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用于水泥混凝土的研究进展

来源 :混凝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s1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焚烧是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之一。生活垃圾焚烧产生的飞灰含有大量重金属以及高毒性物质二噁英,对人类和生态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妥善处理飞灰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飞灰具有一定火山灰活性,含有大量氯离子和钠盐,国内外学者尝试将其作为辅助胶凝材料应用于水泥混凝土中,实现“变毒为宝”。围绕飞灰作为辅助性胶凝材料的可行性问题,首先对不同地域飞灰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对比,然后全面综述了国内外已有研究中有关飞灰掺量、预处理方式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耐久性能的影响及机理的相关成果。综合分析认为,飞灰具有一定的火山灰活性,有望作为辅助性胶凝材料,对混凝土性能影响较为复杂,取决于飞灰的理化性质和预处理工艺;对重金属的固化作用效果较为显著。
其他文献
目的:骨肉瘤作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恶性肿瘤,患者肿瘤转移早且临床预后差。目前对于骨肉瘤的临床治疗多采取手术治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方法,虽然近年来骨肉瘤患者五年生存率较之前有所提高,但是其临床治疗疗效仍不满意。大剂量的化疗可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副反应以及多药耐药等问题,导致骨肉瘤治疗难以完全治愈。基因治疗作为目前研究的重点,可能给患者带来新的希望,成为未来有效的治疗手段。研究显示,肿瘤细胞恶性增殖、死
2020年8月3日上午,由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齐鲁书社联合主办的"礼俗传统与中国社会建构"论坛暨《田野中国·当代民俗学术文库》学术研讨会在线上召开。在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王加华教授、民俗学研究所所长张士闪教授的主持下,多位学者从民俗学、社会学、历史学、民族学等不同学科视角出发,谈礼论俗,畅所欲言,对当前礼俗研究动态进行反思,并预估其未来趋向。本期选刊的一组笔谈,由各位学者在现场演讲录音
期刊
【目的】探讨测定元阳梯田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特征。【方法】在元阳梯田核心区域选取6种植被类型(鼠麹草、撑绿竹、野牡丹、杉木、旱冬瓜和樟木),按0~20 cm和20~40 cm土层进行取样,测定各土层土壤的理化性质(pH、有机碳、总氮、碱解氮、总磷、速效磷、全钾和速效钾)和土壤酶活性(蔗糖酶、脲酶、蛋白酶和过氧化氢酶),分析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间的相关性。【结果】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养
生态美育是运用生态美学观念提升人的生存境界的美育教育,是传统美育的转型与发展,花艺疗法是生态美育的一种有效方式。高校生态美育能使大学生认识生态的重要性,从情感上热爱保护环境,从行为上自觉养成环保行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该文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基础上,根据农林高校特点,提出花艺疗法融入生态美育的多彩愈疗模式,将课堂教学、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等多途径融合开展学生身心素养教育,希望为高校普及生态美育提供参
根据《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消防档案,对消防档案进行统一保管、备查。随着新技术、新理念的引入,消防档案管理工作的专业化、系统化、流程化、协同化、动态化、信息化、智能化等方面面临着很大挑战。因此,笔者引入消防档案精细化管理理念,
期刊
为了促使高校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文章以“人文地理学”课程为例,首先分析了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容和目标,然后从教师主讲,引发共鸣;小组汇报,激发火花;课外实践,充分体验三方面论述了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现途径。
[目的]研究艾拉莫德(T-614)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M1型极化的影响。[方法]细胞毒性实验观察3个浓度(400 g/L,800 g/L,1 200 g/L)的T-614对RAW264.7的影响,使用LPS/IFN-γ诱导RAW264.7发生M1型分化,同时进行T-614干预。流式细胞术检测RAW264.7表面F4/80+CD86+与MHCⅡ+的比例,ELISA检测细胞中IL-1β、
探析公安学“大问题”对厘清学科发展方向具有重要价值。现象学的“还原—解构—建构”范式为系统分析公安学“大问题”的本质、特征和建构路径提供了逻辑依据。从“还原”视角看,公安学“大问题”是指对公安理论研究和公安事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关乎我国社会安全稳定的根本性问题,它解决难度大、联动性广且潜在影响强。从“解构”视角看,公安学“大问题”具有真实性、公共性、多元性、权威性、对话性、情境性和动态性等特征。从
生态文明背景下对新工科旅游地学与规划工程专业开展系统生态美育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相关教学实践和研究相对缺乏。在理论学习和实践调研的基础上,文章结合该专业学科特色和培养目标,对该专业学生进行了生态美育探索性教学,并调研了教学效果和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旅游地学与规划工程专业“理论教学—室内互动教学—室外实践教学”的三阶段式生态美育教学模式,可为该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生态美育教学提供借鉴。
目的 探讨改良腹膜透析导管重置术的临床应用效果,为腹膜透析导管功能障碍患者寻找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术式。方法 对2013年5月~2019年12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病中心的76例腹膜透析导管功能障碍的患者行改良腹膜透析导管重置术,观察手术前一般情况,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实施改良重置术。初次置管至发生导管功能障碍时间为(335.3±556.3)天。导致功能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