心素质,要求教师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注重学生学习的综合素质发展,努力践行“立德树人”教育的理念,真正从教学过程出发,关注学生的成长,挖掘学生蕴含的内在学习潜力[3]。
  (二)培养教师系统的教育教学思维能力
  教育教学思维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目标,是不断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教学规则,可以有效指导教师在其专业发展努力的方向。我国目前对于小学教师队伍培养的主要途径是高等师范院校,为小学教育提供专业的人才教师,从高校的培养理念入手,将教师的教育教学思维深入到具体实践中[4]。大多数师范高校在培养教师太过于重视理论教育而忽视实践经验的积累,因此在师范课程中添加教学实践课程,全面提高教师在入职前的教学经验,从而确定以教学目标为导向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形成系统性教学思维,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来培养教师的核心素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背景下要求小学教师重视培养自身的核心素质,为适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增强自身的文化意识和创新素养,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提供更多的支持。因此,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通过关注学生的发展倾向和系统性教育教学思维来提升自我专业度,为培养自身的核心素养提供更多途径。
  参考文献:
  [1]刘江梅.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思维品质英语教师应具备的关键素质——从一堂初中英语阅读观摩课谈起[J].新课程(中学),2017,(03):217.
  [2]任爱珍.关于教师素质的核心地位及其培养[J]. 职教论坛,2012,(35):100-101+104.
  [3]孙丽媛.建构主义教学论与高中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专业素质培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
  [4]肖武平.中学教师核心能力素质结构及其情景评价初探[D].江西师范大学,2007.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因此,要善于创设数学生活问题情境,让小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积极主动地体验生活、感知数学、主动获取新知。在学习体验活动中感受成功、感受快乐,进而促进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全面发展。  【关键词】课堂 数学 学习 体验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5-0168-02  话题1:某教师在上公开课《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例2(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78页,本文所举的相关例子都是六年级的内容):岭南小学六年级45个同学参加学校运动会,其中男运动员占■,女运动员有多少人?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男运动员占■”这个条件的含义后,师生一起完成如下线段图:  然后让学生看
【中图分类号】G4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5-0203-01  音乐艺术对人的心灵陶冶如春风化雨、点滴滋润,天长地久,铭心刻骨。音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歌词、曲调的教学和音乐表演、作品欣赏等教学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净化学生的心灵,规范学生的行为,从而提升音乐音乐学科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新课改的要求之一。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它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
【摘要】数学对于小学生来讲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及逻辑性,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仍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其抽象思维及逻辑思维能力比较薄弱。因此,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形象直观的教学情境中,从而促进学生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立学生探究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良好的体验中实现知识的构建,促进其全面发展。  【關键词】小学数学 情境教学 应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
【摘要】创造积极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创新潜能。努力创造一种民主、平等、宽容、和谐的教学气氛,加强学法指导,给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善待提问、激发思维。  【关键词】创设 开发 课堂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5-0163-02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孩子,如果从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欢乐,从未体验到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