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堂中的防灾减灾教育

来源 :教师博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ixue5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防灾减灾教育的意义
  
  近几年来,自然灾害肆虐全球:“3·11”日本地震、海地地震、智利地震、“12·26”印尼海啸、“卡特里娜”飓风……频繁出现的重特大自然灾害,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我国灾害频繁:华北干旱、西南干旱、新疆雪灾、“5·12”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台风“碧利斯”……
  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防灾减灾刻不容缓,有效地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对预防和减轻灾害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大家在减灾应急方面的意识普遍比较淡薄,应对灾难的能力低。教育是提高防灾减灾意识的重要手段。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必须从学校开始。中学地理教学包含着丰富的灾害教学内容。适量地组织灾害内容的教学,既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地理学习兴趣,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又是地理国情教育、环境教育乃至德育的完善和补充。
  加强灾害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青少年必须具备较强的生存意识、生存本领和防灾减灾知识。加强灾害教育,有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许多自然灾害是由于人类的不合理活动导致的。所以,我们应反思自己的行为,认识到只有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才能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防灾减灾教育措施
  
  1.加强灾情教育,树立忧患意识
  为了增强学生的灾情意识,可以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结合相关的课本内容讲述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及造成的巨大损失,教会他们防灾减灾方法。如我国每年由气象、海洋、地质等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 3%~5%,平均每年因灾死亡数万人。自然灾害的多发性与严重性是由我国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的,并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我国大陆东濒太平洋,面临世界上最大的台风源,西部为世界地势最高的青藏高原,陆海大气系统相互作用,关系复杂,天气形势异常多变,各种气象与海洋灾害时有发生;我国地势西高东低,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易形成大范围的旱涝灾害;我国位于环太平洋与地中海-喜马拉雅两大地震带之间,地壳活动剧烈,是世界上大陆地震最多和地质灾害严重的地区;此外,近代大规模的开发活动,更加重了各种灾害的风险度。相比而言,发生一起同样程度的灾害,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损失可能比其他国家要大许多。
   2.普及灾害知识,学会防灾自救
  地理课程中有关灾害的内容较多,教师应深入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把相关的减灾和防灾知识传授给学生。在讲述台风灾害时,可结合近年我国遭受台风影响的情况,并引入问题讨论“台风来了,该如何预防和减轻灾害”,组织学生讨论台风来临时的自我保护:台风来临时应关紧门窗防风雨,搬移窗台及阳台上的花盆以防坠落……应尽量避免外出,不得已需要外出,避风避雨时要选择安全地带。
  在讲述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时,设置一个情境问题:万一遭遇泥石流,我们该如何逃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正确的逃生方法:不能沿沟谷向下或向上跑,而应向两侧山坡上跑,尽快离开沟道、河谷地带;听到深谷或沟内传来类似火车轰鸣声或闷雷式的响声,此时应迅速离开危险地段。由于泥石流常发生在夏季暴雨期间,因此在夏季暴雨时要谨慎选择去山区峡谷游玩,以防不测。
  在讲述地震灾害时,组织讨论应对措施: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不要回到教室去等等
  为了巩固灾害教学的效果,可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如制作有关灾害专题的地理手抄报和地理板报,展示自然灾害图片,开展防灾减灾知识竞赛,进行防灾减灾应急演练等。通过活动,使学生能在灾难来临时,镇定自若,从容应对,从而更好地战胜灾难。
  4.正确认识自然,科学应对灾害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科学地应对灾害,使学生明白:面对自然灾害不要寄希望于迷信、巫术或者伪科学,要科学地认识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规律,才能够减轻各种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要使学生清醒地认识到:灾害离我们并不遥远,往往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现代公民,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规范自己的行为,关爱地球,因为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
  地球上的自然环境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宝贵而丰富的资源,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也给人类带来了灾难。抗御自然灾害始终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相伴随。正确认识自然规律,才能科学应对灾害,有效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的生命安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作者单位:江西省新建县第二中学)
  责任编辑:余 华
其他文献
现有的水声环境对吊声探测的影响研究难以形成有效的装备使用结论。根据被动声纳方程和潜艇噪声模型建立潜艇噪声信号余量的计算方法,通过其与吊声检测概率的关系,仿真计算吊
【正】一学生小组化管理模式的提出小组,是学校班级学生管理中一个常见的概念,通常意义上的"组"就是"列",在管理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至多就是收发试卷、作业。现代教育把合
贫困问题是全球共同面临的难题,作为当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如何摆脱贫困是中国现如今发展面临的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仅纳入“四个全面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小学体育教学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体育课堂上,教师更注重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思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活动、观察和实践能力,教师的有效指导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将创造性思维融入到体育课堂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的潜在身体机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教师可分析创造性思维发展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创造性思维  小
针对飞翼无人机纵向全包线飞行时非线性特性明显和操纵效率变化显著的问题,采用鲁棒伺服LQR(RSLQR)与L1自适应相结合的综合自适应控制方法(RSLQR—L1),以C*(加速度、角速率)为被控变量
基于矢量关系运算和不同坐标系之间的转换,推导了对地观测相机的像移速度矢量模型。该模型适用于机载和星载两种平台,且在模型中考虑了地球扁率、姿态指向精度、姿态角速度等因
惯性参数未知将导致空间机器人系统的模型不精确,使得常用的关节运动轨迹跟踪控制方法失效。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模糊算法的关节运动轨迹跟踪控制方法。基于模糊系
[摘 要]学校推进科技教育与创建科技教育特色,需要充分认识校本课程开发的运演路径选择在课程改革中的重要意义和不可替代的实践价值。通过建立合作、整合、体验、活动四大机制,能促进校内价值认同一致、学科渗透互动、学习走向生活、智能多元开发,构建适合学校实际的科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模式,促进学校课程发展,并更好地体现其教育价值和育人功能。  [关键字]科技教育;校本课程;运演路径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和配
在应用IMM算法时,根据战术导弹这种特殊的应用对象,以两种常用导引律为例,推导出导引运动模型作为交互模型集;使用不敏卡尔曼滤波器(UKF)实现了IMM—UKF算法,并根据导引模型的特点引
《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打下基础。”但就目前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现象仍大量存在,“填鸭式”“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根深蒂固。如何创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我觉得关键还在于语文教师对自身角色的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