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群编辑,趁社长出访之机,在互联网上发动“逼宫”,要求罢免上级直接任命的“一把手”。在中国现有的报刊史上,这多少带有“科幻”色彩。
这不是愚人节玩笑。
4月1日,在豆瓣网“科幻世界”小组上,曾经集体“逼宫”的编辑们,贴出了一个四川省科协的决定:“暂停《科幻世界》杂志社长、总编辑李昶的职务,并要求李昶配合处理遗留的刊号合作问题。”在帖子末尾,科幻世界编辑们没有忘记注上,“ps:非愚人节玩笑。”
10天前,一群编辑,趁社长出访之机,在互联网上发动“逼宫”,要求罢免上级直接任命的“一把手”。在中国现有的报刊史上,这多少带有“科幻”色彩。
“如果不这么做,我们还能怎么办?走正常的申报程序会有今天的结果吗?”一位参与此事的编辑,无奈地对记者说。
薛定谔的猫
“这是一封迟到的公开信。”
3月21日下午,一封题为《科幻世界致全国幻迷公开信,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的公开信,发布在了豆瓣网“科幻世界”小组内,发帖ID为“奋起抗争”。
这封署名为“科幻世界全体员工”的公开信一共2300多字,以这家全球发行量最大的科幻杂志编辑口吻,对“亲爱的读者朋友们”说道:“如果继续容忍杂志社一把手李昶同志不懂装懂瞎指挥、不作为乃至胡作为,刚过而立之年的《科幻世界》很快就将面目全非。”
“已经到了不得不背水一战的时刻!”这封发给科幻迷的求助信,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占据了各大网站首页,几小时之内跟帖留言就达到数千条,而来自科幻迷、科幻作者等支援声,如蝴蝶效应般蔓延开来。3月25日,《新京报》评论说:“我们借此知道了,科幻文学依然拥有一个虽然沉默却广大的读者群体。”
《科幻世界》已创刊30年,是中国最知名的科幻杂志,有数据显示了《科幻世界》的发行量曾近40万,承办过1991年世界科幻协会年会,是中国科幻期刊中一面历久弥新的金牌。
尽管编辑们在第一时间被四川科协告知,不许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但是,《科幻世界》就像一个黑箱,在公开信发布的那一刻,向无数观察者打开了它的盖子。当无数探究的眼光望向这个匣子的时候,一切都渐渐明朗起来。就像是薛定谔的猫,在观察者的注视下,由量子态坍缩为一个确定的答案。
2009年初,被编辑们称为“不懂业务瞎指挥”的社长兼总编李昶,被四川省科协“空降到”《科幻世界》编辑部,展开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一个名为graysfw(意为“灰色科幻世界”)的ID在豆瓣“科幻世界”小组发帖,详细披露了“改革”时那些日子。
帖子称,李昶上任后先后“砍”了四“刀”,分别砍在栏目、图片、稿费和广告。其中一项重要决定就是,“中文编辑取代作者写小说,外文编辑取代译者译小说,美术编辑取代画家画插图。”
“我们这个杂志,里面中学生、小学生露面太少了,这不好。你想啊,如果我们选登二十篇小学生的作文的话,那么这二十个小学生肯定高兴,肯定一人买一本。”帖子里还引述了李昶一个有点“雷人”的办刊思路。
一位编辑告诉记者,这本拥有30年历史的科幻杂志,差点在2009年1月封面就拥有了一张非常写实的学校广告图片。美术总监张成钢曾将这些带有“广告”的封面设计稿,发给插画师和小说作者,后来这些图片在网上流传。科幻作家陈楸帆听说即将刊登自己作品的那期杂志封面,要换成学校照片,“惊出一身冷汗,差点要求撤稿”。
“这完全是违背杂志出版规律,科幻迷希望看到的是漂亮的科幻画。”张成钢说。
对于科幻迷的反对声,李昶曾向编辑反问道:“如果杂志封面上登了一张你的照片,你经过报摊时会不会多看一眼?”
