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焦虑是一种情绪反应,当人面临或预见到某种现实威胁和危险时,会出现焦燥不安、紧张和恐惧。分离性焦虑是婴幼儿离开自己的亲人,就会感到失去了感情的依托,感到不安全,面对着不熟悉的、不理解的事件,失去了使他舒适和满意的主要源泉,打乱了他的依恋,从而产生分离性焦虑。实践中我们主要通过环境创设、活动开展、辅导干预等途径,让幼儿在环境的影响下,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和家长的辅导中,让幼儿尽快的缓解入园焦虑,更快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关键词:幼儿;入园焦虑;研究;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新入园的幼儿,在刚开学几天或几周里表现出爱哭闹、不理睬别人。有些幼儿在被父母抱进幼儿园时还很开心可是一下就变了脸,拉着父母往外走不愿呆在幼儿园;而有些家长刚踏进教室门时幼儿便紧搂家长的脖子又哭又闹,死活不肯进门。当教师将幼儿带入教室而离开家长的视线,孩子用踢、打、咬的方式发泄心中的不满;还有一些孩子总是很忧郁,闷闷不乐,遇见不认识的人只会哭,甚至还有的孩子当你不注意他时就跑到外面等等。而这些幼儿在园表现为睡眠不安、情绪不稳、少言寡语、饮食不佳,甚至有的幼儿在初入园时还表现出“躯体上的症状”,出现头痛、腹痛腹泻、尿频或失禁等生理现象,而回到家中上述症状随即消失。如此现象,一般至少要持续几周,有些甚至长达数月之久……。
二、问题的研究
焦虑是一种情绪反应,当人面临或预见到某种现实威胁和危险时,会出现焦燥不安、紧张和恐惧。分离性焦虑是婴幼儿离开自己的亲人,就会感到失去了感情的依托,感到不安全,面对着不熟悉的、不理解的事件,失去了使他舒适和满意的主要源泉,打乱了他的依恋,从而产生分离性焦虑。
陈鹤琴说:“幼稚园的环境跟家庭环境是不相同的,因而,当一个小孩来到幼稚园的时候,在他心理上就发生问题了。”确实,当孩子从原本熟悉的环境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离开自己所依恋的亲人,当想要得到的欲望没有得到满足时。这时他就会产生一种陌生的惧怕的情感,表现出苦恼的情绪和不安定的行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分离焦虑”。幼儿入园产生的种种不适应现象,不仅给幼儿园教师带来许多麻烦,而且让家长感到担心和焦虑,严重的还影响到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当幼儿出现这种“分离焦虑”的现象时,如果没有正确对待就会对他的心理产生影响,表现出羞于和他人说话、遇到问题退缩、解决问题的能力差等等。这些消极的情绪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对孩子的成长都是非常不利的。《幼儿心理学》一书中指出:消极的情绪会降低活动效率,导致各种消极行为,并对心理活动起破坏、瓦解作用。所以,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到消极情绪的产生对幼儿心理造成的危害,尽量克服他们这种“分离焦虑”的现象。克服这种“分离焦虑”的现象,有助于他们愉快的参加幼儿园的各种活动、有助于和同伴、教师有好的相处、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以及处事能力和判断能力。从而使他们走上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
三、问题的解决策略
1.入园前情感培养——消除幼儿的陌生感
情感教育主要是育人之情的教育,人在接触现实的时候,对现实中的对象和现象总是持有各种各样的态度,产生不同的内心体验,产生着不同的情绪、情感、并逐步地演变成稳定的性格特征,而幼儿情感的发展对其以后心理的发展影响是很大的,特别是幼儿情感的个别化即幼儿情感的某种倾向性,对幼儿将来的个性形成起着极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幼儿入园前情感培养是消除幼儿的陌生感最直接的一种方法。在研究中,我们结合新生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家访,通过亲一亲、抱一抱尽快拉进孩子和老师之间的距离,使幼儿对教师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
