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4463954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布鲁纳认为:“认知可以改变情感,情感也能影响认知,学生成绩差异的1/4可由个人情感特征加以说明。”实践证明,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教师通过一定的情感教学技巧就能唤起学生对学习材料的情感,使学生注意力保持长久,顺利进入学习状态。作为课堂学习情绪的调节,教师应用多种情感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存动机。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不可忽视的作用,情感是连接教师与学生的桥梁,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 情感提问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设疑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教学中适时、合理地运用情感提问,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开拓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益。教师在备课时,只要认真挖掘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研究教材中潜在的知识及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存联系,就能恰当地提出一些有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同时教师应以语气、表情、态度来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
  
  二、 情感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及合理的评价无疑对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也给学生今后的努力指明了方向。首先,教师应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其次,教师应有亲切的教态,给学生创设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再者,教师要了解学生,体贴帮助学生,要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对于不同的学生,应有一份特殊的情感。上课时,教师可巧妙地在各种形式下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对于成绩较好、反应较快的学生,要让他们随时感觉到对自己更高的要求和殷切期望,使他们在学业上能不断追求。
  
  三、 情感引导
  
  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如化学兴趣实验,其鲜明、生动、直观的形象和意想不到的结果,往往会使学生能很快进入教学情景之中。课堂演示实验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求知欲会大大提高。日常生活及生产中的许多趣事,也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例如:初中化学“二氧化碳”新课的引入。在法国阿尔卑斯山下有个山洞。有一天,三个探险者带着几条狗进洞探险,走着走着,几条狗便瘫倒在地,四肢抽搐,相继死去,可奇怪的是人却安然无恙。消息传开,许多好奇者蜂拥而至,屡次实验,结果都相同。为此,称之为“魔洞”。想知道其中的奥妙吗?请看今天的学习内容——二氧化碳。通过有趣的真实故事引导,顿时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求知欲大大提高。情感在认识中产生,又对知识有积极的作用。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励”。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决定着学习效果,但教师有意发挥情感效能,通过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发展智力因素,提高学生的素质有着积极的作用。
  当然,除了以上几点外,影响学生情感的因素还有很多,如家庭环境及其他学科的教学等。只有这些因素协调一致,形成合力,才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情感,利用情感为教学服务。
   (冀州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其他文献
摘要:课堂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本文通过构建探究式阅读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面向全体,旨在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模式    “学导并重”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以解决问题为主线,以合作探索、讨论为途径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并通过教师的“导”,把握探究方向,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把学习语文
现代教育观、课程观、儿童观使我们认识到,如何让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已成为促进幼儿发展的关键。我认为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认识和转变自身的教育行为,引导幼儿主动学习。     一、 确立幼儿的主体地位    要引导幼儿主动学习,首先教师要在头脑中确立幼儿的主体地位,以幼儿为学习的主体。要求教师从只重教材转变到重视教育对象上来。要认识到幼儿虽小,但也是一个独立的能动的个体,
外语学习的效果除了涉及一些客观因素(如学习环境、自身的天赋、教师的水平)外,还涉及学习者本身的情感因素。在教学中,情感因素起着或促进或阻碍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