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08年高考46例病句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tlclx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2008年高考语文试卷中的修改病句题进行了详细的归纳整理,并提出了如何解答这类题型具体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语文高考 病句 复习备考 语文教学
  
  对2008年高考语文试卷进行全面的分析,可以有效地导航2009年的高考语文复习备考工作。2008年对考点“辨析和修改病句”的考查整体情况如下:
  
  一、题量、题型与分值
  
  今年高考的旧课程地区的14份加上新课标实验区的4份共18份试卷,中有16份考查了“辨析和修改病句”,福建卷和上海卷没有设题考查。16份试卷均采用四选一的单选题形式,分值均为3分;其中,湖南卷延续了去年的题干要求“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天津卷、山东卷、安徽卷的题干要求是选出“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其他均为选“没有语病的一句”。
  
  二、类型分布
  
  16份设题考查的试卷共设计了46个病句例,语病类型分布如下:
  
  
  三、规律探究
  
  1.语境设计,体现时代性
  语句选材涉及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艺术、体育等多个领域,特别点击了公民道德建设、奥运圣火登顶珠峰、京沪高速列车、有偿使用塑料袋、俄总统选举、大学生村官、戛纳电影节、赈灾募捐等热点话题,贴近时代,着眼生活,关注人生,注重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知识的融合与渗透,既体现了试题选材的文化内涵,又突出了语文学科在考查人文素养时的时代气息。
  2.考查重点,突出结构性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关于“辨析和修改病句”的六种类型中,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等四种属于句子结构方面的错误,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是句子语义方面的毛病。今年16份设题考查的试卷中的46个病例“结构性错误”与“语义性错误”的比例约为6∶1,可见,病句的考查,更多的是突出语句结构方面的错误。
  3.注重辨析,初显淡化性
  “辨析和修改病句”本来包括“辨析”和“修改”两个层面的要求,但是,今年的高考病句题无一例外地选择了“辨析”,个中原因,不言自明:语言文字运用部分的题量有限,命题者更愿意考查补全开场白、为地震图片配语言、写宣传标语、拟火炬传递宣传专刊栏目标题等人文气息浓郁的创新题。而且,去年只有上海卷没有设病句题,今年已经扩大到福建卷,随着字形考查逐步走进作文,正确使用标点题也只是偶露峥嵘,是不是可以猜测“辨析和修改病句”这种“必考题”也有淡化的趋势?
  为了便于盘点,现对今年的46个病句例进行归类解析。具体透析如下:
  一、语序不当
  ①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是与其他文明碰撞、融合、交流的过程,完全封闭的环境不可能带来文明的进步,只会导致文明的衰落。(江苏卷第3题A项)
  ②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不仅诚信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而且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安徽卷第3题A项)
  ③我们一定能在奥运之际展现出古老文明大国的风范,那时我们的城市不仅会变得更加美丽,每一个人也会更讲文明。(天津卷第4题B项)
  ④该县认真实施“村村通”这一全省规划的八件实事之一,到10月底,在全地区率先解决了农村百姓听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全国卷Ⅱ第3题B项)
  ⑤馨园社区居委会在展示的普法板报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剖析了生动典型的案例现实,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领略到法律精神的独特魅力。(海南宁夏卷第20题B项)
  ⑥1984年12月26日,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抵达南极洲。12月31日,南极洲上第一次飘起了五星红旗。(重庆卷第4题D项)
