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xiaoguai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素质教育的大力开展之下,教育活动不仅要注重学生文化课方面的知识学习,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素养与道德,为社会培养出有道德、有思想、有文化、有爱心的综合型人才。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该将品德教育贯穿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促进学生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品德教育 存在问题 渗透方法
  一、引言
  新时期下的社会发展正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要克服发展困境,必须抓住时代给予的机会,克服面临的挑战,因此,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大量优秀的人才,与此同时,在社会发展中层出不穷的社会问题阻碍着社会进一步发展,其中有多少社会问题的导火索是道德?为此,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在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过程中要注重品德的教育。小学教学课堂应该渗透品德教育,尤其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将语文教学和品德教育合二为一,不仅可以发挥品德教育功能,而且可以语文增强教学效果,同时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任务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是符合发展的。
  二、语文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品德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培养出怎样的人的问题,尽管在实际教学中已经将品德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但是在这一过程中还存在多方面的问题,阻碍两者的有效融合,难以发挥正常的作用。为此,首先要明确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才能进一步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
  (一)教师缺乏品德教育融入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缺乏品德教育融入的概念,不懂如何将小学语文教育与品德教育有机结合的方法,时常会忘记渗透或者不会渗透,因此在语文课堂上为实现目标,只会在课堂上生搬硬套地说教、灌输及一味讲道理给学生听,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无法发挥品德教育的作用。
  (二)教师不重视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品德教育。
  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在接受文化课知识的学习中接受道德教育,从而培养出全面型人才,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我国的教育机制对分数看得过重,导致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文化课教学,忽视对学生的品德教育,使得教学过于注重分数,忽视以人为本,难以真正实现教学目标。
  (三)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和标准。
  尽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这一概念已经受到重视,但是现在还没有明确可以判断其效果的评定,也就是说这一目标无法像学生的学习如何以分数判断,对品德教育的判断难度较高,评价机制也不够健全,无法发挥品德教育的作用。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做好品德教育渗透的方法
  (一)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点,将语文教学和品德教育有机结合。
  教材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载体,为实现语文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这一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从教材这一方面入手,由于小学语文教材在选编时选取大量文质兼美的作品,有描写人物性格和内心的,有描述大自然和歌颂祖国的,还有具有音律美的古诗词等多个方面,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其实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少课文都蕴含很多品德教育思想,教材中体现的浓烈人文气息,可以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为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好语文教材内容,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抓住有效的点进行品德教育。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切忌一味讲授道理,既不能光讲授语文知识,又不能只强调思想教育,而要将这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
  (二)立足学生实际发展,灵活采用教学方法。
  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所发挥的影响是深刻的,因此,要实现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品德教育这一目标,就要教师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以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为出发点灵活地运用。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导入这一环节,每篇课文都有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图,教师在备课时设计好导入环节,在一开始就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文,并且从中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从中延伸开去,在此基础之上加入品德教育,在双重作用下促进学生发展。其次,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让学生在有声环境下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更好地促进在小学语文中渗透品德教育。
  (三)加强课外阅读,延伸品德教育。
  语文的学习不仅是强调课堂的教学活动,而且对学生课外阅读十分重视,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不仅要在课堂中进行,而且要延伸到课外阅读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思想实际等向学生推荐好的课外阅读书,与此同时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让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品德教育,以此促进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形成。
  四、结语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对学生整体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道德观及人生观。
  参考文献:
  [1]扈秀华.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方法初探[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6).
  [2]甘永西.浅谈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渗透[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S1).
其他文献
摘 要: 高中语文的古诗词教学对于提高高中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其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人文价值。本文主要就目前我国高中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积极的措施。  关键词: 高中语文 古诗词 教学策略  目前,我国教育部门重点讨论的问题是怎样做好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作者的新感受和情怀都是通过古诗词表达出来的,假如教师运用的教学方式不
摘 要: 本文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阅读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服务对策,旨在发挥高校图书馆在培养大学生阅读方面的重要作用,促进大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大学生 阅读服务  网络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以其开放、即时、多元、互动的全新的阅读体验,使得基于新媒体的数字化阅读在大学生的阅读活动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大学生阅读方式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新媒体时代,纸本图书阅读与网络阅读
摘 要: 初中生的主要特点是各方面正处于成长期,语文教学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和人格形成等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教学改革的深入和新课改的实施,对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作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总结初中语文教学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提出关于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质量提升 建议  初中生刚从懵懂的小学过渡到中学,具有一定基础知识,正处于叛逆期,同时是对新
摘 要: 学生在语言交流中往往忽视“语感”,影响语文学习和考试。作者就“语感”的特征及“语感”的培养与运用谈谈自己的体会,希望在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过程中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 语言交流 语感 培养与运用  叶圣陶先生指出:“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于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摘 要: 学生细节描写能力较薄弱,所塑的人物形象干瘪模糊,缺少灵性。在语文教材中,成功塑造人物、表现主题的精彩的细节描写俯拾即是,它们极具代表性,是阅读的范本。教师要善于从教材中选取典型细节描写的句子,开展品读活动,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掌握细节描写的技巧,提高写作技能。  关键词: 细节描写 人物形象 阅读教学  从小学到中学,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可以说是与学生打交道最多的“老朋友”。但面对这位“老朋友
摘 要: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重教育目的,轻教养目的;只注重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实现,忽视甚至无视情感目标的实现。教师的这种行为将导致学生情感教育缺失,不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品格。鉴于此,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刻不容缓。本文认为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可采用仰视英烈壮举,触发爱国意识;了解名人事迹,塑造坚韧品质;感受伟人情怀,培养奉献精神等措施。  关键词: 职业高中 语文教学 情感教育  学科
摘 要: 有效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给教师提出的要求和挑战,教师必须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寻求各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对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有效教学是语文课程改革倡导的核心理念,对教师提出更高的教学要求,要求教师改变以往陈旧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新的教学理念、有效的教学方法组织和开展各种课堂教学活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多媒体逐步进入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被作为一种工具和教学辅助手段,通过多媒体可以更好地把语文课本里枯燥的东西以各种形式呈献给学生,使得语文生动、形象,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对语文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农村初中语文 多媒体 教学应用  随着国家对农村教育的重视,现在国家为每一所农村学校每一个班都安装了电子白板,使老师实现网络资源共享,给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课外阅读可以巩固课内所学过的读写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课外阅读能拓宽知识面,陶冶情操,培养自学能力,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课外阅读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孩子整体语文素质,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课外阅读能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对丰富小学生的思维内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