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语篇教学中文化意识的渗透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wen84310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化意识体现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英语语篇不仅承载着语言知识,还蕴含丰富的文化知识。教师应注重在语篇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采取多种手段,有意识地开展知识技能训练的同时,渗透文化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切实地感受语篇的文化内涵。具体做法有:读前环节,铺垫语篇的文化元素;读中环节,细究语篇的文化内涵;读后环节,拓宽语篇的文化视野。
  关键词:英语语篇教学;文化知识;文化元素;文化内涵;文化视野
  文化意识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文化意识体现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英语语篇不仅承载着语言知识,还蕴含丰富的文化知识。文化知识的教学应以促成学生文化意识的形成与发展为目标。小学阶段,教师语篇教学的各个环节应采取多种手段,有意识地开展知识技能训练的同时,渗透文化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切实感受语篇的文化内涵,提升国家和民族文化认同感,拓宽国际视野,积淀文化底蕴。
  一、读前环节:铺垫语篇的文化元素
  首先,教师要深入解读语篇内容,发现、感受、理解语篇的文化元素,对相关文化知识内容有大致的把握。正式教学时,读前环节,教师可以适机把文化元素融入各种读前游戏及热身活动中,或呈现带有相关文化元素的图片、音频、视频,铺垫语篇的文化基调,为正式的语篇阅读奠定文化基础。
  如,教学译林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语篇At Christmas时,教师在读前环节通过猜谜游戏引入带有圣诞节元素的生词“Father Christmas(圣诞老人)”“Christmas tree(圣诞树)”“stocking(圣诞袜)”。首先在PPT中呈现谜面,并逐一给出与谜底相关的关键词“an old man(一个老人)”“bring presents to people(带给人们礼物)”“ride the reindeer(骑驯鹿)”。让学生猜一猜圣诞节的代表人物——圣诞老人,并学习其英语表达。之后,用同样的方式让学生猜测并学习圣诞节的代表物——圣诞树和圣诞袜的英语表达。这样的热身游戏,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前教授了语篇中的重点内容,又巧妙地渗透了与语篇相关的文化元素。
  又如,译林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Chinese New Year的读前环节,教师选取带有春节元素的放鞭炮、吃团圆、给红包、吃年夜饭的图片,制作成可以循环播放的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春节的传统习俗和文化象征。同时,把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金蛇狂舞》作为背景音乐,能进一步渲染春节喜乐气氛,为语篇教学奠定一定的文化基调。
  二、读中环节:细究语篇的文化内涵
  读中环节,教师往往会关注语篇中文字内容和知识点的讲授,而忽视了语篇文本结构、插图和人物关系等揭示的诸多隐含的文化信息和文化内涵。若不加细究、深究,处在英语学习起步阶段的学生常会忽略,自然无益于其养成文化意识。因此,教师要突破语言工具性的藩篱,关注语言的人文性功能,让学生感受西方国家的生活习惯与表达习惯,理解、领会语篇中的文化意蕴与文化内涵。
  如,教学译林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语篇Birthdays时,细究语篇的结构、内容和人物,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文化内涵。语篇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介绍了Su Hai和Mike何时生日,以及他们是如何庆祝自己的生日的。语篇中的人物Su Hai和Mike分别是中西方的代表。此外,语篇也隐含对中西方不同的生日风俗习惯的介绍。因此,教师在教学Su Hai如何过生日这部分内容时,应深入挖掘“吃面条”这一细节中暗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先提出问题 “Why we always eat noodles on our birthdays in China?”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再组织学生与同伴讨论生日吃长寿面的文化内涵。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将传统文化习俗渗透于语篇教学中。随后,教学该语篇的后半部分时,教师出示教材中Mike吃生日蛋糕的插图,引导学生对比中西文化差异,再度引发学生思考。最后,教师总结在过生日时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及当下中西方文化的融合之处。