  解析:例①表示动作先后的词语顺序错误,“碰撞、融合、交流”应改为“碰撞、交流、融合”。②③两例都是关联词语放置的位置错误:②中“因为不仅诚信……”应该为“因为诚信不仅……”,让“诚信”作复句的主语,当两个分句的主语不一致时,关联词应放在主语的前面。(还建议将第一句修改为“诚信已经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中重要的教育内容”以使得整个句子的主语一致)③应当将“不仅”放在“那时”之后。④⑤都是定语与中心词位置颠倒:④“全省规划的八件实事之一”是“村村通”的定语,应放在前面,即“该县认真实施全省规划的八件实事之一的‘村村通’”;⑤应当将“案例”与“现实”对调位置。⑥状语错放到定语的位置,应将“首次”移到“抵达”之前。
  二、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①中国皮影戏的艺术魅力曾经倾倒和征服了无数热爱它的人们,它的传播对中国近代电影艺术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启示作用。(辽宁卷第3题A项)
  解析:“倾倒和征服了无数热爱它的人们”的不是“艺术魅力”,而是“中国皮影戏艺术”。(另建议将“人们”改为“人”)。
  2.主宾搭配不当
  ①我国水墨画的主要成分是墨,加以清水,在宣纸上浸染,互渗,通过不同浓淡反映不同审美趣味,被国人称为“墨宝”。(北京卷第4题A项)
  ②坐火车到威尔士北部最高的斯诺登尼亚山峰去观赏高原风光,是威尔士最主要的一个景点。(重庆卷第4题C项)
  ③学习方法可能因人而异,但勤奋、努力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合理的时间安排却是每个想取得成功的学生所必须具备的。(四川卷第3题D项)
  解析:以上三例都是主语与宾语搭配不当:①“我国水墨画的主要成分是墨”主宾不能搭配,可以改为“我国水墨画,是主要成分墨……”(这样也使得后面的“墨宝”有了主语)。②可以将“是威尔士最主要的一个景点”改为“是威尔士旅游最主要的一个内容”或将主语改为“可以坐火车到达、观赏高原风光的威尔士北部最高的斯诺登尼亚山峰”。③“合理的时间安排”与“所必须具备的”不能搭配,可以将后一句改为“勤奋、努力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能力却是每个想取得成功的学生所必须具备的”。
  3.动宾搭配不当
  ①王羽除了班里和学生会的工作外,还承担了校广播站“音乐不断”、“英语角”栏目主持,居然没有影响学习成绩,真让人佩服。(全国卷Ⅰ第3题C项)
  ②以“和谐之旅”命名的北京奥运火炬全球传递活动,激发了我国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也吸引了世界各国人民的高度关注。(安徽卷第3题B项)
  ③奥运火炬登顶珠峰,必须克服低温、低压、大风等不利的特殊气候条件,充分考虑登山队员登顶时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江苏卷第3题C项)
  ④金乌炭雕工艺精湛,采用纯天然颜料着色,具有高雅、时尚、个性的艺术享受,还能吸附有毒有害气体,是一种环保艺术品。(全国卷Ⅱ第3题A项)
  解析:①应是“担任”主持,或是承担“……的任务”。②“吸引”不能与“关注”搭配,可以将“吸引”改为“引起”。③“克服”的应该是什么“困难”,不应是“特殊气候条件”。④“具有”和“享受”不能搭配,可以将“享受”改为“特色”。
  4.定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
  ①荞麦具有降低毛细血管脆性、改善微循环、增加免疫力的作用,可用于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中风发作等疾病的辅助治疗。(全国卷Ⅰ第3题B项)
  ②城关中学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为山区百姓义务投递邮件,几年来没有丢失一封信,推动了村民之间的联系,弥补了当地交通发展的局限。(海南宁夏卷第20题A项)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江西卷第5题B项)
  解析:①“中风发作”是强调人中风发病时的情景,“中风”才是一种疾病,所以,应该删去“发作”(另外,句中“增加”与“免疫力”也搭配不当,应为“提高免疫力”)。②应是“当地交通不畅的局限”。③“疾病”是一个名词,不可以作为“情况”的定语,应该改为“患病”或“生疾病”。
  5.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①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取决于各类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数量。(四川卷第3题B项)
  ②在交融与冲突并存的文化环境中,能否用东方雕塑语言来表达这个精神,恰恰是中国当代雕塑所欠缺的。(浙江卷第4题项)