教师和家长聊一聊,缓解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分离焦虑,同时请家长协助作好幼儿入园的心理准备和锻炼幼儿的自理能力。同时,教师及时记录孩子一些在家中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以及家长担心孩子在幼儿园中的一些事情,以便有针对性的实施。通过实践我们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拉进和教师之间的距离,同时也使教师更好的了解孩子,消除家长的忧虑和疑惑,从而使孩子尽快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争取家长的理解、配合,为缓解孩子入园焦虑迈进了第一步。
2.创设适宜环境——营造家的良好氛围
家是孩子一直生活的地方,是一个充满温馨、幸福的地方。当孩子从充满温馨、幸福的地方,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害怕,害怕一个人独处在陌生的环境中、害怕亲人离开自己。良好的环境可以起到暗示的作用,可以诱发孩子积极的行为养成的作用。因此,我们创设了一面照片墙,张贴孩子与爸爸、妈妈亲亲热热在一起的生活照片,当孩子有入园焦虑的现象出现时,教师指着墙面的照片说“我们的宝宝真漂亮,笑得可真甜啊、多开心呀!”,从而缓解幼儿入园焦虑。在区角摆放一些小的沙发、椅子,一些玩具的碗、调羹、锅子,给孩子以家的感觉;同时摆放一些幼儿喜欢的,孩子自己从家中带来的心爱玩具,这个可以在入园前的家访中预先和家长说好,请家长帮忙准备好,当孩子来园时,就可以让孩子抱着来幼儿园,这样就可以减轻孩子入园时的分离焦虑。
3.建立和谐的同伴关系,发挥同伴间的作用
心理研究表明幼儿需要与同伴交往。经常与同伴交往的孩子热情、大方、开朗,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当孩子来园时对同伴感到陌生时,我们老师就可以想出各种办法来让他们尽快的建立起友好的同伴关系,让他们喜欢上有好朋友在一起的快乐。在开学初的这段时间里请几个适应能力较好的孩子请他们和另外几个有焦虑表现的孩子在一起玩,让他们感受到互帮互助所带来的幸福感;让幼儿带自己家中的玩具来园与同伴一起玩,分享玩玩具的快乐;教师用一些语言、动作引导幼儿去感受、用一些生动的主题活动,如《一对好朋友》、《哈罗,我的好朋友》等让幼儿去感受有朋友真好,和好朋友在一起真开心,缩短他们之间的距离。让他们养成关心、帮助、友爱的关系,从而使孩子们建立起和谐的同伴关系,增进同伴间的友谊。
新入园幼儿的分离焦虑普遍存在,但只要我们不断的实践、不断的在反思中寻找其中不足的地方、不断的改进教育的方法,相信新生幼儿的分离焦虑能尽快的缓解,尽快的让他们适应幼儿的生活、尽快的适应老师、同伴,我们愿意在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幼儿;入园焦虑;研究;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新入园的幼儿,在刚开学几天或几周里表现出爱哭闹、不理睬别人。有些幼儿在被父母抱进幼儿园时还很开心可是一下就变了脸,拉着父母往外走不愿呆在幼儿园;而有些家长刚踏进教室门时幼儿便紧搂家长的脖子又哭又闹,死活不肯进门。当教师将幼儿带入教室而离开家长的视线,孩子用踢、打、咬的方式发泄心中的不满;还有一些孩子总是很忧郁,闷闷不乐,遇见不认识的人只会哭,甚至还有的孩子当你不注意他时就跑到外面等等。而这些幼儿在园表现为睡眠不安、情绪不稳、少言寡语、饮食不佳,甚至有的幼儿在初入园时还表现出“躯体上的症状”,出现头痛、腹痛腹泻、尿频或失禁等生理现象,而回到家中上述症状随即消失。如此现象,一般至少要持续几周,有些甚至长达数月之久……。
二、问题的研究
焦虑是一种情绪反应,当人面临或预见到某种现实威胁和危险时,会出现焦燥不安、紧张和恐惧。分离性焦虑是婴幼儿离开自己的亲人,就会感到失去了感情的依托,感到不安全,面对着不熟悉的、不理解的事件,失去了使他舒适和满意的主要源泉,打乱了他的依恋,从而产生分离性焦虑。
陈鹤琴说:“幼稚园的环境跟家庭环境是不相同的,因而,当一个小孩来到幼稚园的时候,在他心理上就发生问题了。”确实,当孩子从原本熟悉的环境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离开自己所依恋的亲人,当想要得到的欲望没有得到满足时。这时他就会产生一种陌生的惧怕的情感,表现出苦恼的情绪和不安定的行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分离焦虑”。幼儿入园产生的种种不适应现象,不仅给幼儿园教师带来许多麻烦,而且让家长感到担心和焦虑,严重的还影响到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当幼儿出现这种“分离焦虑”的现象时,如果没有正确对待就会对他的心理产生影响,表现出羞于和他人说话、遇到问题退缩、解决问题的能力差等等。