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几年,部分地区农民耕地忽视有机肥的施用,普遍依赖化肥农药的现状有增无减。文章主要推广小麦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从根本上解决农业耕种技术方面的难题。
关键词:测土;配方;施肥;研究
中图分类号:S51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633009
测土配方施肥主要是指从土壤养分供给方面,通过分析并掌握作物的土壤供肥状况和需肥规律,配比出最佳的肥料施用量,本文通过建立了各个试验点肥力效应方程,并计算出费县小麦不同产量水平下氮、磷、钾肥的最佳施用量。从而建立完善的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现总结如下:
1 试验方法
1.1 试验目的
为施肥分区和肥料配方设计提供依据。需要进行土壤筛选、验证土壤养分测试,通过田间试验,可以了解不同作物养分吸收情况和肥料利用量的参数,并掌握各个施肥点和优化不同作物施肥数量,校正土壤养分系数与土壤供肥力。
1.2 选择试验地
试验地的选择就在比较平坦、整齐的地块,并应选择具有代表性及不同特点的地块,要避开堆肥场、其它试验场等。
1.3 试验对象
本文以小麦为主要试验对象。
1.4 准备工作
试验前采集土样样品,依测试项目不同,分别制备新鲜或风干土样。为保证试验工作顺利开展,工作人员需要进行整地,同时设置保护行,另外,试验地的区划和排水方式等,都需要考虑周到,这样不会出现串灌串排。
1.5 试验重复区
为保证试验精确度与准确度,减少各方面因素影响,费县进行小麦测土配方施肥试验时,田间试验设3个重复(或区组)。采用随机区组排列的方式,区组内土壤和地形情况可以相对一致,也允许区组间有个体差异。
2 试验布置
以小麦为主要作物作为研究对象,设置肥料效应小区和对比试验,对试验区进行责任管理,建立了完整的试验档案,形成了试验报告。2007年小麦肥料效应小区试验6处,示范6处。2008年 3414试验6处,示范校验试验6处,示范片6处。玉米试验6处,示范校验试验6处,示范片6处。2008~2009年小麦3414试验5处,示范校验试验4处,示范片4处。
3 参数计算
3.1 目标产量的计算方法
目标产量的计算方法一般可采取平均单产法来计算。这种计算方法是利用施肥区试验点3a前平均单产量和年递增率为基础来确定的,公式为:目标产量(kg/667m2)=3a前的平均单产量(kg/667m2)×(1 递增率)。
3.2 作物需肥量的计算方法
分析正常生长环境下的农作物全株养分,用目标产量乘以其100kg经济产量所需的养分量,就可以计算出作物的需肥量。其计算公式为:目标产量所需的养分量(kg)=目标出量(kg)×100kg产量所需养肥量(kg)。
3.3 土壤供肥量的计算方法
土壤供肥量通过测定作物产量和土壤养分校正系数2种方法估算。作物产量估算,土壤供肥量(kg)=100kg产量养分吸收量×缺素区作物产量/100。土壤养分校正系数估算是将土壤有效养分测定值乘一个校正系数,以表示土壤“真实”供肥量。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不施肥区农作物养分吸收量/土壤养分测定值×0.15。
3.4 肥量利用率的计算方法
一般通过差减法来计算,利用试验点作物与非试验点作物吸收的养分吸收量差,然后再除以所用肥料养分量就能够得出肥量利用率。肥量利用率(%)=试验点作物吸收的养分量与百试验点作物养分吸收量的差/肥料养分量×100。
4 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的建立
4.1 方程模式
小麦肥效区试验结果根据以下方程模式建立,确定并计算出不同产量水平下氮磷钾的最佳施肥量。肥力效应方程模式:y=b0 b1x1 b2x2 b3x3 b4x12 b5x22 b6x32 b7x1x2 b8x1x3 b9x2x3。
4.2 土壤丰缺指标及氮肥推荐用量指标
通过多个试验点的不同肥力水平的试验进行分析,将土壤碱解氮丰缺指标划分为5级:极高、高、中、低、极低。
4.3 测土配方施肥效果评价
近年来通过大量的试验示范推广表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一项重大的农业节本增效措施。2006~2009年实施小麦示范校验试验15处,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的处理,均比农民习惯施肥增产。在总平均成本不增加的情况下,增产45.28kg/667m2,增产率10.7%,增产幅度为4.3%~18.0%。
5 总 结
事实证明,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带动和推进费县土、肥、水先进技术的应用,农民不仅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农村生态环境也出现了改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一项具有长期性战略性特点的工作,提高测土配方施肥的技术水平,推进技术进步,对促进和推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测土;配方;施肥;研究