  解析:①“国力的强弱”与“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是两面对一面,可在“提高”后加上“与否”。②“能否”是两面,“中国当代雕塑所欠缺的”是一面,据语境意义应当删除“能否”。
  三、成分残缺或赘余
  1.成分残缺
  ①这篇文章集中分析了形势,辩证地回答了在大开放、大交往、大融合的世界里,我们迫切需要一种全心的观念来协调各种关系。(辽宁卷第3题B项)
  ②我们平时所用的调味品醋,含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B等成分,被皮肤吸收后可以改善面部皮肤营养缺乏。(广东卷第3题C项)
  ③推行有偿使用塑料袋,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这无疑会对减少白色污染、净化环境产生积极作用。(江苏卷第3题B项)
  ④他潜心研究,反复试验,终于成功开发了具有预防及治疗胃肠病的药粥系列产品。(江西卷第5题D项)
  ⑤这幅图片再现了身穿节日盛装的姑娘们围绕在熊熊篝火旁一起歌舞狂欢,汗水浸湿了她们的衣衫。(山东卷第5题A项)
  ⑥社区服务中心为孩子们准备了跳绳、羽毛球、拼图、棋类、卡拉OK等19项体育活动,并将20万元活动经费发放到各社区。(湖北卷第4题D项)
  ⑦由于环境污染,常继发厌氧细菌的严重感染,极易发生破伤风,致使在当地或运送外地途中救治不及而死亡。(北京卷第4题D项)
  ⑧我国的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悠久历史的证明,是我们与祖先沟通的重要渠道,也是我们走向未来的坚实根基,我们应当永远保持对古代文明成果的尊重和珍惜,以及祖先的缅怀和感恩。(湖南卷第4题D项)
  解析:①—⑥都是缺少动词的宾语(或“宾语的中心语”):①在“关系”后面加“的问题”。②在“缺乏”后增加“的情况”。③应在“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的后面补上“的习惯”。④应在“胃肠病”后面补上“具有”的宾语“功效”。⑤在“衣衫”后面补上“的盛况”或“的情景”。⑥应在“体育活动”的后面补上“用品”。⑦应当补上“致使”的宾语“病人”(也是后面“救治不及而死亡”的主语)。⑧在“祖先”前补上介词“对”。
  2.成分赘余
  ①为了露出琉璃瓦深蓝色的瓦体,去年盖的办公楼没有在屋檐外高墙体遮挡,这是成为楼顶覆冰融化时容易整体滑落砸到过路人的原因之一。(海南宁夏卷第20题D项)
  ②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不管他的身体有多差,生活条件再不好,精神压力有多大,他都坚持创作。(湖北卷第4题B项)
  ③三年来的“旅游兴市”竟成为今天发展核电的障碍,这可能是地方政府当初始料未及的。(江西卷第5题C项)
  ④奥运圣火登顶珠峰的瞬间,无论是参与登顶的勇士,还是全世界观看这一壮举的人们,无不毫无例外地感受到了心灵的震撼。(浙江卷第4题项)
  ⑤市政府决定配合奥运项目的实施,重点抓好地铁建设、危旧房改造、污水处理等工程工作,加快现代化大都市建设的进程。(四川卷第3题C项)
  ⑥那跳跃着鸣禽的绿林,树上缠绕着藤蔓的绿叶,以及时隐时现的山岚雾霭,把我整个心灵都吸引了过去。(重庆卷第4题B项)
  解析:①“是”与“成为”重复,去掉一个即可。②“不管”表示条件或情况不同而结果不变,“再”表示即使继续下去也不会怎样,因此,“再”与前面的“不管”用语重复,可以将“生活条件再不好”改为“生活条件有多差”,而且这样句式也整齐了。③“始料未及”中“始”就是当初的意思,应当删去“当初”。④“无不”与“毫无例外地”语意相同,保留一个即可。⑤“工程”与“工作”语意重复,可以删去“工作”。⑥“绿叶”本来就在树上,应当去掉“树上”,也使整个句式结构一致。
  四、结构混乱
  ①阅览室图书经常出现“开天窗”现象,我们可以从这一现象反映两个问题,一是阅读者素质有待提高,一是管理力度有待加强。(全国卷Ⅰ第3题D项)
  ②高速磁悬浮列车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运行时与轨道不完全接触,列车的悬浮、驱动、导向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广东卷第3题D项)
  ③交通台日前播报说,有的人在小轿车内开着空调过夜,由此发生窒息死亡事件每年都有发生,应该引起司机朋友们的高度重视。(辽宁卷第3题C项)
  ④听说博士村官潘汪聪要给大家讲农技课,大家兴致很高,还没到时间,村委会会议室就挤满了很多村民来听课,场面好不热闹。(全国卷Ⅱ第3题D项)
  ⑤根据意大利法律规定,贝卢斯科尼在总理任期内不能担任俱乐部主席,否则他就有可能做有违公众利益的行为。(山东卷第5题B项)
  ⑥这种无纺布环保袋经过工艺处理后,具备了防水、易清洗、容量大、满足消费者对环保袋的客观需求的优势。(浙江卷第4题项)
