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与学生科技意识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guoqia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围绕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积极组织开展物理课外活动及注重物理知识与日常生产、生活的紧密结合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
  关键词: 物理教学 科技意识 培养
  
  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现代科技发展和科技教育中,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提高学生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物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呢?
  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播物理知识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主要途径。加强科技意识教育必须从课堂教学做起,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1.突出知识的实用性
  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突出知识的实用性。物理规律本身就是对自然现象的总结和抽象。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使学生更加认识到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乃至高科技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更加相信科学,热爱科学,树立良好的科技意识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2.注重物理史教学
  物理发展史是物理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物理发展史的教学,不仅使学生了解物理发展的历史,一些著名物理学家的典型事迹,而且能较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科技意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强化物理学史的教学,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用适当的物理学史材料,如“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牛顿运动定律的创立”、“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等。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教育,同时在实际教学中,可适当向学生介绍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航天领域和高科技领域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教师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可使学生更加了解科学家们对科学的态度,研究科学的方法,以及他们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了解科学技术给社会发展和四化建设带来的巨大动力,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从中受到良好的科技意识教育。
  3.加强实验教学
  加强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同时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科技意识教育。根据自己十几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加强实验教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改革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把部分演示实验改成学生上台演示或边讲边实验的形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亲自动手操作机会。(2)注重学生实验教学。对学生实验的教学,教师要求学生按“预习—实验—观察记录—分析讨论—总结报告”的形式进行,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组织学生认真讨论,分析原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根据实验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写出实验报告,从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加强实验习题的教学。对实验习题的教学,主要采取“自设方案—讨论方案—选择方案—实验验证—总结报告”的程序进行教学,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设计并通过实验验证。这样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以及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二、积极组织开展物理课外活动
  物理课外活动也是加强对学生进行科技知识和科技意识教育的重要阵地。与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活动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选择性。
  1.趣味外活动中,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精心设计趣味物理实验让学生来完成如“飞机投弹”、“喷气火箭”、“纸锅烧水”,等等。教师通过这些实验,既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能帮助学生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科技小制作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科技制作活动,如自制电铃、自制平行光源、制作针孔照相机、制作潜望镜、自制量筒,楼梯电灯开关电路,等等,并组织展评。科技活动的开展,既能锻炼学生的科技制作能力,又能为学生将来工作后自制简易教学用具打下良好的基础。
  3.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科普读物,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科技知识和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增加学生的科技知识,并定期组织“实用物理知识竞赛”,以调动学生学习、读书的积极性,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科技阅读能力。
  4.举办科普知识讲座
  科技知识与社会发展、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举办科技讲座时,我们要认真选择材料,或根据有关资料撰写讲稿,根据平时收集的材料,利用活动课分班级或集中学习,可以收集军事科学、航天技术、通信技术、空间技术、科学家的事例与贡献等材料,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科学素质教育,还可以联系社会生活中的物理,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在班上进行专题介绍,还可以利用墙报介绍科普知识及物理知识的应用。
  5.组织社会调查活动
  在社会调查活动中,学生可以利用教材中的知识,结合实际去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如学习“水能风能的利用”后,可调查当地能源使用情况、环境污染情况,并提出改进意见,还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内容,调查噪声污染、热机的使用、农村用电等情况。
  三、注重物理知识与日常生产、生活的紧密结合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物理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物理学不仅是物理学家要研究的科学,而且是我们每一个现代人要知晓的科普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介绍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可以结合相关教学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思考、讨论、探究日常生活、生产的一些热点问题。如:(1)为什么飞机场周围要驱赶鸟类;(2)打雷闪电时为什么不要站在大树、屋檐下?(3)街道旁的路灯是串联的吗?(4)光纤通讯,红外线遥感,磁悬浮列车,电子显微镜,电冰箱,微波炉,电饭锅,空调,可视电话,饮水机,日光灯、光控灯、温控灯、声控灯等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5)日常所说的各种“白汽”是什么,是如何形成的?(6)火箭发射塔下方为什么要修一个大大的水池?(7)桥梁为什么要建成弓形桥而不建成凹形桥?等等。当学生了解了物理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生产有如此密切的联系时,物理学知识的实用价值也就不讲自明了,物理学的实用意识也就在学生中形成了,这样必然能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总之,加强学生科技意思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科技意识,是科技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的需要。
其他文献
一、导论  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我们课题研究组所要做的就是在现有课堂教学理论的基础上,结合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特点,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把这些理论在教学中加以引用,并力求从中找出带有普遍的规律性的问题予以总结,予以归纳,供大家参考。为此,我们课题组成员在深入学习相关课程理论、相关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对所掌握的一些专家、政治课教学名家的课堂教学特征进行了研究,以期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有所启发。  二
摘 要: 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淡化知识,就是要在转变教学方法和学习法的基础上,来重新审视知识,抛弃那些无效知识,拓展获取知识的途径,追求知识对于人的成长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提高历史与社会知识教学的科学性和效能感。  关键词: 历史与社会课程 历史教学 淡化知识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基于“课程是创生与开发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是“主动认知与建构”的过程,教学目标追求的是“认知与情意全面发展”等现代
政治课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历史性,不同的人往往有着不同的立场、观点和看法。但政治课又是十分重要的思想类素质教育课程,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创新性。那么,中职政治课教学的创新可以有哪些途径和方法呢?下面我根据专家和同行已有的经验,以及自己的体会,谈谈想法。  一、中职政治课教学必须与时俱进,教学内容必须有时代性。  政治课教学应把思想道德教育放在首位。新时期对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应以和谐
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heat-labile enterotoxin,LT)是肠产毒性大肠杆(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分泌的一种热不稳定肠毒素,LT是由一个具有毒性的A亚单位(LTA)和形成环
一个人品德的形成,重要的是在儿童少年时期。小学《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阶段对儿童进行德育的主要课程,思品课就担负着培养孩子良好品德的重要使命,它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初步的基础。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否有实效,其重要标志是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教育过程的程度高低。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尽力为学生安排充实、丰富的活动,给予学生充分表现的机会,不断唤起学生
摘 要: 本文主要从地理教学实践的角度论述了“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环节,目的是通过理论联系实践来使学生形成认识独立性,发现科学结论和行动方式,提高其解决地理问题能力,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地理教学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 基本环节 困难 解决途径    一、“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美国著名科学家施瓦布(J.J.Schwab)倡导 “探究式学习”教学模式和原苏
摘 要: 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复杂的,艰苦而又细致的工作,“学困生”的转化是班集体建设和学校教育工作稳步推进的重中之重。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利用自身的优势有效地转化学困生,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注重师生情感的交往,树立信心,引发求知欲,促其进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 学困生 高中政治课 成功转化    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常见到由于种种原因,出现知识断层,在正常
摘 要: 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教师运用目标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益。目标教学首先要整合教学目标,以导向教学行为;其次要细分教学目标,量化教学内容;最后要达成教学目标,实现成功激励。  关键词: 目标教学 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 高效课堂    新课标对于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给出了明确的界定,这为我们运用目标教学提供了指南。在新课改背景下实现目标教学,其内涵更加丰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一种以妊娠母猪严重繁殖障碍以及仔猪的呼吸道症状和高死亡率为特征的传染病。该病最早于1987年报道于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