  又如,译林五年级上册At Christmas的语篇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平安夜前、平安夜、圣诞节当天的顺序引导学生阅读语篇。教师利用多媒体,采用放大、画圈等方式,突出教材各插图中的细节,如第一幅插图中手拿礼物的圣诞老人,第二幅插图中圣诞树上的装饰,第三幅插图中挂在床头的圣诞袜,最后一幅插图中的火鸡、圣诞布丁等。学生能形象生动地感知有关圣诞节的文化元素,同时了解语篇所传递的文化内涵。教师结合每幅插图,教授学生每一段文字之中的重点词组“buy presents for...”“go to see Father Christmas”“put some pretty things under the tree”“wait for presents”“eat a turkey and Christmas pudding”“have a good time”。由此,逐个击破语篇中的重难点。然后,按照平安夜前、平安夜、圣诞节当天的时间顺序带领学生跟读、自读并复述每一段语篇内容。在教完语篇内容之后,教师以“文化小贴士”的形式总结有关圣诞节的文化习俗:在圣诞节前夕,人们会采买圣诞节礼物、装扮圣诞树,为庆祝圣诞节做好准备;在平安夜,孩子们会准备长筒袜,并且将袜子挂在床头,等待第二天收到礼物;与家人欢聚并一起享用圣诞节晚餐是西方人非常重视的一项传统习俗,这一天,家庭中的所有人欢聚一堂,一起庆祝圣诞节的到来。教师从插图的细节出发,帮助学生深度理解课文,切实感受西方国家的文化习俗以及生活习惯。
  三、读后环节:拓宽语篇的文化视野
  有些语篇内容所涉及的文化知识较单一,读前、读中环节由于任务分配、学生认知顺序等原因,难以持续深入开展文化知识的拓展教学。对此,教师可以借助读后环节,补充绘本等英语教学资源,拓宽语篇的文化视野,让学生更深入地体验中西方文化,培养文化认同感和文化鉴别能力,最终提升文化意识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如,教学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时,笔者发现这一单元的语法知识点较少,与单元主题“圣诞”相关的单词与词组较多,其间也涵盖了一定的文化知识。因此在读后环节,笔者适时为学生补充与圣诞节相关的绘本故事The Story of Christmas。该绘本讲述了耶稣诞生的故事(即圣诞节的由来),是对语篇At Christmas的补充与拓展,充满趣味性和延伸性。教学中,教师借助绘本内容,通过故事语境,引导学生以不一样的视角走进圣诞节,使学生深入了解圣诞节的文化背景知识。
  带领学生阅读绘本故事的过程中,笔者以问题“Why we give gifts at Christmas?”为引导,便于学生听读故事之后找到“Because it is Jesuss birthday.”的答案,并在故事语境中着重讲解圣诞节相关的文化知识(耶稣、天使等)与风俗习惯(互相送礼物)。按故事發展顺序进行教学,同时追问“Then what did they do?”让学生自读绘本相关内容,找到文中耶稣出生之前玛丽和约瑟夫所做的准备,以及耶稣出生后智者是如何为耶稣送去礼物的。学生在此过程中学习了圣诞节的一些文化知识,了解了西方圣诞节的由来。另外,绘本所表达的主题也让学生深深体会到了要适时表达爱,表达对他人的感激。这也是该绘本所蕴含的文化精华,值得学生思考、学习并取用。
  又如,教学完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语篇Chinese New Year后,教师引入与语篇话题相关的绘本——跟上兔子系列绘本中的Monster Nian。该绘本主要讲述了有关“年兽”的传统故事,即人们依靠勇敢与智慧抵御了每年都要侵扰他们的怪兽,巧妙地为学生解释了 “过年”的由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绘本、感知故事的过程,既巩固了读中环节语篇中所涉及的文化知识——吃团圆饭、给压岁红包、观看舞狮表演和烟花,也补充了放烟花、贴春联、贴年画等传统习俗的英文表达。这样不仅将文化知识以及传统文化的英语表达融入英语读后环节的教学之中,同时还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文化意识,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其他文献
父母在侦查阶段被强制作证以及父母放弃出庭作证豁免权将会危及涉罪未成年子女的最大利益。因此,以国家亲权理论的最大利益面向、国家义务面向与个别化面向看待涉罪未成年人拒证权便显得迫切。讯问程序以及父母作证程序造成的不利影响,未成年人犯罪原因的特殊性以及恢复性司法的要求使该权利的最大利益成为可能,而且最大利益表现为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权利行使的自主性以及两者的有限性。可以通过保障未成年人家庭成长的义务、家庭和谐的义务以及国家维持家庭存续的义务保障该权利,也可以通过保障在诉讼全过程中未成年人应得到充分尊重的自决隐私
民间故事是广大民众创作并传承的反映人类社会生活以及民众理想愿望的口头文学作品,是口耳相传的文学经典,是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民间故事的教学可以遵循“理读→理讲→理思”的进程,让学生在情境浸润中把握故事,在情节浸润中讲述故事,在情思浸润中拓展故事,抓住阅读关键,提升阅读质量,发挥民间故事文本的独特育人功能。
