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200710081202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不仅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还会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提问是强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是一门教学艺术,教师需科学应用。基于此,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意义入手,阐述提问艺术的重要性,结合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案例,总结提问艺术实践要点,发挥作用,使语文教学更为生动、有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艺术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问可加强师生互动,引发学生思考,是常用的教学方式。部分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无效提问现象,提出问题不能引导学生,不能深化知识认知,使提问流于形式。在此基础上,小学语文教师应正确看待提问艺术,掌握有效的提问方法。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是实现有效师生互动的关键,关系到课堂教学成果,其意义如下:(1)参与意义,通过提问可引导学生跟随教师思路,共同参与文本探究,实现有效学习;(2)督促意義,通过提问可督促学生完成课堂学习,使学生产生学习紧迫感,激发学生潜能;(3)反馈意义,通过提问可反馈学生的知识学习成果,教师可以此调节课堂教学内容;(4)启发意义,通过提问可引导学生自主或合作探究语文知识,强化学生的知识感知[1]。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一)合理设置提问问题
   问题内容是提问艺术的核心,小学语文教师应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类型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全面思考,深入理解语文知识。
   1.设置递进性问题
   在提问中,递进性问题的设置,贴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可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逐步感知语文知识。以部编版教材的《月光曲》为例,为引导学生感知文中“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中“陶醉”的含义,教师设置如下递进性问题:(1)在贝多芬演奏时,兄妹俩表现出何种感情或感受?(2)文中兄妹俩的“陶醉”从何而来?(3)生活中通常将“陶醉”一词用于何处?通过上述递进性问题,学生可在明确文本含义的基础上,将语文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开阔学生语文视野。
   2.设置探究性问题
   探究性问题是指可以引导学生探究语文知识的问题,可培养学生的文本理解、思考分析能力。在提问艺术中,探究性问题合理设置的前提在于教师对文本有深刻认识,从文本的本质入手,设置可加深学生认识或发散学生思维的问题[2]。例如,在部编版教材《捞铁牛》的教学中,教师提出如下问题:“为何捞铁牛需要使用复杂的工具?”为解决该问题,学生需通读全文,了解文本内容,进而体会怀丙和尚通过浮力捞铁牛的过程,感悟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实现教学目标;在《西门豹治邺》的教学中,教师提出如下问题:“你认为西门豹的惩治方法合理吗?如果你是西门豹,你会使用什么方法?”通过开放性探究问题设置,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3.设置新颖性问题
   新颖性问题是提问艺术的核心之一,可有效激发学生解答问题的兴趣。以部编版教材中《美丽的小兴安岭》为例,教师在进行第二自然段教学时,提出如下问题:“假设让我们描述小兴安岭,‘雪水汇成小溪’这句话中的‘汇成’可以用‘流入’替代吗?”该问题将学生设为创作者角色,十分新颖,能有效引发学生思考,并指导学生探究文中用词的优美,加深学生理解。
   (二)优化选择提问时机
   合适的提问时机是发挥提问艺术的关键,教师可在以下三个环节提问:
   1.在课前导入中提问
   课前导入的问题以情境创设为主,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情趣,发挥提问参与意义,引导学生跟随教师共同学习。以部编版教材《草船借箭》为例,教师依托学生课前预习成果,提出如下问题:“通过预习初步了解这个故事后,可以将文章的题目《草船借箭》中的‘借’字替换为‘骗’吗?”通过该问题,引发学生的讨论兴趣,进而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本,解决该问题。
   2.在课堂探究中提问
   课堂探究问题设置的意义在于督促、反馈或启发,教师可根据教学目的,在合适的时机提问。例如,在部编版教材《太阳》的教学中,教师在讲述“太阳的特点”这一知识点时,提出如下问题:“如果太阳和地球间设置道路,从地球出发,需要花多久才能走到太阳?”通过设置生活化问题,启发学生探究“太阳”的本质,发展学生热爱自然的素养;在《凡卡》的教学中,教师提出如下问题:“凡卡的梦是真实存在的吗?在凡卡梦醒后,你认为他会做什么?”通过上述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拓展探究,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也可使学生深入感知“凡卡”这一人物形象。
   3.在课后拓展中提问
   课后拓展问题的设置目的在于反馈与启发,可评估学生的课堂学习成果,启发学生完成拓展学习。教师可在课后作业中布置相应类型的问题,完成拓展。以部编版教材中的《司马光》为例,教师设置如下问题:“除司马光外,你还了解哪位古人小时候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通过该课后作业,学生可收集其余古人的轶事,如孔融让梨、凿壁偷光、骆宾王咏鹅等,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使学生学习古人的优良品质,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具有参与、督促、反馈、启发意义,需受到重视。通过本文的分析,建议小学语文教师合理设置提问问题,根据教学内容,设置递进性、探究性、新颖性问题;合理选择提问时机,在课前导入、课堂探究、课后拓展中提问,使提问具有实际意义,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戚发兰.艺术提问让互动价更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艺术的探讨[J].考试周刊,2021(8):34-35.