  解析:以上6例都是句子杂糅:①“我们可以从这一现象反映两个问题”,要么表述为“我们可以从这一现象看出两个问题,一是……”;要么删去“我们可以从”,直接表述为“这一现象反映出两个问题”。②“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改为“都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或“都是靠电磁力来实现的”。③将“由此发生窒息死亡事件每年都有发生”改为“由此窒息死亡的事件每年都有发生”或“由此发生的窒息死亡事件每年都有”。④“村委会会议室就挤满了很多村民来听课”改为“村委会会议室就挤满了很多来听课的村民”。⑤“否则他就有可能做有违公众利益的行为”应该表述为“否则他的行为就可能有违公众利益”或“否则他就有可能做出有违公众利益的事”。⑥“具备……优势”应改为“具备了防水、易清洗、容量大的优势,满足了消费者对环保袋的客观需求”。
  五、表意不明
  ①今年4月23日,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来到国家图书馆,参观展览,聆听讲座,度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世界阅读日”。(安徽卷第3题C项)
  ②我校这次为四川地震灾区募捐的活动,得到了许多学校老师和同学的积极响应,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就募集善款三万余元。(山东卷第5题D项)
  ③为庆祝戛纳电影节60华诞,电影节组委会特别邀请了曾经摘取过戛纳金棕榈奖的35位导演,每人拍摄一部3分钟的纪念短片。(天津卷第4题D项)
  解析:前两句属于不同句读造成歧义:①“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可作两种理解:“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②“许多学校老师和同学”有两种理解:“许多学校/老师和同学”、“许多/学校老师和同学”。可改为“许多所学校老师和同学”,或者将“学校”提到“许多”之前。③“每人拍摄一部3分钟的纪念短片”有两种理解:3分钟的纪念短片是拍摄他们的,他们每个人要拍摄一部3分钟的纪念短片。
  六、不合逻辑
  ①一名韩国官员透露,有关成员国已达成一致意见,同意建立该项基金,以防止1997年那样的金融危机不要再次发生。(北京卷第4题B项)
  ②对这部小说的人物塑造,作者没有很好地深人生活、体验生活,凭主观想象加了一些不恰当的情节,反而大大减弱了作品的感染力。(广东卷第3题A项)
  ③第二航站楼交付使用后,设备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旅客过安全通道的时间,将从目前的10分钟缩短至1分钟,缩短了10倍。(湖北卷第4题A项)
  ④一些房产中介表示了同样的担心,他们认为购房者一定要考虑房屋的地理位置和房源条件,不可盲目跟风。(天津卷第4题C项)
  解析:①“防止”与“不再”的同时使用使得原句意思说反,“建立该项基金”的目的是“防止1997年那样的金融危机再次发生”。②前后表示的是因果关系,删区“反而”或改为“从而”。③表示数量的减少、缩小、降低等,不可以用“倍”进行比较;由“10分钟缩短至1分钟”只能表述为“是原来的十分之一”等。④“地理位置”和“房源条件”不能并列,“地理位置”属于“房源条件”,可以将“和”改为“等”。
  ★作者简介:张志平,江苏省海安曲塘中学教师。
其他文献
【摘 要】对学生进行议论文创作指导,教师要充分利用下水片段,渐进性地加以指导,采用课内片段与课外完篇有机结合的训练方式,训练学生发散思维,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通过联想想象学会梳理整合课本知识并运用课本素材,化知识为能力,做到读写结合,最终养成学以致用的好习惯。  【关键词】片段 下水 读写 论证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论述类文本写作的评价,应考察能否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摘 要】本文以一位同行教师的课堂教学为例,详细分析了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有效方法:创设情境,启发思维;步步深入,层次清晰;巧妙设问,激励提问,注重创造性阅读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教学案例 思维分析    最近,听了我校语文组吴老师上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感慨颇多。吴老师标准的普通话,适当的语速,沉着的启发,充沛的感情,深深地感染和打动了我,也引起了我的思考,让我反