《论语》所记的孔子师徒语录,有六个关键的时间节点,包括孔子开始设帐的准确时间,孔子担任齐国公卿高昭子家臣期间的语录,孔子鲁定公十年担任鲁相以前的语录,孔子即将去世时的语录,孔子去世后曾子去世前五位设帐弟子的语录,曾子即将去世时的语录等。以这些关键的时间节点为基点,并将这些节点连接起来,可以计算出孔子师徒设帐传道和《论语》记录的时间跨度,给孔子师徒的生平事迹和主要语录编年,推动原始儒学和战国诸子的研究。
摘要:信息技术已然成为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构建“线上+线下”英语教学模式,有效整合英语课程资源,帮助学生开阔英语学习视野,积累有效的英语学习经验,是值得尝试的路径。在英语语法教学中采用搭配视频的语法“在线练习”和搭配自我检测的语法“在线练习”两种方式,发现“在线练习”的思路,应融入即时评价,应传递有效学习策略,应助力学情监控。  关键词:“在线练习”;英语语法教学;即时评价;策略传递;学情监控  
保留高素质乡村教师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已有多个旨在驱动高素质教师在乡村留任的政策相继出台,然而乡村教师流失现象仍然严重。当前驱动高素质教师在乡村留任的政策机制可归为三种类型,分别是基于回报递增的机制、基于承诺约束的机制和基于乡村从教信念的机制。这些机制在驱动乡村教师留任的政策实践中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仍存在局限性。为构建驱动高素质教师在乡村留任的长效机制,应兼顾公共利益与教师个体利益,政策机制应吻合教师职业决策机制并形成合理的政策机制结构。
信息化时代如何在数字技术和数字媒介发展中,保护、传承、传播与发展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社会面临的重要课题。围绕数字化传播这一问题,从传播模式、传播展示方式、传播受众、传播效果等内容展开讨论,提出了适合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路径。只有积极推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模式的升级,实施中华文明交流互鉴,才能满足人们日益迫切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精神需求,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文化自信,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促进国际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互融合、各项资源相互贯通、各种内容相互包容的融媒体时代,我国文化安全出现了新的内涵,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融媒体发展对国家文化安全既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又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因此,在剖析融媒体时代背景下我国政治文化安全、优秀传统文化安全和文化信息传播安全以及文化产业安全等现实困境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的主流文化宣传阵地建设,通过融媒体传播矩阵创新中华优秀文化传播方式,利用大数据技术加强文化传播网络安全监测,同时依靠科技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从而有效维护我国文化
结合SOLO分类理论,尝试建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评价量表,并应用该评价量表对常态课堂中学生的数学深度学习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被试学生总体上数学学习理解水平偏低,主要原因在于:学习任务主要停留在低级别阶段,深度不够;学习方式以接受性学习为主,比较单一。由此得到教学建议:要设计精准的学习任务,安排合理的活动时间,为学生的深度学习提供空间与时间。
摘要:小古文的篇章结构、遣词造句等都堪称典范,同时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于夯实学生的习作基本功有很大帮助。打通习作与小古文之间的障碍,以读写结合的方式,精心选择二者的读写结合点,启发学生聚焦小古文的留白处、特殊点,寻找小古文与习作的共通处,鼓励学生想象续接、仿写创编和对比习写,让学生在读、思、说、写的过程中,逐步提升习作能力和古文素养。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古文教学;读写结合  小古文是中华优秀
培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一线教师深入具体的数学内容,把脉真实的学习难点,从“教学”走向“让学”。“让学”理念指引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应做到趣中学、做中学、思中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