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雅图夜长眠

来源 :南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z1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现实经验代入剧情
  事实上,《西雅图夜未眠》编导诺拉?艾芙隆逝世的消息,在各大门户网站娱乐版头条上呆了不到半天时间,就迅速被演艺界前辈陈强以及黄宗洛去世的消息挤到了屏幕的角落。这是一个信息急速更替的时代,也是一个大众惯于遗忘的时代,太多喜悦的悲伤的事情蜂拥而至,繁杂的情绪干扰使得人们的泪腺逐渐丧失功能,内心趋于麻木,正所谓来得快去得快,何况是如此一个听起来模糊如新的外国人名。
  在这样一个过眼云烟的时刻作一番纪念文字,反而价值非凡。作为好莱坞最知名的女性编导之一,诺拉?艾芙隆在大多数资深影迷心中的分量之重是不言而喻的。她出生于纽约曼哈顿,父母都是好莱坞剧作家,可能是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艾芙隆从学生时代开始就一直对文字工作怀有极大的热情。她曾给校报撰稿,也在肯尼迪时代的白宫实习过,做过《纽约邮报》的记者,并且在各大报刊杂志撰写随笔评论专栏。关于这段经历,她毫不犹豫地写进了自己的电影当中。看过《西雅图夜未眠》的人或许会有印象,片中的安妮正是这样一个热情洋溢的报刊记者,她多愁善感,会在开车的途中被电台里一个陌生男人的声音感动落泪,从而假借出差采访之机,骗过未婚夫,穿越整个美国从东海岸飞往西海岸,寻访真爱,最终男女主人公在帝国大厦的楼顶牵手成功。这是一个非常浪漫的爱情故事,除了叙事主线的明显虚构,在细节方面,如忙乱鼎沸的报刊编辑部,咖啡机旁的小组选题会议,利用电脑检索新闻信息等等,无不渗透着艾芙隆当年做记者时对工作环境的细致观察。
  另一个能证明艾芙隆以现实经验代入剧情的创作理念是一部名为《心火》的电影,该片由梅丽尔?斯特里普和杰克?尼克尔森担任主演,而故事则是根据艾芙隆创作的同名小说改编,剧情围绕她与自己第二任丈夫、水门事件记者卡尔?伯恩斯坦的真实离婚经历展开。尼科尔森扮演花心的丈夫,斯特里普则扮演机智的自己,艾芙隆终于运用犀利的笔锋对伯恩斯坦实施了一个小小讽刺和报复。不过事虽如此,却正是这位伯恩斯坦将艾芙隆带入了影视圈,才有了如今的“爱情片女王”。当年两人合编一部戏,虽然最终没有通过,但据她本人后来说,这是一次有益的学习经历,让好莱坞的人注意到了她。
  时间再往前一点。艾芙隆正式参与编剧的电影是一部反映核工厂女工的传记电影《丝克伍事件》。这部戏让她第一次获得奥斯卡最佳编剧提名,以及有了与好莱坞大姐大梅丽尔?斯特里普的首次合作。斯特里普一共与艾芙隆合作过五部电影,包括前面提到的《心火》以及艾芙隆生前的最后一部电影《美味关系》,几乎贯穿了艾芙隆的整个电影生涯。
  与斯特里普同样成为艾芙隆电影中符号性人物的是梅格?瑞恩,有一段时间,诺拉?艾芙隆的“都市爱情喜剧”与梅格?瑞恩的“甜心影后”称号甚至是息息相生的,并且她们合作的电影为艾芙隆获得了两次奥斯卡提名,虽然最终都未能如愿捧起奖杯。好莱坞虽然是全球商业电影的大本营,但奥斯卡奖却始终垂青于那些所谓“具有深度与艺术感染力”的文艺或政治电影。爱情片(尤其是都市喜剧爱情)一直以来受到评委们的歧视,理由无非是过于通俗肤浅。事实上只要认真看过艾芙隆爱情片的人都知道,“肤浅”二字加在她身上显然是不公平的。
  人生的两个阶段
  关于梅丽尔?斯特里普和梅格?瑞恩这两位在艾芙隆电影中时常出现的演员,我还想多说一句,其实大家可以把斯特里普和瑞恩看作是诺拉?艾芙隆人生的两个阶段:前者是四十岁以后的艾芙隆,而后者是四十岁以前的艾芙隆。在 《当哈利遇到莎莉》、《西雅图夜未眠》以及《电子情书》这三部电影中,梅格?瑞恩清新可人的傻妞形象的确让人心旷神怡,她善良、热情,同时又充满幻想,性格如此一致,很难不让人联想这是艾芙隆有意在角色身上刻下个人烙印;而在《美味关系》中,斯特里普年逾半百却依然保持着对美食和婚姻的热情,同时对生活又有着极为深刻的个人感悟,显然没有人生历练的编剧是无法书写出来的。
