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把德育教育融入于小学数学教学中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laar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个老话重谈的问题,也是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是小學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都必须重视这一点,并在数学教学中切实完成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德育的实施是一项复杂的过程,我们教师要在教学中努力提高自己,并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使数学教学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一、挖掘教材典型因素,培养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小学数学教材的德育素材有显性和隐性两大类。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
  教材中有许多的数学史料或插图,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对数学研究的突出贡献,如“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会计算土地面积”、“大约在2000年前,我国数学名著《九章算数》中的方田章就论述了平面图形面积的算法”、“约1500年前,中国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计算精确到6位小数的人。”这样组织学生认真阅读,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另外,教材中还有许多反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有说服力的数据,如十一册百分数应用题里有计算长江长度的题,当学生计算出长江长度后,联系四册中介绍的巍巍的珠穆朗玛峰高度,使学生由衷的感叹“祖国的河山是多么壮丽”。
  二、采取相应教学方法,培养合作意识和竞争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数学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很大的作用的,这时候我就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就拿应用最为广泛的小组合作学习法来说,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的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
  同时,在数学教学时,我还利用儿童争强好胜、荣誉心强的特点,在各个环节中,适时地引入竞争机制,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培养他们适应这个竞争时代的意识和能力。
  三、开展数学主题活动,培养社会生活的良好品质
  数学教学,教师不仅寓德育教育于数学过程,还应鼓励和指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社会调查等途径搜集、占有资料,从中受到教育。数学的德育工作,还应密切关注学生社会生活的现状,相应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培养他们社会生活的良好品质。如在一年级《认识人民币》教学后,我设计“小小商店”购物活动,通过由易到难的三次活动,使学生亲自体验如何使用人民币,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态度和能力。
  四、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培养鉴赏能力和美好情操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数学学科特点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强化学习目的教育,坚持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刻苦严谨、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养成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和分析事物的特征,揭示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为数学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内容,使它处处充满美的情绪、美的感受、美的表现、美的创造,正是这些构成了数学的美:对称美、统一美、简洁美、奇异美、曲线美等。
  在教完了比和比例的知识后,我就向学生介绍了著名的“黄金分割”的知识,从而揭示了一种审美的线段比例关系,然后让学生到日常生活中去寻找按黄金分割构造的事物。如中外名建筑、窗帘的束带、女孩裙子的腰带等,使学生从中得到了美的享受。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一个人的实际价值好比分子,他对自己的评价好比分母,分母越大,分数值越小。让学生从这样浅显的数学知识和纷繁复杂的社会中阐述出这样深刻的做人道理,才是我们数学教学追求的终极目标。只有让学生在美的情境中愉悦地学习数学、鉴赏数学的美、感悟人生真谛,才能陶冶出学生高尚的情操。“智育不合格,出次品;体育不合格,出废品;德育不合格,出危险品。”德育工作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当然,在数学课的教学中,我们不必为德育而德育,而要根据教学内容有机渗透,可放在一节课的开始,也可穿插在教学内容中间,还可以巧妙地安排在解题当中,让学生觉得自然、恰当、不冲淡主题。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利用各种契机,有机渗透德育,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其他文献
11日至13日县评优课举行,我试教了《济南的冬天》一课。本堂课,我基本的教学原则是,“以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主体展示和主体表现中激发兴趣,展现水平,提高能力,内化修养。为此,我从朗读课文、才艺展示、黑板板演、练笔写作及课堂点评等环节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今,我们确实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但同值得我们思索的是,教师的点拨引导应该如何定位和落到实处,以期起到点石成金、拨云见日的
摘要:在当今各种教育思潮的影响下,教育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向,然而对教育的社会价值取向思潮却关注甚少,本文试图对教育的社会价值取向思潮做以介绍,重申教育的社会价值取向对教育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教育;价值取向;社会价值取向;思潮  一、教育的价值取向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价值取向是价值哲学的重要范畴,它指的是一定主体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在面对或处理各种矛盾、冲突、关系时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以及所表
一堂精彩的数学课上时时处处都在进行着不同形式、不同主角的交流与互动,正如荷兰数学教育家弗兰登塔尔所说:“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要通过数学语言,用它特定的符号、词汇、句法和成语去交流、去认识世界。”如果我们把一堂完整的数学课看作一个生命体,那么交流就像它的血液循环系统,而有效的交流则会把最新鲜的血液源源不断地输送给这个生命体的各个部位,使它能够时刻维持新陈代谢,焕发生命的活力。  随着新课改倡导的“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我认为:在低年级,语文课堂上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一、 课堂语言趣味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重点。为了达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目标,我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恰当运用趣味性的语言,不仅活跃课堂气氛,融洽了师生关系,还促进了学生积
摘要: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的负面情绪表现。其主要特征是对学习厌恶反感,甚至感到痛苦,严重时出现逃学、旷课,不仅影响自身学习效益,而且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诸多问题。为此,本文从学生及学习心理角度出发,分析导致中职学校学生厌学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方法。  关键词:厌学 表现 原因 对策  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的负面情绪表现。其主要特征是对学习厌恶反感,甚至感到痛苦,严重时出现逃学、旷课,不仅影响自
摘要:在实行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的今天,“快乐体育”的体育教学形式,对体育教学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已成为体育教师追求的时尚。但对“快乐体育”的含义,不同体育教师却有着不同的理解。有的教师把快乐体育理解为“汗加笑声”,相反,对于缺少“汗加笑声”的体育教学活动,就认为是不快乐,甚至把它定义为是厌学现象。如果体育课一味地去追求汗加笑声,而忽视了学生的其他心理品质教育——如在体育教学中实施挫折教育,势必
摘要:语感是语言的一种直觉能力,但训练语感却是一贯的非直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反反复复地对各种各样的语言材料进行感受和领悟,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学生 语感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而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主要通过语感能力的强弱来体现,因为语感的强弱直接体现了学生阅读文章和体会思想感情的能力,反映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感敏锐者能敏锐地
数学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数学教学就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点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下面就这一问题谈点我的教学体会。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使课堂导入生活化,引出数学问题。  教学的导入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它能引发学习兴趣,燃起智慧火花,开启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