   [2]李艺美.巧用疑问循循善诱:试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J].考试周刊,2019(A5):49-50.
其他文献
摘 要:目前,小学六年语文课堂课程教学的技术创新虽然已取得良好的科研成果,但仍然存在很多迷茫之处。根据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经验,就当前小学进行语文课堂课程教学的改革创新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   关键词:课堂教学;小学语文;创新途径;新课改   当前,将推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教学改革创新作为重要突破点的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无论是从课堂教学内容组织结构上,还是从课堂教学方法学习模式和教学考试结
摘 要:如今的数学课堂,学生的数学表达常常会出现缺失、不准确、描述不清等问题,培养学生数学表达能力已迫在眉睫。“设问式”“寻错式”课堂教学助力学生的课堂学习,“学生微课”“线上直播课”等方式丰富了学生的课外学习,利用这多维的学习方式,探索学生数学表达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多维学习方式;数学表达;培养策略   一、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现状   传统意义来说,语言类的学科需要表达,表达的是情感,是
摘 要:数学这门学科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在小学阶段还是在初中、高中,数学都是学生所要学习的主要科目。家长与教师对此也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家长为了让孩子考入好的学校,学好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成绩,往往都会给孩子报各种数学班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效率。而且,数学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学好数学,也采取了很多措施,其中思维导图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获得了教师的极大推崇,使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上获
摘 要: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积累过程,需要不断地总结生活经验,使知识结构系统化,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随着新课标的改革,教育局更加重视小学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倡导学校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针对当前小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以及学习环境等各方面因素进行探究,找到更为恰当的口语教学方案。   关键词:小学语文;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口
摘 要: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以单篇阅读、单元阅读、整本书阅读等连续性文本阅读方式为主,而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教学尚处于发展阶段,所以对其进行创新探索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从深入挖掘教材资源、采用融合教学策略、引入生活教学元素、组织文本搜集活动四方面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创新实践策略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非连续性;阅读教学;创新实践策略   在培养学生综合素
摘 要:培养低段學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是当前小学数学课程中最大的问题,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对事物好奇心较强,经常在数学上有很多问题。传统的小学数学教育过于单一枯燥,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无法更有效地提出问题和完成解答。因此,如果没有有效的教学方法,很难为数学打下基础。因此,简要分析此问题,然后制定更有效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段学生;问题解决策略   小学数学是学生基本数学能力形成的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重视作文教学工作,并不断创新作文教学的形式和内容,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围绕小学作文教学展开了论述,首先分析了小学情景作文教学的意义,随后探讨了情景作文教学的具体策略,以此供语文教师参考,为学生构建更为高质量的语文作文课堂。   关键词:小学情景作文;教学策略;研究分析   对于很多小学生而言,写作是一件非常头疼的事情,并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