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强调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文章主要是针对初中生物课堂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初中生物 课堂教学 有效性
初中生物是一门有趣的学科。但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现阶段,初中生物的教学并不能真正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较差。在进行生物教学的时候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是死气沉沉的,为了应付学校、老师、家长、考试而学习。他们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没有动力,学习的方式也不科学。因此,研究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
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是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很重要的原因。正如上面所说的,学生们学习生物并不是真正的对生物本身感兴趣,而是为了应付学校、老师、家长、考试而学习。试问这样的学习又怎么会有效率呢?当然,不论是任何学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是非常重要的。广大的教师对于此方面的研究也非常多。我认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简单的一句话或者是某种教学方式就可以达到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持之以恒的努力。
生物是一门生命科学,“情感教学”是中学生物课堂教学的“灵魂”。 有情感的课堂教学才会生龙活虎,生机盎然。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必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体会生物的价值,体会生命的美好,从而愿意学好生物。第一,要培养学生与教师的感情。教师走进教室,可以面带微笑在教室内走一圈;课堂上,教师也可以通过眼神等来鼓励学生提问。对于学生的错误,教师可以用启发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正确的方向,而不要一味的否认学生的努力。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需要长期的无私的付出,相信有付出就会有回报。第二,要培养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感情。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学生的自主意识、独立意识增强。许多的学生在与家长的相处上存在问题。对父母管束的不满,不把心思一心一意放在学习上。生物教学要培养学生有一颗“感恩的心”。要让他们知道父母给予他们生命,有多么的伟大。让学生进行换位思考,体会父母养育儿女的艰辛。第三,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爱心。生物圈是人与其他动物共同的家园,动物也是生物圈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员。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心,就要培养学生对于小动物的爱心。激发学生为了保护生物、保护大自然、保护生物圈而努力探索更多生物知识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常用方法。教师通过对实物、标本、模型等的展示、对实验的演示,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直观经验。很多教师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都会使用这样的方法,我在教学过程中也经常的采用。当然教学效果比单纯的理论讲解要好的多。但是,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很多学生在观察的时候不仔细。他们看不到一些小的细节问题。这可能是与他们平时的生活习惯有关系。很多的学生在生活中也不会注意一些小的细节问题。另外,这也与教师是有关系的。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不注意一些细节的问题,导致了学生看不清楚。例如:有些老师只是拿着教具站在讲台上,对于一些坐在后排,或者是眼睛不好的学生,他们就看不清楚一些细节问题。但是,细节决定成败,看不到细节也就不会有发现,就不会有进步。
解决这一问题,在提高教师的观察能力和细节意识的同时,最主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注意一些细节问题。尤其是在实验教学中,教师更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注意到一些小的细节。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标。在观察时,必须对观察者预先提出一定的目的,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观察?要观察些什么?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寻求某种答案,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观察的事物中。第二,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让学生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或由整体至部分,或由外至内,或由前至后的顺序进行。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观察,运用纵横比较进行观察,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为了保证观察结果的可靠性,在实验中,往往要要求学生多次观察。同时,对于部分的实验还要求学生动态、连续地观察。以便巩固和发展观察成果,提高观察能力。第三,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在进行观察以前,要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观察前对有关知识准备得越充分,对观察的对象的感知就越精确。要让学生熟悉实验基本操作技术,确保观察效果。总之,观察能力的培养对于生物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3 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反思与创造,把课堂还给学生。要改变传统的死气沉沉的课堂教学氛围,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我时常为了学生漠视自己的付出而懊恼。我在课堂上兴致勃勃,他们在课堂上事不关已。为此,我与很多的教师交流过,也查阅了很多的相关资料。我认为,在改变这种情况,在教师能力所能达到的范围内来说,就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理论界研究比较多的探究教学、合作教学等都是比较好的教学方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真正的参与到教学中来。在教学中,我也经常会运用这些教学方式。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这种教学方式的。这需要教师进行选择,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
另外,这些教学方式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良好的课堂驾驭能力,分析、观察能力,与学生沟通的能力。因此,教师要不断的进行学习,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结论
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所有的生物教师所关注的。以上仅仅是个人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希望能对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 周密, 刘刚.细节决定成败——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两点思考[J].
[2] 翁丽婧.点亮学生心中的生物之光——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
[3] 许淑芳. 浅谈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提问”的主要功能[J].
