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推理能力的培养策略

来源 :江西教育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jing08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理是数学思维的基本方式之一,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成为一个重要的教学课题。笔者认为,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推理意识入手,进行有效的引导,从而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现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小学数学推理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以情境引发学生推理猜想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推理来源于猜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借助有效的数学情境,创设认知冲突,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状态,激发学生的推理猜想,使其能够根据已有事实,发展直觉,通过归纳和类比等推断出数学结果,从而进入数学课堂探究之中。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这一内容时,根据之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学生学习的这个图形是有所区别的。因为圆是一个曲线图形,和正方形、长方形等有所不同,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倍数关系,这是个重点也是难点。为此,为了引发学生的数学猜想,使其产生求知欲,笔者特意创设了这样的数学情境:“如果有两只乌龟同时爬行,并且同时沿着一个正方形的边和圆周爬行,会有哪只乌龟先回到起点?”学生立刻展开了讨论。此时笔者进行引导:“正方形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圆的周长与什么要素有关?”学生将圆对折之后,发现上半个曲线比直径长,下半个曲线也比直径长,由此展开猜想,认为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是2倍多的关系。那么到底比2倍多多少呢?学生认为:如果将4条直径接在一起,能够拼成一个正方形。如果将圆对折再对折,那么a+b>c,a+b=直径,4个c组成整个圆的周长。由此可以猜想,圆的周长绝不超过4倍。通过这样的猜想,学生的思路逐渐清晰,合情推理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
  在以上教学环节中,教师通过创设数学情境,引发学生的猜想,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释疑,不但对所学新知有所领悟,而且能够从中找到方法,在新旧知识中获得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以流程教导学生数学方法
  有效的推理离不开具体的实践,只有加强动手操作的实效性,才能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模仿天性,通过有意识的流程设计,教给学生正确的推理方法,使其能够掌握枚举、归纳等推理方法,从而发展推理能力。
  例如,笔者根据例题5+7、5+8、4+8、3+9,让学生很快说出得数。学生其实之前已经学过了等算法,能很快得到计算结果,但却不知道应用推理。因此,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这样的引导:先让学生复习所学的算法,即7+8、8+7,8+6、6+8等,然后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发现了什么。学生自然而然地想到了要用刚学过的算法来计算,经过小结之后,学生对新知学习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并学会运用加法交换律,推理得到7+8=8+7,由此通过这样的实践引导,让学生不知不觉学到了推理方法。
  在以上教学环节中,教师借助教学流程的设计和引导,让学生既能够接受科学思维的训练,又能领悟所学推理方法,从而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以操作提升学生推理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操作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根本要素。因此,教师要带领学生加强操作,进行观察和思考,从实际操作上升为抽象思维,既能够参与整个推理过程,又能够帮助学生积累推理经验。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内容时,笔者给学生出示了这样一道习题:“如果∠1+∠2=∠3,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你认为这个判断是对的吗?”针对这个问题,很多学生不知道从何入手。此时笔者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方法有多种,量一量,或者撕一撕、拼一拼、折一折等。学生根据这些不同的操作方法,很快得到了结论,认为有三种方法,一种是将三个角折成平角,另一种是将两个锐角叠在直角上,由此两个直角的和就是180度。同理,在引导学生研究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时,也采用拼一拼和折一折的方法,让学生动手操作,从而获得深入的理解。以上教学环节,学生根据操作,能够有条理地进行分析和判断,从而突破了自己的直观感性经验,并在此基础上使其有所提升,从而获得理性经验。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推理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对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善加引导,带领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推理和分析,从而帮助学生积累推理经验,发展推理能力。◆(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范宏芳
其他文献
摘 要 “两课”教学需要采用案例教学法。基于通盘设计、环环相扣、灵活多变的基本原则,在案例的选取、案例的讲授、案例的讨论和案例的评价各个环节做到科学决策,合理运用,“两课”的案例教学才能够达到激活课堂、师生互动、促使学生收获知识、提高能力、完善素质的效果。  关键词 “两课” 案例教学法 效用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两课”教学陷入困境,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摆脱困境,方法各异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高中美术教育教学工作的创新也是目前中学美术教育工作者共同关心和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高中美术欣赏课的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出发,对如何通过美术课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高中美术美术欣赏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A    普通高中美术欣赏课,对发展和完善学生的人格,提高整体素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高中美术欣赏课的
以“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思想为依据开展的自主性学习探究,能够将学生与课程、学生与生活、学生与课堂整合起来,推动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认识向纵深处挺进。而此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导学问题的质量,一个合适的问题能调动学生的数学基础,还原学生的生活经历,也能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学生的灵感。特别是在“数与代数”领域,由于学生缺少表象的支撑,所以更加需要教师用问题来引导他们展开想象、实践、推理,因而预设合适的导
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教学是完美、流畅、毫无瑕疵的,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总是会伴有各种各样的错误。在传统数学教学中,不少教师总是以批评来对待学生的错误,以为这样会刺激学生奋发向上。其实恰恰相反,这样的教学方式,只会使学生愈发惧怕数学。教师需要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巧妙地把错误化为一种有利的学习资源,借助错误,挖掘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散思维,让学生的数学思维更加灵动。  一、巧用错误,激活创新思维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十分扼要地说明了培养兴趣在学生的学习中是多么重要。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  关键词兴趣主体主导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成功课堂教学手段必须不断更新,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实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比较发达,形象思维是他们进行思考和学习的主要思维方式。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就应营造形象化的教学场景,而主题图无疑是绝佳的选择。主题图以一种形象化的表现形式,将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和整合,帮助学生把握教学重点,理清学习思路,对小学数学教学具有积极意义。主题图教学模式为课堂教学创设了有利的教学情境,也为小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提供了保证。  一、主题图教学模式的具体实践策略  1.利用主题图优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不断完善,清单计价方式已逐渐成为招投标中确定工程造价的主流定价方式。笔者通过介绍工程量清单计价的特点,对我国实施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应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工程量清单工程量清单计价定额计价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A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采用定额计价方式来确定工程造价,这种方式属于计划经济的范畴,已经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每一位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必须的数学”,这样的理念指引着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关注全体,用最合适的方式来实施课堂教学。一些“学困生”由于先天因素或者后天形成的学习习惯上的差距,在学习中往往跟不上其他学生,有力不从心的感觉。这时候,教师应当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助他们一臂之力,否则,学困生在数学学习的道路上会被越甩越远。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帮助学困生。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