这些消极的情绪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对孩子的成长都是非常不利的。《幼儿心理学》一书中指出:消极的情绪会降低活动效率,导致各种消极行为,并对心理活动起破坏、瓦解作用。所以,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到消极情绪的产生对幼儿心理造成的危害,尽量克服他们这种“分离焦虑”的现象。克服这种“分离焦虑”的现象,有助于他们愉快的参加幼儿园的各种活动、有助于和同伴、教师有好的相处、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以及处事能力和判断能力。从而使他们走上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
三、问题的解决策略
1.入园前情感培养——消除幼儿的陌生感
情感教育主要是育人之情的教育,人在接触现实的时候,对现实中的对象和现象总是持有各种各样的态度,产生不同的内心体验,产生着不同的情绪、情感、并逐步地演变成稳定的性格特征,而幼儿情感的发展对其以后心理的发展影响是很大的,特别是幼儿情感的个别化即幼儿情感的某种倾向性,对幼儿将来的个性形成起着极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幼儿入园前情感培养是消除幼儿的陌生感最直接的一种方法。在研究中,我们结合新生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家访,通过亲一亲、抱一抱尽快拉进孩子和老师之间的距离,使幼儿对教师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
教师和家长聊一聊,缓解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分离焦虑,同时请家长协助作好幼儿入园的心理准备和锻炼幼儿的自理能力。同时,教师及时记录孩子一些在家中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以及家长担心孩子在幼儿园中的一些事情,以便有针对性的实施。通过实践我们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拉进和教师之间的距离,同时也使教师更好的了解孩子,消除家长的忧虑和疑惑,从而使孩子尽快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争取家长的理解、配合,为缓解孩子入园焦虑迈进了第一步。
2.创设适宜环境——营造家的良好氛围
家是孩子一直生活的地方,是一个充满温馨、幸福的地方。当孩子从充满温馨、幸福的地方,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害怕,害怕一个人独处在陌生的环境中、害怕亲人离开自己。良好的环境可以起到暗示的作用,可以诱发孩子积极的行为养成的作用。因此,我们创设了一面照片墙,张贴孩子与爸爸、妈妈亲亲热热在一起的生活照片,当孩子有入园焦虑的现象出现时,教师指着墙面的照片说“我们的宝宝真漂亮,笑得可真甜啊、多开心呀!”,从而缓解幼儿入园焦虑。在区角摆放一些小的沙发、椅子,一些玩具的碗、调羹、锅子,给孩子以家的感觉;同时摆放一些幼儿喜欢的,孩子自己从家中带来的心爱玩具,这个可以在入园前的家访中预先和家长说好,请家长帮忙准备好,当孩子来园时,就可以让孩子抱着来幼儿园,这样就可以减轻孩子入园时的分离焦虑。
3.建立和谐的同伴关系,发挥同伴间的作用
心理研究表明幼儿需要与同伴交往。经常与同伴交往的孩子热情、大方、开朗,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当孩子来园时对同伴感到陌生时,我们老师就可以想出各种办法来让他们尽快的建立起友好的同伴关系,让他们喜欢上有好朋友在一起的快乐。在开学初的这段时间里请几个适应能力较好的孩子请他们和另外几个有焦虑表现的孩子在一起玩,让他们感受到互帮互助所带来的幸福感;让幼儿带自己家中的玩具来园与同伴一起玩,分享玩玩具的快乐;教师用一些语言、动作引导幼儿去感受、用一些生动的主题活动,如《一对好朋友》、《哈罗,我的好朋友》等让幼儿去感受有朋友真好,和好朋友在一起真开心,缩短他们之间的距离。让他们养成关心、帮助、友爱的关系,从而使孩子们建立起和谐的同伴关系,增进同伴间的友谊。
新入园幼儿的分离焦虑普遍存在,但只要我们不断的实践、不断的在反思中寻找其中不足的地方、不断的改进教育的方法,相信新生幼儿的分离焦虑能尽快的缓解,尽快的让他们适应幼儿的生活、尽快的适应老师、同伴,我们愿意在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