【关键词】初中生物 课堂教学 有效性
初中生物是一门有趣的学科。但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现阶段,初中生物的教学并不能真正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较差。在进行生物教学的时候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是死气沉沉的,为了应付学校、老师、家长、考试而学习。他们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没有动力,学习的方式也不科学。因此,研究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
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是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很重要的原因。正如上面所说的,学生们学习生物并不是真正的对生物本身感兴趣,而是为了应付学校、老师、家长、考试而学习。试问这样的学习又怎么会有效率呢?当然,不论是任何学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是非常重要的。广大的教师对于此方面的研究也非常多。我认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简单的一句话或者是某种教学方式就可以达到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持之以恒的努力。
生物是一门生命科学,“情感教学”是中学生物课堂教学的“灵魂”。 有情感的课堂教学才会生龙活虎,生机盎然。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必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体会生物的价值,体会生命的美好,从而愿意学好生物。第一,要培养学生与教师的感情。教师走进教室,可以面带微笑在教室内走一圈;课堂上,教师也可以通过眼神等来鼓励学生提问。对于学生的错误,教师可以用启发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正确的方向,而不要一味的否认学生的努力。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需要长期的无私的付出,相信有付出就会有回报。第二,要培养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感情。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学生的自主意识、独立意识增强。许多的学生在与家长的相处上存在问题。对父母管束的不满,不把心思一心一意放在学习上。生物教学要培养学生有一颗“感恩的心”。要让他们知道父母给予他们生命,有多么的伟大。让学生进行换位思考,体会父母养育儿女的艰辛。第三,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爱心。生物圈是人与其他动物共同的家园,动物也是生物圈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员。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心,就要培养学生对于小动物的爱心。激发学生为了保护生物、保护大自然、保护生物圈而努力探索更多生物知识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常用方法。教师通过对实物、标本、模型等的展示、对实验的演示,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直观经验。很多教师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都会使用这样的方法,我在教学过程中也经常的采用。当然教学效果比单纯的理论讲解要好的多。但是,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很多学生在观察的时候不仔细。他们看不到一些小的细节问题。这可能是与他们平时的生活习惯有关系。很多的学生在生活中也不会注意一些小的细节问题。另外,这也与教师是有关系的。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不注意一些细节的问题,导致了学生看不清楚。例如:有些老师只是拿着教具站在讲台上,对于一些坐在后排,或者是眼睛不好的学生,他们就看不清楚一些细节问题。但是,细节决定成败,看不到细节也就不会有发现,就不会有进步。
解决这一问题,在提高教师的观察能力和细节意识的同时,最主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注意一些细节问题。尤其是在实验教学中,教师更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注意到一些小的细节。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标。在观察时,必须对观察者预先提出一定的目的,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观察?要观察些什么?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寻求某种答案,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观察的事物中。第二,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让学生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或由整体至部分,或由外至内,或由前至后的顺序进行。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观察,运用纵横比较进行观察,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为了保证观察结果的可靠性,在实验中,往往要要求学生多次观察。同时,对于部分的实验还要求学生动态、连续地观察。以便巩固和发展观察成果,提高观察能力。第三,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在进行观察以前,要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观察前对有关知识准备得越充分,对观察的对象的感知就越精确。要让学生熟悉实验基本操作技术,确保观察效果。总之,观察能力的培养对于生物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3 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反思与创造,把课堂还给学生。要改变传统的死气沉沉的课堂教学氛围,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我时常为了学生漠视自己的付出而懊恼。我在课堂上兴致勃勃,他们在课堂上事不关已。为此,我与很多的教师交流过,也查阅了很多的相关资料。我认为,在改变这种情况,在教师能力所能达到的范围内来说,就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理论界研究比较多的探究教学、合作教学等都是比较好的教学方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真正的参与到教学中来。在教学中,我也经常会运用这些教学方式。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这种教学方式的。这需要教师进行选择,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
另外,这些教学方式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良好的课堂驾驭能力,分析、观察能力,与学生沟通的能力。因此,教师要不断的进行学习,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结论
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所有的生物教师所关注的。以上仅仅是个人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希望能对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 周密, 刘刚.细节决定成败——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两点思考[J].
[2] 翁丽婧.点亮学生心中的生物之光——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
[3] 许淑芳. 浅谈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提问”的主要功能[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