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美术欣赏课的几点思考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cj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高中美术教育教学工作的创新也是目前中学美术教育工作者共同关心和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高中美术欣赏课的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出发,对如何通过美术课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高中美术美术欣赏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A
  
  普通高中美术欣赏课,对发展和完善学生的人格,提高整体素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育工作者来说,既是一项挑战,也是一种时代赋予的任务。本文结合笔者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谈谈对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的几点看法和建议。
  
  1 因材施教,求真务实
  
  如果将美术课上成深奥难懂的“学术研究课”,学生享受美的愿望得不到满足,美术课的标准就难以实现,并将导致学生对美术欣赏课兴趣的丧失。基于这种情况,就要根据学生的客观条件与认识规律,将深奥难懂的理论知识深入浅出地转化为易被学生接受的形象的通俗的知识。例如《美术形式》课,这部分内容都是一些美术专业用语,只给学生讲这些专业术语,学生难以理解。如果在讲解每一个形式特点时配合一些生活实例,用一些通俗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则易被学生接受。教师就应该了解学生的客观条件,因材施教。对于艺术修养好的学生,可以对他们多讲一些专业术语,而对那些艺术修养差的学生则要少讲专业术语,多讲实例。
  
  2 讲究教学艺术,探索正确方法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老画师出了个“深山藏寺”的题目,令其弟子作画。大弟子画了一座山,山中有一座庙;二弟子也画了一座山,树木掩映下露出庙宇的屋顶,远远望去颇有点“藏”的味道;而三弟子思忖良久后,画了一座山,一条河,一个和尚挑着水往山里走。三者相比,显然后者高人一筹,含蓄地体现了主题,余味隽永,自然得到老画师的赞赏。教学艺术的本质在于合乎教学规律并具有独创性。“深山藏寺”给予我们的微妙领悟应用于美术欣赏教学实践中,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启发学生的新思维,寓教育于艺术良方之中,寓教育于文化艺术之中,教学艺术因之而升华,教学也因此富有个性魅力。比如,《20世纪外国绘画》这一课应该说学生会比较难以理解和欣赏。我们可以采用先让学生诉说自己曾经有过的觉得最有趣的梦境的方法来进入课题。教师也不妨暂且做一回周公抑或弗洛伊德,诠释梦境与人的潜意识的关系,然后联系到用绘画作品来表达。这样的教学方式,既生动活泼又紧扣主题,学生的学习兴趣陡然攀升。
  
  3 利用多媒体,增强效果
  
  现代多媒体教育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应用,美术欣赏同样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使欣赏课变得更直观、更有趣。以《中国古代宗教雕塑》这课为例,中国古代宗教雕塑以佛教雕塑艺术成就最高,但课本上仅仅只有一张云岗石窟第20窟佛像,这显然不能满足学生的欣赏需要。此时借助大型文献《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录像带加以讲解,可以使本来难懂的东西变得更直观、更生动、更形象、更易懂。所以多媒体教学是美术欣赏课中必不可少的手段。
  
  4 巧用设问,形成互动
  
  往往一些我们老师耳熟能详的美术作品,学生对其内涵很可能知之甚少,巧用设问,就能引起同学的思考,形成互动。例如为什么达·芬奇的绘画《蒙娜丽莎》在世界美术史上享有很高的声誉,那是因为达·芬奇通过仔细的观察和精心的制作,刻画出一位普通意大利妇女的真实形象。它既表达了作者对人的歌颂和赞美,又集中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的审美理想和艺术成就。又如罗中立的油画《父亲》是我国现代美术史上知名度很高的一幅作品,是什么原因使它成为里程碑式的作品呢?首先,它第一次用尺寸(该作品高达2.5米)表现一位很普通但又很有代表性的农民形象,具有很强的视觉冲擊力。同时在技法上用照相写实的手法准确形象地表现了岁月在这个农民身上留下的痕迹,是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经典之作。所以巧用设问,就能先入为主,只有让学生积极思考,才能有所悟,有所获。
  
  5 丰富实践活动,锻炼自主能力
  
  现行的美术教材有一些选学单元,这使我们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同时可以适当地让学生有选择地进行体验活动。另外,应该适时地安排学生外出参观展览及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达到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的目标。此外,还要和家庭美育活动、社会美育活动结合起来,才能使欣赏课教学的成果得以巩固、提高和拓展,从而大幅度提高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感知能力、鉴别能力、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虽然目前高中的美术欣赏教学工作在客观上还存在诸多难题和挑战,我们要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做更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以达到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其他文献
小学语文教育在经历了新课改的洗礼后,迸发出了新的活力。社会发展需要教育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建立在个体自主意识之上的,学生若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将学习看作生活中的负累,那么就不会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更不会产生独特的思想。小学阶段的教育关乎学生思想、性格、品质的形成,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决定了其肩负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能力的重任。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上为学生开辟出一片自主学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展开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数学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明确合作目的,科学安排分组,创设合作情境,把握合作时机,引入竞争机制,参与合作调控过程,以提高学生的互助意识,促进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 小组合作 调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教师越来越重视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孔子
教学是一门艺术,作为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探寻适合学生发展的道路,让他们在学习中能绽放自我,学得扎实有效,学得兴致勃勃。很多课堂在教师的引导下总是形态各异,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但是聚焦一些有代表性的课堂,不难发现开放的课堂更容易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的智慧和创新完全融入课堂,从而使课堂教学亮点突出,效果斐然。  一、开放的课堂要包容新“内容”,由点及面  合格的教师应具有全面的课程观,在教学中不能人
社会在不断进步,教育也在不断发展,在如今的教学中,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不再将全部心思放在优等生的身上,更加注重对学生统筹兼顾。由此,教师在教学中已经逐步实施分层异步教学,以便更好地达到统筹兼顾学生共同发展的教学目标,进而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一、分层目标,关注全体学生学习  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是教育教学中的普遍现象。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理解程度是不同的,而且由于各种因素
摘 要 “两课”教学需要采用案例教学法。基于通盘设计、环环相扣、灵活多变的基本原则,在案例的选取、案例的讲授、案例的讨论和案例的评价各个环节做到科学决策,合理运用,“两课”的案例教学才能够达到激活课堂、师生互动、促使学生收获知识、提高能力、完善素质的效果。  关键词 “两课” 案例教学法 效用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两课”教学陷入困境,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摆脱困境,方法各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