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字”说“文”,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adbookm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文言文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是这样阐述的: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文言文阅读的评价,重点考察阅读不太艰深的文言文的能力。还要注意考察学生能否了解文化背景,感受中华文化精神,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阐述可以得知,它包含了两个层面:“读懂”和“理解”。可现实中的文言文教学又是怎样的呢?大多数的教师实际上只做了一件层面的事,那就是只求“读懂”。于是乎,文言文的教学只有“言”没有“文”,只解“字”不说“文”。
  造成这样的文言文教学现状,原因并不复杂。关键就在高考,高考是教学的指挥棒,这是不争的事实,它决定着无数学子的前途。而高考对文言文的考查也仅限“读懂”而已。综观全国(大纲版)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可以说是丝毫无变。选文均为人物传记,所设的三道选择题也保持不变,文言实词的解释,传主具有的某种性格、品质、才干等,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与概括,学生解答这三道题,并不需要对选文理解,甚至大致读懂原文都能选出正确的答案。因此也就无怪教师平时的教学只强调读懂,只强调能解“字”,也无需说“文”了。
  但是这样的文言文教学,效果如何呢?不尽人意,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学生作答选择题还可以,但文言文的翻譯就已经出现问题了。
  现在,大多数的高中教师平时都是这样进行文言文教学的,就是强调解“字”。整个课堂多在进行字词句的串讲,学生也只能机械地记。可想而知,当这种冷冰冰的字词串讲贯穿整个课堂,课堂教学留给人的就只有枯燥、单调、乏味了。很难提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并且会严重性伤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还造成教学的高耗低效。当教师串讲时,学生是都懂了的,但是这种表面上的“读懂”,由于学生真缺乏迁移、推断的能力,不用多久就消失殆尽了。
  还有一种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情况,这种情况多出现在所谓的公开课,优质课比赛中。教师弃“言”不顾,只管说“文”。抛开文言文的特质,弃词汇语法不顾,完全进行一种凌空蹈虚式的作品分析,什么内容呀,思想呀,这真实是一种中看不中用的教法,一堂课下来,学生如坠雾中,一头雾水。
  真正有效的方言文教学,应该是教师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文言文。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文言文的特质,在教学中既解“字”又说“文”。
  首先,教师应该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读文言文、喜欢上文言文的课。这就需要教师讲出文言文的魅力,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感觉,从课文背景到课文内容都讲透讲熟。
  其次,教学过程中应先“言”后“文”,在解“字”中说“文”。在进行文言文教学之初,要让学生了解学习文言文与现代文的不同之处,并明确学习文言文需要掌握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并且在完成一篇文言文的教学之后让学生自行整理。
  在进行文字的梳理,读懂文章内容的过程中,一定不要孤立地进行文言字词的教学,而应与说“文”结合起来,教会学生推断字义。如:“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已困矣”,通过“亡”与“遗”的位置对应,由“遗”的“遗失”义可推出“亡”应为“丢失”之意。如通过字的形旁来推断字义,如从“走之旁”的字多与走路有关,从“金字旁”的字多与金属有关,从“三点水旁”的字则多与水有关等等。推断字义也还有其他的办法,但无论如何一定要让学生养成推断字义的习惯,而不是只看译文。经过自己推断出的字义,记忆得久,同时遇到新字时就不再束手无策了。
  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应结合文章内容进行讲解。如此的文言教学就显得不单调、枯燥,学生学起来兴致盎然。如“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让学生对“或”该取“有的人”还是“有时”之意来辩析文意。“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讨论“固”字此处是取“本来”义还是“确实”义,来探究王羲之对“生死”的看法。
  总之,通过解“字”训练,培养学生推断字义的能力;在解“字”中说“文”,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解“字”只是为了“读懂”,文言文教学还要有更高的追求,就是理解,以便实现《新课标》对文言文确定的教学目标。就是要解“字”之后再说“文”。
  文言文是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是我国文化发展的宝贵遗产。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教师要营造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熏陶渐染。
  以苏轼的《赤壁赋》为例。教学苏轼的这一篇经典文章,完成文章中的字词教学,可以说只完成了学习这篇课文的三分之一的任务。如果不能讲透苏轼此文体现出的人生观,宇宙观,绝不能说完成了教学任务。
