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方文化与初中语文、数学教学资源整合对策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sho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学所承担的职责就是对精神文明进行传承与弘扬,并与数学等学科进行跨学科知识融合,对地方资源进行挖掘、开发以及利用,使所形成的课程资源更贴近学生的认知需求,有利于学生从中认识到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产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深厚情感与情怀。围绕中学语文、数学教学如何与地方文化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加以阐述。
   关键词:地方文化;语文教学;资源整合;对策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实施,教育教学之中呈现的是生机勃勃的景象。在教学之中整合不同领域的知识,丰富教学内容,同时也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不断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语文学科之中,教师要将地方文化融入教学中,从而引导学生对当地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继承与弘扬,做传承与弘扬地方文化的主力军。
   一、地方文化与语文教学资源整合的原则
   语文课程应该体现其开放性、创新性以及生动性,使得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不断参与丰富多元的活动,结合学生的认知经验、生活阅历,创设富有生机的语文课堂,真正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学生的生长环境之中,地方文化成为学生的文化底蕴,同时也成为富有价值的宝贵的语文教学资源。学生所生长的环境不同,区域文化也不同,因此对地方文化进行资源整合,将地方文化融入语文教学之中,就要遵循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原则。了解挖掘地方文化的特色,进行开发与利用,确保从地方文化之中所挖掘出的资源成为宝贵的教育素材,真正在课堂之中进行传承与弘扬。在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就要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从而对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有益的补充与丰富,同时还能对学生爱家乡的情感加以培养与深化,在逐步推进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学科素养。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之中整合地方文化的教育资源,还要遵循针对性目标设定、适应学生需求等原则。
   二、地方文化与语文教学资源整合对教师的要求
   目前,社会各界都在关注语文教学,而语文教学承担着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职责,因此在教学之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我的专业水平,要精准挖掘地方文化中的育人内容,不断拓展自我的创新教学,融合多学科知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教师需要集结各学科智慧,在地方文化整合中,有意识地启发学生运用数学学科思维等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了解本地方文化的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地方文化的一些活动之中,拓展其視野,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并引发学生进入深入的思考,就如何传承与弘扬地方文化建言献策,从而为当地保护地方文化的相关组织提供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三、地方文化与语文教学资源进行整合的具体策略
   1.抓住导入环节,融入地方文化
   通过挖掘地方文化,丰富语文教学内容,使得地方文化中所蕴含的丰富的风土人情以及人文知识进入课堂之中,带给学生更为亲切的感受,引发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在课堂导入环节之中,为了引领学生了解地方文化以及提升学生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的自觉意识,在教学环节中可创设与地方文化相关的情境,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得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教学过程之中。在导入环节,则是提炼语文教材内容与地方文化之间的联系点,进而再通过地方文化某一方面的展现,使得学生先来了解本地区的这一风土人情,然后再与课文相联系,从而不断丰富学生的认知,也使学生进行纵向联系,建构自我的知识框架。而通过精选以及不断完善的本土文化与语文内容进行教育资源的整合之后,也会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自觉地接纳本土文化,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创设相关情境,增强学生探索意识
   在教学之中要不断地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引领学生理解与认识地方文化,通过创设富有情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更容易掌握语文的知识点以及与地方文化的结合点,不断增强学生的探究实践意识。通过创设实践活动情境,引领学生近距离了解和感知地方文化,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索意识。通过将课堂搬到课外进入地方中,让学生参观本地的文化纪念馆、博物馆、村史馆等,在实践之中深入了解地方文化,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其综合能力,提升其实践探索意识。
   3.与数学资源整合,不断拓展学习视角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引领学生了解当地文化,充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站在数学的角度对当地古建筑空间布局进行探索,如被誉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炳灵寺,其中石雕造像多少尊,泥塑多少尊,壁画多少平方米,都需要学生运用数学技能进行了解。语文实践活动中,组织学生调查当地文化,势必要运用数学中的统计方法等。对于当地文化的感知,学生的数学素养是必不可少的,借助对当地文化的学习以及数学学科的渗透,不断拓展学生的学习视角。
   总之,地方文化资源丰富,与语文教学相整合,并与数学学科相联,拓展学科育人的功能与方式,学生在这一文学熏陶之下,自觉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语文教学目标即可达成。
   参考文献:
   赵强国.探究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3).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一般课题“地方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资源整合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2439)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摘 要:如今的数学课堂,学生的数学表达常常会出现缺失、不准确、描述不清等问题,培养学生数学表达能力已迫在眉睫。“设问式”“寻错式”课堂教学助力学生的课堂学习,“学生微课”“线上直播课”等方式丰富了学生的课外学习,利用这多维的学习方式,探索学生数学表达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多维学习方式;数学表达;培养策略   一、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现状   传统意义来说,语言类的学科需要表达,表达的是情感,是
摘 要:数学这门学科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在小学阶段还是在初中、高中,数学都是学生所要学习的主要科目。家长与教师对此也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家长为了让孩子考入好的学校,学好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成绩,往往都会给孩子报各种数学班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效率。而且,数学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学好数学,也采取了很多措施,其中思维导图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获得了教师的极大推崇,使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上获
摘 要: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积累过程,需要不断地总结生活经验,使知识结构系统化,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随着新课标的改革,教育局更加重视小学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倡导学校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针对当前小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以及学习环境等各方面因素进行探究,找到更为恰当的口语教学方案。   关键词:小学语文;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口
摘 要: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以单篇阅读、单元阅读、整本书阅读等连续性文本阅读方式为主,而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教学尚处于发展阶段,所以对其进行创新探索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从深入挖掘教材资源、采用融合教学策略、引入生活教学元素、组织文本搜集活动四方面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创新实践策略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非连续性;阅读教学;创新实践策略   在培养学生综合素
摘 要:培养低段學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是当前小学数学课程中最大的问题,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对事物好奇心较强,经常在数学上有很多问题。传统的小学数学教育过于单一枯燥,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无法更有效地提出问题和完成解答。因此,如果没有有效的教学方法,很难为数学打下基础。因此,简要分析此问题,然后制定更有效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段学生;问题解决策略   小学数学是学生基本数学能力形成的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重视作文教学工作,并不断创新作文教学的形式和内容,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围绕小学作文教学展开了论述,首先分析了小学情景作文教学的意义,随后探讨了情景作文教学的具体策略,以此供语文教师参考,为学生构建更为高质量的语文作文课堂。   关键词:小学情景作文;教学策略;研究分析   对于很多小学生而言,写作是一件非常头疼的事情,并且
摘 要:小学语文不仅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还会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提问是强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是一门教学艺术,教师需科学应用。基于此,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意义入手,阐述提问艺术的重要性,结合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案例,总结提问艺术实践要点,发挥作用,使语文教学更为生动、有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艺术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问可加强师生互动,引发学生思考,是常用的教学方式。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