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推动教育事业发展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l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是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重要精神和要求。教育事业发展的生机活力在改革开放、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创新。胡锦涛总书记在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全教会的部署和任务要求,充分认识改革创新在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把改革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回顾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一条极其宝贵的经验就是坚持改革创新。经过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职业教育取得重大突破、教育公平不断推进、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实践证明,改革创新是教育活力的重要源泉,改革创新是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期,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更加迫切,现行的教育在观念、体制、培养模式以及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盼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改革,进一步消除制约教育发展和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全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的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教育改革创新是一项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注重系统设计、整体推进和配套实施。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质量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教育事业正由满足“有学上”的需求向满足“上好学”的需求转变,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创新人才是当前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因此,教育改革既要整体推进,也要重点突破。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应成为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要在全社会树立人人成才的观念,创新学校教育教学制度,建立科学评价机制,努力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大好局面。
  教育改革创新由过去自上而下、普遍得实惠、相对容易的阶段,进入到上下互动、社会参与、利益调整的“深水区”,愈发复杂而艰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敢于突破,着力破解束缚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因地制宜、先试先行,积极稳妥地推进。各地各学校应按照现实条件和客观需求,从实际出发确定改革的目标、进度和做法。实现改革目标的时间可以有先后,实现改革目标的模式可以有区别。经验来自基层,创造来自群众。要充分尊重基层和群眾的首创精神,鼓励和支持各地各学校冲破传统观念和体制机制的束缚,自下而上进行探索和实验,在试点的基础上,及时总结和推广成功的做法。
  推动教育改革创新,离不开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更关键的是教育内部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勇于创新。因势随形,知变则胜。只要我们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与时俱进、坚持不懈奋斗,就一定能使教育发展更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更符合国家对人才的需要,更符合人民对教育的期望。
  
  (本文摘自2010年7月18日《中国教育报》)
  
其他文献
摘要:在课堂中生成,课堂是教师、学生、文本相互对话的空间,动态的、发展的、生成性的东西很多,其中一些生成性的资源要是利用起来会有很好的效果。在反馈中思考,教师承担着课堂教学优劣的重要责任,需要在教学的全程中不断地进行反思,让教育科研引领我们实现有效教学。  关键词:教育科研;有效教学;备课;课堂;研究;生成;反思    教育科研是指借助教育理论,以有价值的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运用相应的科研方法,进
【摘 要】新课程改革强调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文章主要是针对初中生物课堂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初中生物 课堂教学 有效性    初中生物是一门有趣的学科。但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现阶段,初中生物的教学并不能真正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较差。在进行生物教学的时候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是死气沉沉的,为了应付学校、老师、家长、考试而学习。他们的学习目标不明确
【摘 要】初一学生刚刚由小学升入初中,对初中的学习还不太适应,有部分同学成绩下滑。怎样才能学好初中数学呢?就需要我们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必要的数学思想。  【关键词】预习 记忆 复习 反思 思想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同学们可能已经发现初中的学习与小学有点不同,学习内容比小学更多、难度更大,老师的教学也由抚着学生走路到逐渐放开手让学生自己走路。在这样一个转化过程中,有的同学能很快适应,有的同学不
在教育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大家都把集体备课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来进行大力推广,这一点从教育的终极目标来看的确有很多值得称道的地方,通过集体备课这种途径可以实现以集体的智慧来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容易忽视的教学细节问题,可以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率,可以解决个人力量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化解教学中山重水复疑无路的窘状,开拓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理想境界。这些都是教师们公认的,也是教育专家
“交流”一词,《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彼此把自己有的供给对方”。早在两千多年前,《学记》中就精辟论断了交流在学习中的作用:“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数学课堂离不开交流,有效交流的课堂才是有活力的课堂。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交流呢?教师必须努力创设条件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让学生积极参与,不断进行思维的碰撞,智慧的交流,使课堂呈现出缤纷的色彩。  一、激发交流的欲望  许多教师误以为,在课堂中
众所周知,只要有班级存在就会有优等生和后进生之分,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班主任就是这样的班级中的核心人物。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每个班级的学生差不多有大部分的人都是属于后进生的一类,他们不爱学习,上课爱睡觉、讲小话、玩手机;行为习惯也不好,乱扔垃圾、说脏话、集体荣誉感不强等等。班主任工作每天甚至每时每分都在开展,其核心内容就是德育工作,而对于职高的班主任来说,德育工作的开展费时费力而又可能收
时政,即时事政治,从学科知识体系划分,它属于政治学科范畴。时政与历史,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密切关系。可以说,历史是昨日的“时政”,时政是明日的“历史”,两者只存在相对意义,不可绝对分割。几年来,特别是课题立项以为,笔者在历史课堂渗透时政的教学探索中,积累了一些优化历史课堂教学的初浅经验。  一、 以时政导入新课,促使学生注意迅速而有效地转移课堂,优化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  教师在教学中
摘要:目前,在中小学数学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与新课程标准极不适应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主要表现在数学教学活动忽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缺乏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的过程,忽视了学生发展的整体性、独特性和持续性;忽视了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对提高教学过程质量。因此,在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分析和探讨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以促进具体的数学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课程;有
中职学校的学生是未来企业的员工,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和职业道德状况对国家未来的社会风貌有着重要的影响,加强学生德育工作是中职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前中职学校正在不断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多数中职学生思想品德是好的。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一些学生思想品德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中职生思想道德存在的问题    1.厌学情绪强烈。不少学生对学习文化知识缺乏动力,没有学习热
我们的家长望子成才,这是无可非议的,哪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呢?但是,望是望不成才的,家长要把力量花在教育上,只有正确的科学教育,才能教子成才。幼儿的素质教育非常重要。素质教育,简单地说就是要提高人的品质,提高人的质量。实施儿童的素质教育主要要注意三点。  首先家庭要重视孩子全面素质的提高。  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是社会所需要的人。有人把人的培育过程比喻成特殊产品的生产过程。把幼儿的培养过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