【摘 要】对比是刻画人物形象的一种艺术手段。司马迁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巧妙地运用对比,突出了蔺相如的机智勇敢顾全大局的形象。  【关键词】对比 突出 人物形象  司马迁在《史记》中刻画的人物栩栩如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中,贯穿全文的对比手法的运用更加凸显了蔺相如这一主要人物形象。  首先,文章一开始就交代了这样一个情形: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与秦,秦城恐不可得
【摘 要】本文集中分析解读了高中教材中的爱情诗,通过细读鉴赏,对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健全学生的人格和发展健康的个性,都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语文教材 主题 爱情 诗歌    男女之间的情爱是中外文学的永恒话题,现行的高中语文第三册课本和语文读本,一共收录了20余首以婚姻恋爱为主题的诗词。这些中外诗词,几乎涉及了爱情生活的各个方面,展现了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的
【摘 要】语言排序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学生也感到此类题型头绪繁多,不易对付。本文拟就从习题入手,归纳三条简单易记的规律。  【关键词】做题规律 中心句 关联词 逻辑顺序  语言排序题是高考命题中的老面孔,全国18套高考试卷中往往有8套左右有此题型,2010年全国卷更是无论一套、二套或课改卷,每套试卷都有它的踪迹,2011年情形相类似。排序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它属于语言应用类题型,主要考查学
【摘 要】苏轼是伟大的。苏轼笔下的梅花大体反映了他心路历程的四个方面,从“贬谪生涯的种种遗恨”到“热情开朗的精神气韵”再到“自我完善的思想心理”,最终达到在“艺术上和人格上的双重飞跃”,梅花意象贯穿了苏轼伟大的一生。  【关键词】梅花 遗恨 气韵 梅格神韵 思想心理 艺术 人格  在古典诗歌中梅花是一个典型的意象,但它真正大量进入诗坛却是在唐宋时期,这一时期梅花因其特有的“梅格”而成为诗人们钟爱并
【摘 要】高考实质上是为高等学校录取新生服务的选拔性考试。因此,高考命题应以贯彻“公平、公正”的选拔原则为首要目标,命题的指导思想是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以及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同时又能对中学教学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对照这一标准,细心研读,可发现2010年江苏高考语文卷并非一份难得的好卷子,某种程度上说,它可能是一份有失公平、公正的卷子。  【关键词】高考命题 信度 效度 区分度 导向作用  
【摘要】教材只是范例,一篇文章就代表一类文本。学生如果能自主学习好一篇文章,那就能增强针对性,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如果能活学活用、触类旁通,那就能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与推理能力,更能为学子们适应多彩世界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自主学习 文本研究 质疑    对教材稍有研究的教师都知道,人教社编的统一教材,有一个特点——每个单元都安排有1~2篇自读课文,并且在教材前的“说明”中明文指出:“自读课文
【摘 要】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充分考虑到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个性的平台,关注学生的个性成长,努力帮助学生建立起健康、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语文教学 个性 人格    翻阅学生的作文,你会感到千百个大脑,却有着大体相同的思维模式,精神套路和趋同话语,长期的个性钳制窒息了学生的文学才情,学生从作文的虚伪滑向做人的虚伪,从“统一
【摘 要】当下的高考作文大多以议论文为主,因此在复习备考时加强对议论文体的备考训练,很有必要。本文从审题立意、组织材料、语言表达、创意构思等角度,论述了议论文写作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高考作文 议论文 备考    根据近几年的阅卷统计来看,高考作文中有90%以上是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因此把议论文作为备考的重点无疑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一篇高考议论文,能否从“普通”的层面跃入“优秀”甚至“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