然而,这个营销策略,在一位老员工看来,是适得其反。他透露说,《科幻世界》杂志在李昶上任时每月有15万册的销量,如今降到了13万册。
李昶曾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自己进入杂志社前,根本没有广告,而现在的广告公司每月都能交给杂志社几万块钱。但杂志社的编辑们算了一笔账,数了一年多来每个版面的广告,按照杂志收费标准广告收益应该在60万元以上。
“这中间的差额上哪儿去了?”编辑们非常疑惑。
编辑们在公开信中写道:“李昶同志上任不久,就将科幻世界旗下的杂志‘一号多刊’地公开叫卖,出租给那些毫无出版资格的公司和个人。”
他们发现,成都市面上出现了好几本从来没有看过的《科幻世界》杂志社主办的杂志。杂志社拥有刊号的《商》被拆为旬刊,除《商
这不是愚人节玩笑。
4月1日,在豆瓣网“科幻世界”小组上,曾经集体“逼宫”的编辑们,贴出了一个四川省科协的决定:“暂停《科幻世界》杂志社长、总编辑李昶的职务,并要求李昶配合处理遗留的刊号合作问题。”在帖子末尾,科幻世界编辑们没有忘记注上,“ps:非愚人节玩笑。”
10天前,一群编辑,趁社长出访之机,在互联网上发动“逼宫”,要求罢免上级直接任命的“一把手”。在中国现有的报刊史上,这多少带有“科幻”色彩。
“如果不这么做,我们还能怎么办?走正常的申报程序会有今天的结果吗?”一位参与此事的编辑,无奈地对记者说。
薛定谔的猫
“这是一封迟到的公开信。”
3月21日下午,一封题为《科幻世界致全国幻迷公开信,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的公开信,发布在了豆瓣网“科幻世界”小组内,发帖ID为“奋起抗争”。
这封署名为“科幻世界全体员工”的公开信一共2300多字,以这家全球发行量最大的科幻杂志编辑口吻,对“亲爱的读者朋友们”说道:“如果继续容忍杂志社一把手李昶同志不懂装懂瞎指挥、不作为乃至胡作为,刚过而立之年的《科幻世界》很快就将面目全非。”
“已经到了不得不背水一战的时刻!”这封发给科幻迷的求助信,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占据了各大网站首页,几小时之内跟帖留言就达到数千条,而来自科幻迷、科幻作者等支援声,如蝴蝶效应般蔓延开来。3月25日,《新京报》评论说:“我们借此知道了,科幻文学依然拥有一个虽然沉默却广大的读者群体。”
《科幻世界》已创刊30年,是中国最知名的科幻杂志,有数据显示了《科幻世界》的发行量曾近40万,承办过1991年世界科幻协会年会,是中国科幻期刊中一面历久弥新的金牌。
尽管编辑们在第一时间被四川科协告知,不许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但是,《科幻世界》就像一个黑箱,在公开信发布的那一刻,向无数观察者打开了它的盖子。当无数探究的眼光望向这个匣子的时候,一切都渐渐明朗起来。就像是薛定谔的猫,在观察者的注视下,由量子态坍缩为一个确定的答案。
2009年初,被编辑们称为“不懂业务瞎指挥”的社长兼总编李昶,被四川省科协“空降到”《科幻世界》编辑部,展开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一个名为graysfw(意为“灰色科幻世界”)的ID在豆瓣“科幻世界”小组发帖,详细披露了“改革”时那些日子。
帖子称,李昶上任后先后“砍”了四“刀”,分别砍在栏目、图片、稿费和广告。其中一项重要决定就是,“中文编辑取代作者写小说,外文编辑取代译者译小说,美术编辑取代画家画插图。”
“我们这个杂志,里面中学生、小学生露面太少了,这不好。你想啊,如果我们选登二十篇小学生的作文的话,那么这二十个小学生肯定高兴,肯定一人买一本。”帖子里还引述了李昶一个有点“雷人”的办刊思路。
一位编辑告诉记者,这本拥有30年历史的科幻杂志,差点在2009年1月封面就拥有了一张非常写实的学校广告图片。美术总监张成钢曾将这些带有“广告”的封面设计稿,发给插画师和小说作者,后来这些图片在网上流传。科幻作家陈楸帆听说即将刊登自己作品的那期杂志封面,要换成学校照片,“惊出一身冷汗,差点要求撤稿”。
“这完全是违背杂志出版规律,科幻迷希望看到的是漂亮的科幻画。”张成钢说。
对于科幻迷的反对声,李昶曾向编辑反问道:“如果杂志封面上登了一张你的照片,你经过报摊时会不会多看一眼?”
然而,这个营销策略,在一位老员工看来,是适得其反。他透露说,《科幻世界》杂志在李昶上任时每月有15万册的销量,如今降到了13万册。
李昶曾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自己进入杂志社前,根本没有广告,而现在的广告公司每月都能交给杂志社几万块钱。但杂志社的编辑们算了一笔账,数了一年多来每个版面的广告,按照杂志收费标准广告收益应该在60万元以上。
“这中间的差额上哪儿去了?”编辑们非常疑惑。
编辑们在公开信中写道:“李昶同志上任不久,就将科幻世界旗下的杂志‘一号多刊’地公开叫卖,出租给那些毫无出版资格的公司和个人。”
他们发现,成都市面上出现了好几本从来没有看过的《科幻世界》杂志社主办的杂志。杂志社拥有刊号的《商》被拆为旬刊,除《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