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课中研究性学习方法探究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gererer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深入进行,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实践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这就需要创新教学方法,将研究性学习方法应用到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本文简要分析高中语文选修课中研究性学习方法,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高中语文 研究性学习 选修课
  一、研究性学习和高中语文选修课
  研究性学习,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直接告知学生现成结论,而是给予一定的指导,促使学生通过自主研究,找出问题的答案。研究性学习是将问题作为教学过程中的载体,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对相关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处理,进而产生知识体验,更深刻地了解社会,有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语文选修课,指的是学生在选择学习内容时,可以充分考虑自己的兴趣,确定课题研究项目,对语文课程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能独立运用以前学习到的知识。高中语文选修课学习,除了教给学生必要的语文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将语文学习和语文研究的方法提供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语文选修课学习,不必像语文必修课那样整齐划一的课堂教学,很大一部分的内容都是学生在课外结合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寻找新的语文理论资源及文学研究资源。这种学习,不能单纯的依靠记忆、背诵或者反复练习,而是通过研读、分析及思考学习资料,解决语文学术问题。高中语文选修课应该呈现出一种教研创一体化的教学境界,在语文选修课学习中,教师和学生都可以获得提高:学生结合课程学习要求,对自己的选择对象进行研究,获得自己的研究心得和研究成果;教师则利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华,实现语文选修课的教学目的,教师也可以得到提高。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方法探究
  一是要重视阅读。在我国高中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通过阅读,可以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可以更好的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在阅读中,学生可以与教科书进行对话和交流,获得心灵感悟。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在获取语文知识的基础上,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因此,任何探究活动,都离不开文本阅读这个基础,只有将阅读文本的特点给正确抓住了,学生才会对祖国的优美语言产生热爱之情,才可以张扬学生的个性,更好的与问题对话。要知道,最好的语文研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和文本之间的深层次交流。
  二是要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高中生来讲,思维能力已经比较成熟,在研究性学习中,需要促使学生独立去探索和解决问题,大力创新,学生的语文素养才可以得到有效提升。思维的方式多种多样,在高中语文的研究性学习中,思维方法主要包括三种,分别是发散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阅读文本是研究性学习的基础,还需要不断发散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视野;不仅要掌握课本知识,还需要重视课外阅读的作用;通过联想,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以及研究学习中的问题,找出探究的目标,有效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二十一世纪的人才,非常重要的素质就是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在语文教学中,也需要运用创新思维。
  三是要积极创设情景,发现问题。语文课程有着丰富的探究内容,有机结合了语言文字和人文内涵,具有较强的开放性,需要将真情实感融入到探究过程中。要想促使学生积极学习,加入到教学过程中来,就需要营造一种良好愉快的氛围。通过情景的创设,可以更加生动的开展语文教学,有效实施研究性学习。在创设情景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四是要强化教师的引导和学生自学。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结合文本进行学习,促使学生深入的研究。语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熟练把握文本的思想情感及写作技巧。同时,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还需要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使个人的语文素养得到有效提高。
  三、结语
  总之,研究性学习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教学手段,在此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深刻剖析和延伸文本。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给充分激发出来。同时,发挥情景的创设以及教师引导作用,促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春旺. 浅谈高中语文选修课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策略[J]. 中学课程辅导,2012.2(15):123-125.
  [2] 左宏图. 新课程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策略[J]. 考试周刊,2010.2 (50):66-68.
  [3] 汪艳. 研究性学习背景下的语文任务型教学刍议[J]. 才智,2011.2 (20):132-135.
  (作者单位:江西省瑞金市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数学教学活动产生和维持的基本依托,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现代社会,知识不再是单一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
【内容摘要】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是一种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它意在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得到个性化以及全面化的发展。这种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教学的效率,还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能力。本文就介绍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以及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具体的操作程序,最后探讨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体会,供有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中已经被广泛的运用,使我们逐渐忽视了粉笔的重要作用。板书,作为一种古老而简单的教学手段,它还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教学资源,板书设计是一门教学艺术,在很多情况下它还是具有多媒体不可替代的功能。在语文教学中,板书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有效手段,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尺。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板书在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一、课
【内容摘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及听课观看中发现,高三复习练习课上,部分教师校对阅读理解的方式存在着几个误区。这几个误区忽略了学生体验文本的过程并阻碍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教师们应当充分利用优秀的阅读材料,开发高考复习课程资源,引领学生体验文本、理解文本、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关键词】高三阅读理解校对方式文本解读课程资源  高考复习过程中,学生们总会做大量的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很多课堂也被用来校对这
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非常重视学生与生活的关系,他说“生活即教学”、“社会即学校”。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我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让学生接触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重视各种语文学习的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观察生活、记录生活、思考生活,尝试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进而改变生活、创造生活。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生活中学语文的种种渠道和资源,我主要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语言交际中学习
【内容摘要】外语教学的效率不在于大量的语言输入,学生的信心也很重要。教师应该分析学生缺乏自信的原因,培养学生学习的动机,创造民主平等的氛围,教育学生愉快地进行情景交际,创造更多的学习信心。  【关键词】信心 心理暗示 教学效率  美国语言学家曾经说,有了大量合适的输入环境并不等于可以学好目的语,学习者的个性因素和外语的学习成效有关,个性因素中,自信心最重要。  一、分析学生英语学习信心不足的原因 
为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有效研究,深入践行课改模式,创建高效课堂,2012年6月5日~6月8日,学校选派20人去山东茌平杜郎口中学学习考察。我们以“仰望名校努力寻找方向,反思自己发奋脚踏实地,坚定践行课改,创设高效课堂”为宗旨,把握这次学习机会,真正学有所获。  “杜郎口”旋风“扫荡”了大江南北,关于杜郎口的各种信息也源源不断地冲击着我的头脑,当拜读完《杜郎口旋风》一书后,它那全新的高效课堂模式更引起了
舞蹈是以人体的造型和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手段,来表现人的生活和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不仅是现代人文化生活和自娱不可缺少的内容,也是对幼师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促进他们身心发展的重要手段。  什么是素质教育呢?李岚清同志曾经说过:“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发展,这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它提出了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合理素质结构,包括生理的、心理的、思想的、文化的素质。”  下面拟循着这个
【内容摘要】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条件,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常常对学生强调要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如课前预习、善问问题等,但我们却忽视了对初中数学解题最重要最基本的一种习惯,即读题的习惯。本文就针对目前学生读题能力较差这一问题进行简要探讨,从初中学生在数学读题方面存在的问题入手,继而指出其原因,最后结合笔者自身的数学教学经验,提出几点建设性的措施,旨在提高学生在数学解题中的读题能力。  
【内容摘要】在课堂教学中,和谐的师生心理不但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课堂上知识的真正建构者。而且也能激励、鞭策教师在教学中发挥好主导作用,最大限度甚至创新性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展示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因此,创设优良的师生心理和谐可以“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关键词】心理和谐 师生参与 培养兴趣 激发情感 创设情境 渲染氛围  教育心理学认为,在不受传统束缚,敢想、敢说、不屈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