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GIS和AI叠图提升学生思维结构水平的实践研究r——以“凉山州区域开发”为例

来源 :地理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ing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市普通高中信息化建设标准》要求教师更高效地教、学生更个性地学、评价更科学地用.本文以“凉山州区域开发”为例,运用SOLO分类理论评价思维结构水平,设计思维结构评价量表.通过对比测试,研究了运用GIS和AI的叠图技术提升学生思维结构水平的方法和效果.
其他文献
国家认同是维系国家统一稳定,保持国家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心理基础.地理教育是学生了解中国、认识世界的重要窗口,承担着对青少年进行国家认同教育的责任.本文通过内容分析法,对2019版四个版本的高中地理必修教科书进行分析发现:在认知层面,地理必修教科书通过正文举例、配图、案例素材、活动等形式,让学生按照“家-乡-国”的尺度层级,逐渐形成全面的理性认识;在情感层面,地理必修教科书通过国家发展成就、历史记忆、知名或英雄人物、政府积极作为、传统文化意象等要素的有机融入,培养学生对国家的正向积极情感;在行为层面,地理必
区域地理是高中地理教学的主要板块,是学生地理理论和地理事实结合的阵地,对学生地理方法、地理视角和地理思维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全面、透彻和深入地讲好高中区域地理是每一位高中地理教师需要研究的.本文从区域认知的视角出发,分析区域地理教学的研究价值和路径,将高中区域地理教学模式归纳为:①空间尺度划分,界定理论适用范围;②时间向度划分,力求历史与逻辑的同一;③概念梳理,为地理学思想引入提供前提保证;④地理学思想的引入,既是地理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学生能力的最高体现.通过以上四个模块,力求全面而深入的讲好区域
本设计以高二等级考学生为授课对象,基于深度学习的要求,借鉴主题式项目化学习设计思路,围绕主题“陆地水”进行单元教学设计.内容包括水体与水循环、径流与径流量、水利开发与水害防治等,着力于陆地水的环境成因与环境意义分析,落脚于人水和谐的水环境营造.
大概念统摄下的单元教学是核心素养所提及的培养目标切实落地的重要路径.本文以区域协同发展为核心概念,整合重构了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的“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和“产业转移”内容,设计了指向区域发展的大概念单元教学,并梳理出基于大概念的单元教学基本环节:确定单元主题—构建单元大概念—构建单元知识结构—设计单元教学目标体系—确定单元教学问题体系—创设情境整合教学素材—设计单元探究任务—设计教学评价目标.实践证明,大概念统摄下的单元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理解并认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对高中地理课程实施与教学方式变革提出要求,尤其重视“项目式问题教学”.针对近年各级各类公开课“问题情境感染力不强、单个问题综合思维欠缺、问题链条层次关联弱”等常见问题,本文以“大都市辐射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为例,展开课堂教学设计,以挑战性项目问题为开端,以贯深性问题链为线索,围绕项目问题的解决,完成对课标要求的落实.
地理学是一门跨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学科,其中科学观察是最基本、最常用的获取地理信息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科学观察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能动地发现地理世界、解决地理问题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科学观察的分类、要素及过程进行梳理,同时对指向地理实践力的高中生野外科学观察能力的评价依据和水平分层进行比较与分析,结合科学观察活动的开展过程提出科学观察能力培养的策略.
地理和生命科学跨学科案例分析是上海市“新中考”改革方案的重要举措.本节课以“一方水土孕一方好茶”为主题,通过创设情境、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总结评价等过程引导学生利用地理和生命科学概念解决真实情境问题,培养学生信息提取与处理、问题分析与质疑、结论阐释与创新等跨学科能力.
随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出版,地理实验在地理课程中的重要性进一步突显.地理教材作为地理实验的载体,多数学者从地理教材的角度来探讨地理实验.为促进地理实验教学和提高地理实验教学效果,笔者从地理实验的实施主体出发,从地理教材中地理实验设计的原则、理科教材中的实验比较维度、地理教材中的实验比较维度、地理教材实验的实施四个方面来研究,构建具有五项设计原则和十七个具体维度的比较模型,把零散的实验比较维度整合起来,丰富地理实践教学理论.
本文从当前学业质量标准实施存在的困难出发,基于《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中学业质量标准的研制思路,从教学目标确定、探究活动表现评价以及评价结果的解释与反馈等方面,尝试探索了高中地理学业质量标准的实施路径.
“家国情怀”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是新时代中学生必备素养之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纵深推进,“家国情怀”在地理课程中的渗透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本文首先梳理了我国地理课程下“家国情怀”的内涵,然后从人地协调观角度入手,以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为教学设计案例,在课堂上进行了实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