  不得不说的是,艾芙隆是一个喜欢将自己对生活的看法直接表述出来的编剧,具体体现在她对台词的锤炼。以《当哈利遇到莎莉》举例,这是一部在剧情方面基本上没有巨大转折的电影,我们能看到的是一对原本不相关的男女在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一次次相遇,从路人变成朋友,再从朋友变成爱人,并无多少新意。而全片呈现出来最多的部分就是对话。两人始终进行性与爱,朋友与上床等此类的关系探讨。老实讲,这看上去的确有点像是在阅读一个情感专栏作家絮絮叨叨地讲一个并不生动的爱情故事,中间还夹杂了无数的议论,如果缺乏耐心和生活积淀,如此电影是无论如何也很难吸引人看下去的。换句话说,这并不是拍给不谙世事的年轻女孩看的爱情童话,而是一部创作者本身对中年都市男女在情感关系上的总结与思辨。
  再以她生前最后编导的电影《美味关系》为例,这部戏本名为《茱莉与茱莉娅》,讲的是一个失去自我的都市女人,通过模仿一个电视名厨,最终找回自我的故事。这部戏拍于2009年,是根据一个真实的故事改编的,但从整个故事所传递的信息来看,我们仍然可以找到艾芙隆本人的影子。有一种可能是(仅仅是猜测),艾芙隆在拍摄这部电影时已经得知了自己罹患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事实—这是一种会转归为白血病的病征,但她把病情隐瞒了下来,继续将这部戏拍摄完成。我的看法是,她既把自己当作是片中的茱莉娅?切尔德,也把自己当作是茱莉?鲍威尔。在年龄和成就方面,她像茱莉娅一样虽然步入晚年却依然对生活充满热情,而在对人生本质的理解方面,她又能像茱莉一样,只要追逐过,哪怕最后被他人直接否定,仍然要对世界说一声“谢谢”。 艾芙隆显然是一个活透了的家伙,快乐和幸福感始终萦绕于心,难怪她的朋友做出如下评价:“在好好享受生活的方方面面上,她都是行家里手。”
  无论如何,艾芙隆都是一个经验至上的导演编剧。她生于曼哈顿,死于曼哈顿,一生中写得最多也最擅长的都是发生在纽约这个世界上最复杂又最丰富的都市的悲欢离合。在她遗留下来为数不多的电影中,我们时常可以看到那些醒目而闪亮的符号,如帝国大厦、第五大道、圣诞节、新年倒数、烟火以及深夜电视中的黑白老电影。相比那些为了钞票随意被制片方摆弄而胡编滥造的职业编剧写手(不仅仅指好莱坞,也包括国内),诺拉?艾芙隆的最大价值在于她的创作永远与自身有关,与自己成长的环境、经历过的爱情、沉思后的感悟以及喧嚣都市房间里的孤独情感密不可分。可以这么说,她轻而易举就摸到了无数编剧拼死也无法触摸到的写作命门—从经验出发,并矢志不渝地走了下去,最终获得了巨大成功。这种成功完全值得影视创作者们好好学习和借鉴,只可惜诺拉?艾芙隆的名字已然下线,世人继续麻木前行。
其他文献
“福岛的辐射值是安全范围内的,福岛是安全的。”在北京国贸展厅的“活力日本展”,在猪苗代湖畔的酒店,在福岛商界、学界对外国考察团的致辞里,福岛人抓住一切机会强调这点。作为论据的是各种版本的全球大城市与福岛对比的辐射值地图,毫无疑问,数据竭力让这个笼罩在核辐射阴霾下的特殊地区显得正常,甚至比纽约伦敦北京更加安全。  2月26日晚,上海理工大学学生赴日本大地震灾区访问团抵达福岛。这是自2011年“3·1
太阳好的时候,每个星期天的下午,在上海中山公园的喧嚣声中,总能听到阵阵深沉有力的鼓声,那通常是一场由乐队Jammala领头的非洲 “鼓聚”。虽然在东京、台湾和香港等地早已风靡一时,非洲手鼓的流行,在内地还是近几年的事。两个日本年轻人组建的西非打击乐队Jammala,以及跟这个乐队关系密切的一群鼓手和手鼓爱好者,是上海非洲手鼓群的主力。
高大的落叶松刺入黑沉沉的天空,狂风骤雨难撼它矜持的针叶,在电光劈开舞台的瞬间,也只在槭树丛里投下微微轻颤的暗影。这副透着浓重俄罗斯韵味的田园画,却是通过舞台中央客厅里的一盏灯罩上的细纹,巧妙地投影到纵深二十来米的空旷幕布上的。  《万尼亚舅舅》这出经典的契诃夫剧,也是在“斯坦尼体系”中占核心地位的“样板剧”,今年六七月间首次登上国内舞台,上海的观众却讶异地发现,预想中俄罗斯式的厚重甚至笨重,被消解
