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军校政治理论教学要在适应时代的发展与要求中不断探索与实践。任职教育中的政治理论教学,要针对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紧紧围绕岗位需求,积极探索和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努力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
关键词:任职教育;政治教学;课程体系
为了使军校任职教育政治理论教学真正收到预期的效果,必须针对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紧紧围绕学员未来岗位需求,科学合理设置教学体系。 重点要从以下几个因素出发来设置教学。
一、要把握政治理论教学的逻辑性
任职教育各个层次对综合素质的要求各不相同,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为此,军校任职教育政治理论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满足不同层次人才的培养需求,做到层次分明,步步升级,衔接连贯,富有成效。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每门课之间,特别是内容模块之间应联系紧密,共同构成一个理论整体。这种内在联系要体现政治理论课程设置的内在逻辑性。所以,在构建和完善任职教育政治理论课程体系时,必须适应这种多层次要求,运用系统论的观点,紧紧围绕学员政治素质培养,将几个层次的课程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全面考虑。作为任职教育政治理论教学,在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上还要体现一定程度的递进性。上一层次的政治课程教学要为下一层次的政治课程教学提供基础和铺垫,下一层次的军事课程应在上一层次课程基础上得到延伸和提高。同时,在课程的先后顺序上必须仔细考虑课程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合理安排教学流程,做到科学合理。
二、要注重政治理论教学的系统性
任职教育人才培养层次多、类别多,单一的政治理论课程设置难以完成教学对象政治素质的全面提高,更无法兼顾教学对象专业方向和个性发展的差异,势必造成政治理论教学千篇一律,这与任职院校教学特点和人才培养的多样性不相符合,在新形势下显然难以适应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需要。任职教育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在确保教学对象打好政治素质基础、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的同时,又要充分发展个性,能够为学有余力的学员提供知识链接的途径。所以,在构建政治理论课程体系时,必须照顾到各个类别和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的不同要求,做到把握共性,兼顾个性,突出重点,全面提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制定学分标准,以满足不同学员的不同课程需求,避免学员不论基础情况如何,都要在相同的时间内学同样课程内容,使学员真正能有针对性地依据自己的需要情况进行补课。通过增加课程设置的弹性空间,来体现政治理论课的可选择性和灵活性,以满足学员多角度、多方位、多元化的需要,从而达到任职教育政治理论教学的目的。 三、要突出政治理论教学的针对性
任职教育政治理论课程的针对性从属于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人才培养必须以现代作战和军队建设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顺应信息化战场和当前建设信息化军队的发展趋势,这是构建任职教育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一个大的方针和总的标准。当然,构建和完善政治理论课程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应该针对培养对象工作所需。任职教育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其目的除了培养学员必备的政治素质之外,还应服务于不同专业培养对象的特殊定向。所以,在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上应该结合部队建设实际,主动适应部队教育训练需要,切实加强政治理论教学的针对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能,体现其价值、地位、作用。同时,可建立机关、教研室、学员队、学员代表教学协商机制和渠道,及时沟通交流教学内容及前后需要衔接的重点问题,统一制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把政治理论课程及研究方向不断拓展和延伸,最大限度地加强政治理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要强调政治理论教学的融合性
信息化战争训练是一体化联合训练,对于培养官兵的开放、多维、集成、创新的思维品质、大局意识、协作精神、法制观念,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说,军事训练是培养官兵政治素质与能力的重要载体。应该统筹规划考虑军事训练与政治素质能力培养的融合,在军事训练中培养官兵的政治素质与能力。任职教育政治理论教学,要适应新军事变革发展的需求,积极推动军事训练中政治工作上层次上水平,在课程构建和内容设置上加强政治理论的牵引、服务与保障功能,跨越式培养开放型、复合型的新型军事人才。政治理论课程属于社会学科的范畴,如何加强其军事性是需要不断研究和探索的问题。首先在课程设置上要注重政治与军事的融合,整体内容应体现政治与军事的高度统一。通过开设综合课和选修课,强化政治学科与军事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要围绕“问题”组织教学内容,使教学对象能够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达到学科间的相互促进。其次在课程内容安排上加大“科技”含量,形成政治理论与军事思想的毗连互动,充分考虑培养对象的特殊性要求,以便更好地为培养目标服务。
五、要体现政治理论教学的时代性
新时期新阶段的新军事变革,是处在一个新知识、新观念、新思维、新理论不断涌现的信息时代。政治理论教学内容设置应突出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不断开阔学员的认知视野。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这既是我军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规律,也是院校任职教育生命力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开拓任职教育政治理论教学的新领域,并把其放在时代发展的大趋势中去思考,放在军队建设的阶段性特征中去把握,放在教学对象思想行为的新变化中去展开。着眼于时代进步这个“基本站位”,不断增强任职教育的时代感。为此,教学内容设置应抓住三点:一是课程设置推陈出新。适时增设反映时代发展变化,体现全球化背景、多元化格局、信息化要求的新课程,删除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宜的陈旧课程。二是专题设置不断更新。对于已有的内容,在专题设置上要结合国际国内形势新变化、部队思想政治建设新发展、学科建设的新领域,及时增设新专题。三是授课内容常讲常新。内容新颖是增强课堂教学吸引力的关键。按照紧贴时代发展要求搞好课堂教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授课教员必须实施吸纳鲜活的时代元素,增加政治理论教学的知识含量、文化含量、信息含量,并在不断研究部队思想政治新情况、新问题过程中,提出解决问题的新观点、新思路、新举措。使政治理论教学与时代要求相一致,并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关键词:任职教育;政治教学;课程体系
