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 开发潜能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yidaocao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造积极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创新潜能。努力创造一种民主、平等、宽容、和谐的教学气氛,加强学法指导,给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善待提问、激发思维。
  【关键词】创设 开发 课堂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5-0163-02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孩子,如果从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欢乐,从未体验到克服困难的骄傲——这是他的不幸,怎样创设良好的情境,让孩子们带着喜悦的心情加入我们的课堂,真正做到乐学,开发学生的潜能。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创造积极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创新潜能
  1.努力创造一种民主、平等、宽容、和谐的教学气氛,让每个儿童都受到尊重,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大胆发言,即使错了,也不要刺伤其自尊心,要给再发言的机会,并发挥老师的临场机智,让他获得成功,精神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
  2.对于儿童独具一格的想法要给予赞扬,鼓励儿童不断探索,取得新的成功,当有的学困生感到失望时,老师应积极鼓励:“老师相信你能行。”
  3.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我每天布置学生自学课本时,常常鼓励学生说:“自学完课本以后,看谁能把老师和同学们问倒?”积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让他们到课本中寻找成功的感受,寻找自信的力量。
  二、加强学法指导,给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空间,培養学生的创新能力
  主动探究、自主学习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内在动因。创造能力,不是通过教书本上的间接经验形成的,而是在学生自己探究体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如在教学《商的近似值》时,我先出示两道练习题:①每套童装用布2.2米,50米布可以做多少套?②每个油桶最多装油4.5千克,要装60千克的油需要多少个这样的油桶?要求:结果都保留整数。当学生计算出①50÷2.2≈22.73≈23套;②60÷4.5≈13.33≈13 (个)时,我出示两个问题:0.73是完整的一套衣服吗?剩下0.33桶的油装到哪里?实质的问题,引起学生探讨,学生明白了:在实际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商要用四舍五入。问题本质解决了,学生对例题出现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其次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由思维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机会创新。如教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我先让接触长方形的学具,再用手中的尺子或剪刀,动脑想一想怎样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再让学生互相交流,借助电脑教学课件展示学生的各种思路,从学生三种算法:长+宽+长+宽=周长,长×2+宽×2=周长,(长十宽)×2=周长,归纳出比较简便的方法,享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能不时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三、善待提问、激发思维
  创造,往往是从问题开始,好的提问是创造的源头。《学记》中着重论述善待提问之重要:“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得其从容,然后尽其声。”所以教师在整个过程中随时处于“待问状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勇于开拓创新。在教学《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时,我先出示一组分数: ■、■、■、■、■、■、■、■,让学生把这些分数化成小数并分类。学生立即产生“疑感”:“为什么要分类?”“这些有什么奥秘?”然后设问:①一个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与它的分子有关系吗?②究竟分母是什么样的数时,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③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一定具备什么特征?④分数化成小数的规律是什么?……这一系列的疑问,引出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也使学生的探索欲望不断上升。从而在这些疑惑中去解决问题。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把问题开放的空间还给学生
  1.课内开放。所谓课内开放,是针对过去的教学而言,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要减少“指令性”的成分,鼓励问题的开放创新。例如,在教学《折扣》一课时,先创设 “春游活动,刘老师带领44名学生去公园游玩,门票每人2元,50人以上八折优惠,学生经过小组讨论与计算后,得出购买团体票更为合算的方法。
  2.课外开放。对小学生来说,社会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是一个大课堂。因此,数学教学应建立起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的问题开放空间,引导学生把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延伸到课外、激发学生问题开放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提高数学能力。
  实践证明,数学课堂中渗透新教育思想,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得到培养,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体落到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教给学生的创新方法,持之以恒就能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易马,冯伯森.试论学生的主体意识[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2]源良佐.在一定条件下学习活动的消极作用[J],教育导刊,1983年04期
其他文献
阜阳市局 £4a 局长——_MINtkMMtgj’#lnH$B——q.M——D收束志不他只邀狲位J则【科校为先导推动地租工作.B为广为戳民U用凶盼引眯B.习.互们羹宽.互狈槽竺汹IAn.刊 办好杂志。必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因此,要善于创设数学生活问题情境,让小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积极主动地体验生活、感知数学、主动获取新知。在学习体验活动中感受成功、感受快乐,进而促进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全面发展。  【关键词】课堂 数学 学习 体验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5-0168-02  话题1:某教师在上公开课《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例2(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78页,本文所举的相关例子都是六年级的内容):岭南小学六年级45个同学参加学校运动会,其中男运动员占■,女运动员有多少人?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男运动员占■”这个条件的含义后,师生一起完成如下线段图:  然后让学生看
【中图分类号】G4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5-0203-01  音乐艺术对人的心灵陶冶如春风化雨、点滴滋润,天长地久,铭心刻骨。音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歌词、曲调的教学和音乐表演、作品欣赏等教学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净化学生的心灵,规范学生的行为,从而提升音乐音乐学科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新课改的要求之一。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它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
【摘要】数学对于小学生来讲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及逻辑性,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仍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其抽象思维及逻辑思维能力比较薄弱。因此,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形象直观的教学情境中,从而促进学生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立学生探究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良好的体验中实现知识的构建,促进其全面发展。  【關键词】小学数学 情境教学 应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