2月10日,一份来自美国的研究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名为蓓萨罗丁(bexarotene)的药物可在小鼠模型中对抗阿尔茨海默氏病(即老年痴呆)的许多效应。  阿尔茨海默病的成因一直是谜,也没有准确诊断和治疗的方法。早期表现为健忘,随着病情加重,患者的语言、认知等能力逐渐衰退。  虽然确切原因未知,但主流理论认为β淀粉样蛋白(beta-amyloid)的聚集导致大脑皮质出现老年斑。 
本期杂志公布了2012年度世界富豪榜,墨西哥电信大亨卡洛斯·斯利姆高居榜首,财富达690亿美元,这已经是斯利姆连续三年荣登世界首富宝座,今年其财富比排名第二的比尔·盖茨多80亿美元。位居第三的是美国投资大亨沃伦·巴菲特,拥有440亿美元财富;其后是法国奢侈品大王伯纳德·阿诺特,拥有410亿美元财富;今年第一次跻身前五位的西班牙富豪阿曼西奥·奥尔特加,其财富增长65亿美元,达到375亿美元。李嘉诚以
田文昌认为,现在高官案背后的因素太多,不是法律问题本身能解决的。  7月3日,《南都周刊》記者在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的办公室里对田文昌进行了专访。  窗外不远处是央视的总部大楼,当晚,受新闻频道《新闻1 1》的邀请,田文昌还要去点评“萧山五青年案”。  书柜上方,摆着一幅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会赠送的书法作品,上书“正义之师”。  不过,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网上却有一篇文章把田文昌列为“中国四大腐败
必须承认,我是抱着哆哆嗦嗦的心情来到这片土地上的。  这一惊一乍的感觉,从下飞机开始,就占据了我的内心,以至于我在黑车司机上前搭讪时,是拖着箱子连滚带爬地远离他。黑灯瞎火中,我带着惊恐的眼神回望时,不确定他是不是也被我吓到了。  有一点值得表扬的是,三亚机场的公交车确实非常方便,而且廉价。从机场到市内的价格只要4元钱,这比大多数城市都要厚道。我递上5元钱,却没见售票员找钱。考虑到记者的职业精神,我
严格意义上来说,把主人公井之头五郎称为“美食家”对他是一种侮辱。印象中,美食家是那种在时尚杂志开设有个人美食专栏,出过一两本油腔滑调谈论吃喝的书,打扮精致,品位“高尚”,把吃东西当作是艺术创作的一类人。但井之头显然不是这样。他只是一个杂货店的老板,穿着廉价西装,探访各类有着奇异要求的顾客,在工作之余随意进入街边小店,用美食来填充胃部以及脑部,心满意足之后推门走向下一份工作。简单点概括,他不是美食家
2013年9月9日,香港城市大学(以下简称城大)新学年正式开课六天后,中文系的陈学然老师给“中国文化要义”课的同学群发了一封邮件,主题是关于“普通话讲解环节”的通知,并说明“有时间、有需要、有兴趣的同学欢迎自由出席”。  然而一个月后,10月12日出版的《苹果日报》对该事件的报道,引发了香港传媒及舆论场上的一场争斗,为“反本港大学内地化”这一运动添了新的注脚。  就在这次风波爆发的前几天,10月8
中国建筑界或许还需要一段时间,来接受王澍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这一事实。2月28日凌晨,当普利兹克建筑奖官网发布王澍获奖的消息时,不少建筑师猜测这是一次操作失误,或是黑客入侵。  王澍的太太陆文宇接到求证电话时也很难相信这是真的,在此之前,她没有得到任何相关的信息,而王澍本人正在美国,还在睡梦之中。  当晚的这条消息随即被认定为网络谣言,直到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委会稍后证实了信息的真实性—年仅49岁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