  苏轼在《赤壁赋》中诉说人生,享受人生,这是历险后的悠闲,看透的旷达。因此在苏轼笔下的赤壁是无半点风云的仙境,这其实并非真实的赤壁,而是苏轼心中的赤壁。“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如”字让我们感到了现实的美妙。
  苏轼写《赤壁赋》实是自己突围人生,造了一个主客问答的形式,用了“人生相对论”来引领我们也成功突围。逝者如水而未尝往也,盈虚如月而卒莫消长也”,苏轼以为,从不变者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大自然亦无穷无尽,“江上清风”“山间明月”皆“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教学《赤壁赋》,必须先解“字”,让学生读懂内容,而后又必须说文,让学生理解苏轼的人生观,宇宙观,进而比照自己。
  文言文教学,既要解“字”,更要说“文”,先言后文,以言促文,以求文言文教学的高效。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国家越来越重视对高中语文的教育,在新课程改革中,对高中语文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同时也要求高中语文教师积极进行探索,改变传统的教育方
自信,是指个体对自己力量的肯定,深信自己一定能实现所追求的目标。自信心对于一个人来讲是十分重要的,它为人的成功打下了基础。小学阶段,随着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儿童将逐步形成稳定的态度倾向。然而,在现阶段许多普通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叹:现在的学生素质真差,真难教!其中,有大部分学生特别是学困生都是因为对自己缺乏足够的信心,使自己对学习数学失去兴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小学这一关键阶段,帮助学
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让他们拥有主动、自我发展的机会,是英语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所谓“主动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时表现出来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等特征,也就是说,教师要把课堂上获取知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信息的主动摄取者,以自身的力量去主动吸收教师所教的东西。因而,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必须高度重视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必须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
有效地指导学生从“读书”;“读图”;“画图”;“记忆”;“会想”“会用”这几个方面发展,使学生能够真正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更好的构建一个地理高效课堂.
【摘 要】矿建工程和煤矿施工有着直接的联系,矿建工程施工水平的高低,对矿建工程的安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矿建工程较为复杂,在施工过程中存在许多会影响施工质量的相关因素,因此,质量控制做为矿建施工的重点来抓,以此来提高矿建工程的之间水平。通过对矿建工程进行有关研究,对提高工程质量的措施进行探讨,希望对我国的矿建工程的发展起到一定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矿建工程;质量控制;影响因素;策略  矿建工程,
初中语文教学目前遇到很多困境,主要是课堂教学效果不够明显,很多课时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这样,学生学习语文兴趣下降,领导对语文学科不够重视,造成恶性循环。随着课改不断深入,对
【摘 要】对于数控机床中的电气控制线路,其组成部分主要是多种控制元器件的组合。因此,为了更好的对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电路进行了解与研究,必须要深入掌握组成电气控制线路控制元器件的性能。文章通过对数控机床中经常运用的控制电器进行了全面详细的阐述,并针对控制电器的选用原则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数控机床;电气控制;控制电器;选用  伴随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更新,带动了数控技术的进步,所以,数控机床自身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名叫《不一样的暑假》,里面提到了两个小孩:一个在城市,一个在农村。看完之后,我有一种惋惜和羡慕的感觉。我为城市里的孩子而惋惜。暑假里,他们中的很多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重要的是教师要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教师要相信学生,善于引导学生,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情境、自由发展的空间,从而达到培养自学能力的目的.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中学语文教学历来十分重视“育人”,一贯主张“文以载道”,“育人”更是语文教学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