中图分类号:S51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633009
测土配方施肥主要是指从土壤养分供给方面,通过分析并掌握作物的土壤供肥状况和需肥规律,配比出最佳的肥料施用量,本文通过建立了各个试验点肥力效应方程,并计算出费县小麦不同产量水平下氮、磷、钾肥的最佳施用量。从而建立完善的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现总结如下:
1 试验方法
1.1 试验目的
为施肥分区和肥料配方设计提供依据。需要进行土壤筛选、验证土壤养分测试,通过田间试验,可以了解不同作物养分吸收情况和肥料利用量的参数,并掌握各个施肥点和优化不同作物施肥数量,校正土壤养分系数与土壤供肥力。
1.2 选择试验地
试验地的选择就在比较平坦、整齐的地块,并应选择具有代表性及不同特点的地块,要避开堆肥场、其它试验场等。
1.3 试验对象
本文以小麦为主要试验对象。
1.4 准备工作
试验前采集土样样品,依测试项目不同,分别制备新鲜或风干土样。为保证试验工作顺利开展,工作人员需要进行整地,同时设置保护行,另外,试验地的区划和排水方式等,都需要考虑周到,这样不会出现串灌串排。
1.5 试验重复区
为保证试验精确度与准确度,减少各方面因素影响,费县进行小麦测土配方施肥试验时,田间试验设3个重复(或区组)。采用随机区组排列的方式,区组内土壤和地形情况可以相对一致,也允许区组间有个体差异。
2 试验布置
以小麦为主要作物作为研究对象,设置肥料效应小区和对比试验,对试验区进行责任管理,建立了完整的试验档案,形成了试验报告。2007年小麦肥料效应小区试验6处,示范6处。2008年 3414试验6处,示范校验试验6处,示范片6处。玉米试验6处,示范校验试验6处,示范片6处。2008~2009年小麦3414试验5处,示范校验试验4处,示范片4处。
3 参数计算
3.1 目标产量的计算方法
目标产量的计算方法一般可采取平均单产法来计算。这种计算方法是利用施肥区试验点3a前平均单产量和年递增率为基础来确定的,公式为:目标产量(kg/667m2)=3a前的平均单产量(kg/667m2)×(1 递增率)。
3.2 作物需肥量的计算方法
分析正常生长环境下的农作物全株养分,用目标产量乘以其100kg经济产量所需的养分量,就可以计算出作物的需肥量。其计算公式为:目标产量所需的养分量(kg)=目标出量(kg)×100kg产量所需养肥量(kg)。
3.3 土壤供肥量的计算方法
土壤供肥量通过测定作物产量和土壤养分校正系数2种方法估算。作物产量估算,土壤供肥量(kg)=100kg产量养分吸收量×缺素区作物产量/100。土壤养分校正系数估算是将土壤有效养分测定值乘一个校正系数,以表示土壤“真实”供肥量。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不施肥区农作物养分吸收量/土壤养分测定值×0.15。
3.4 肥量利用率的计算方法
一般通过差减法来计算,利用试验点作物与非试验点作物吸收的养分吸收量差,然后再除以所用肥料养分量就能够得出肥量利用率。肥量利用率(%)=试验点作物吸收的养分量与百试验点作物养分吸收量的差/肥料养分量×100。
4 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的建立
4.1 方程模式
小麦肥效区试验结果根据以下方程模式建立,确定并计算出不同产量水平下氮磷钾的最佳施肥量。肥力效应方程模式:y=b0 b1x1 b2x2 b3x3 b4x12 b5x22 b6x32 b7x1x2 b8x1x3 b9x2x3。
4.2 土壤丰缺指标及氮肥推荐用量指标
通过多个试验点的不同肥力水平的试验进行分析,将土壤碱解氮丰缺指标划分为5级:极高、高、中、低、极低。
4.3 测土配方施肥效果评价
近年来通过大量的试验示范推广表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一项重大的农业节本增效措施。2006~2009年实施小麦示范校验试验15处,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的处理,均比农民习惯施肥增产。在总平均成本不增加的情况下,增产45.28kg/667m2,增产率10.7%,增产幅度为4.3%~18.0%。
5 总 结
事实证明,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带动和推进费县土、肥、水先进技术的应用,农民不仅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农村生态环境也出现了改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一项具有长期性战略性特点的工作,提高测土配方施肥的技术水平,推进技术进步,对促进和推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