为了使军校任职教育政治理论教学真正收到预期的效果,必须针对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紧紧围绕学员未来岗位需求,科学合理设置教学体系。 重点要从以下几个因素出发来设置教学。
一、要把握政治理论教学的逻辑性
任职教育各个层次对综合素质的要求各不相同,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为此,军校任职教育政治理论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满足不同层次人才的培养需求,做到层次分明,步步升级,衔接连贯,富有成效。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每门课之间,特别是内容模块之间应联系紧密,共同构成一个理论整体。这种内在联系要体现政治理论课程设置的内在逻辑性。所以,在构建和完善任职教育政治理论课程体系时,必须适应这种多层次要求,运用系统论的观点,紧紧围绕学员政治素质培养,将几个层次的课程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全面考虑。作为任职教育政治理论教学,在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上还要体现一定程度的递进性。上一层次的政治课程教学要为下一层次的政治课程教学提供基础和铺垫,下一层次的军事课程应在上一层次课程基础上得到延伸和提高。同时,在课程的先后顺序上必须仔细考虑课程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合理安排教学流程,做到科学合理。
二、要注重政治理论教学的系统性
任职教育人才培养层次多、类别多,单一的政治理论课程设置难以完成教学对象政治素质的全面提高,更无法兼顾教学对象专业方向和个性发展的差异,势必造成政治理论教学千篇一律,这与任职院校教学特点和人才培养的多样性不相符合,在新形势下显然难以适应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需要。任职教育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在确保教学对象打好政治素质基础、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的同时,又要充分发展个性,能够为学有余力的学员提供知识链接的途径。所以,在构建政治理论课程体系时,必须照顾到各个类别和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的不同要求,做到把握共性,兼顾个性,突出重点,全面提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制定学分标准,以满足不同学员的不同课程需求,避免学员不论基础情况如何,都要在相同的时间内学同样课程内容,使学员真正能有针对性地依据自己的需要情况进行补课。通过增加课程设置的弹性空间,来体现政治理论课的可选择性和灵活性,以满足学员多角度、多方位、多元化的需要,从而达到任职教育政治理论教学的目的。 三、要突出政治理论教学的针对性
任职教育政治理论课程的针对性从属于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人才培养必须以现代作战和军队建设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顺应信息化战场和当前建设信息化军队的发展趋势,这是构建任职教育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一个大的方针和总的标准。当然,构建和完善政治理论课程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应该针对培养对象工作所需。任职教育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其目的除了培养学员必备的政治素质之外,还应服务于不同专业培养对象的特殊定向。所以,在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上应该结合部队建设实际,主动适应部队教育训练需要,切实加强政治理论教学的针对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能,体现其价值、地位、作用。同时,可建立机关、教研室、学员队、学员代表教学协商机制和渠道,及时沟通交流教学内容及前后需要衔接的重点问题,统一制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把政治理论课程及研究方向不断拓展和延伸,最大限度地加强政治理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要强调政治理论教学的融合性
信息化战争训练是一体化联合训练,对于培养官兵的开放、多维、集成、创新的思维品质、大局意识、协作精神、法制观念,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说,军事训练是培养官兵政治素质与能力的重要载体。应该统筹规划考虑军事训练与政治素质能力培养的融合,在军事训练中培养官兵的政治素质与能力。任职教育政治理论教学,要适应新军事变革发展的需求,积极推动军事训练中政治工作上层次上水平,在课程构建和内容设置上加强政治理论的牵引、服务与保障功能,跨越式培养开放型、复合型的新型军事人才。政治理论课程属于社会学科的范畴,如何加强其军事性是需要不断研究和探索的问题。首先在课程设置上要注重政治与军事的融合,整体内容应体现政治与军事的高度统一。通过开设综合课和选修课,强化政治学科与军事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要围绕“问题”组织教学内容,使教学对象能够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达到学科间的相互促进。其次在课程内容安排上加大“科技”含量,形成政治理论与军事思想的毗连互动,充分考虑培养对象的特殊性要求,以便更好地为培养目标服务。
五、要体现政治理论教学的时代性
新时期新阶段的新军事变革,是处在一个新知识、新观念、新思维、新理论不断涌现的信息时代。政治理论教学内容设置应突出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不断开阔学员的认知视野。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这既是我军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规律,也是院校任职教育生命力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开拓任职教育政治理论教学的新领域,并把其放在时代发展的大趋势中去思考,放在军队建设的阶段性特征中去把握,放在教学对象思想行为的新变化中去展开。着眼于时代进步这个“基本站位”,不断增强任职教育的时代感。为此,教学内容设置应抓住三点:一是课程设置推陈出新。适时增设反映时代发展变化,体现全球化背景、多元化格局、信息化要求的新课程,删除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宜的陈旧课程。二是专题设置不断更新。对于已有的内容,在专题设置上要结合国际国内形势新变化、部队思想政治建设新发展、学科建设的新领域,及时增设新专题。三是授课内容常讲常新。内容新颖是增强课堂教学吸引力的关键。按照紧贴时代发展要求搞好课堂教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授课教员必须实施吸纳鲜活的时代元素,增加政治理论教学的知识含量、文化含量、信息含量,并在不断研究部队思想政治新情况、新问题过程中,提出解决问题的新观点、新思路、新举措。使政治理论教学与时代要求相一致,并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和强大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