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巧渗透润物细无声

来源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chunhui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福建省德化县丁溪幼儿园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生态文明”理念,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学校是培养一代新人主阵地,如何引导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当前的重要课题,传播生态文明,建构生态德育体系是当前学校德育建设的重中之重。
  一、生态德育的内容
  将“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等生态伦理纳入学校教育,提出生态德育,即把长期以来所形成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从社会领域扩展到了自然领域,教育学生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新一代人的生态伦理意识,必然引起德育内容的重新建构。主要表现在:
  1.道德价值观的重建。用生态整体观理解德育,实施德育,使得传统德育价值观的内涵被大大拓展,增添了新的内容:从地球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出发,当代人要自觉维护后代人的发展权利,尊重并维护自然界的权利。在学校德育中,要使学生形成既要对他人和社会承担责任,也要对后代、其他生命形式及至整个自然界的可持续性发展承担责任的道德观。
  2.道德原则的增加。实施生态德育,使学生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内化三个原则:所有人享有生存环境不受污染和破坏、过上健康生活的权利,并承担保护子孙后代持续生存发展的责任;地球上所有生物物种享有其栖息地不受污染和破坏、能够维持生存的权利,人类承担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每个人都有义务关心他人和其他生命,破坏、侵犯他人和生物物种生存权利的行为是违背人类责任的不道德行为。
  3.道德行为习惯的深化。不随地吐痰、不摘折花木、爱护小动物等道德行为习惯,以往都是从社会公德的角度提出的,将生态道德纳入学校德育后,道德对象从人与人扩展到人与自然,使学生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一切自然存在物的价值,从生态可持续发展等生态道德角度出发,进一步体会这些道德行为习惯的价值。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提出了新的内容,如购买物品时考虑耐用性、可循环利用性;垃圾袋装和分类投放;回收废旧电池等。
  二、生態德育的教育途径
  1.重氛围创设,树生态道德理念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当前社会教育的一大课题,生态教育要在学校中得到长期、有效地进行。首先要注重校园文化的渲染作用,绿化、美化校园环境。布置墙壁文化、走廊文化、课室文化时,做到以环境保护为突破口。利用刷写宣传标语、办板报、开讲座、举行签名仪式、认定校内、校外绿色责任区、种植花草树木并以演讲、征文、文娱演出等形式来宣传生态知识,进行环保教育,提高学生的环保理念。通过争创生态班级、生态校园,强化活动效果。其次应加强现有德育课程与各学科的渗透与整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身边的生活环境出发,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态德育实践活动。举行社会调查和课题研讨。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和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在良好的生态道德环境和气氛的渲染、感召下,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伦理观,并最终转化为自觉的行动。
  2.重情感体验,立生态道德需求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德育情感——这是道德信念、原则性、精神力量的血肉和心脏,没有情感的道德就变成了干枯、苍白的语句,就只能培养出伪君子”。学校开展人与自然和谐教育不能只用灌输方法让学生接受或服从,以“强制”方式使学生对规则的遵守缺乏生态道德行为的自觉性和创造性,不是出于生态道德的需要。生态德育强调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道德情感和内心需求,使规则转化为个体的需要、信念,由单纯服从变为认同,内化行为品质,主动参与到生态活动中去。这就要求教师做生活的“有心人”,敏锐捕捉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表现,进行随机教育,营造富有生活气息的德育情景,组织学生讨论、思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心理体验和心理对比,在被激发的内心冲突中,促进情感与理性的投放,将道德的“知”“情”“意”融为一体,自觉调整道德认识,形成道德习惯。如:把学生带入自然界、动物园,切身体验生态环境的平衡。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收集德育案例,进行分析。使良好道德行为受到鼓舞,不良道德行为受到谴责。唤起人们对自然的热爱,积淀生态道德情感,触动心灵世界。依托这种情意体验,感受生态德育,使道德成为自觉意识、自身习惯、自主要求。
  3.重实践探索,育生态道德行为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学校重视人与自然教育,必须重视生态教育实践,重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培养。“听其言而观其行”说的是评价一个人的道德好坏不在于他的言辞如何,主要是看他的道德行为。学校德育是整个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它来源于生活,渗透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因此,必须把德育同社会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日常生活细节入手,从学生身边的事做起,从小事做起。把课本上学到的自然、生物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校园、家庭、社区的道德建设等,促进学校德育与家庭、社区德育一体化。在学校里开展争当“环保小卫士”,进行环保发明创造,撰写环保小论文,提出环保建议;在社会争做“环保小卫士”,进行环境调查,开展环保活动,清除“白色污染”等。学生在接触自然,了解社会的过程中,体验和感悟生态的重要性,达到个体内部道德价值与外部道德要求的完善统一。保护生态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感油然而生。
  德育巧渗透,润物细无声。生态文明、生态德育教育的有效开展,应巧妙结合生活实际与时代特征,从环境创设中入眼,从情感体验中入脑,在社会实践中入心。让学生在积极而持久的生态教育活动中,提高思想觉悟,感受人与自然的完美和谐,体验人与自然休戚与共的命运,形成爱护自然和保护生态的意识,从而促进个体生态道德的形成和生态道德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
其他文献
《组合图形的面积》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重点学习内容之一。求一个组合图形的面积通常用“分割”或“添补”的方法把它分解成若干个基本图形,所以方法往往是多样化的,但在分解的过程中既要看清图形特征,又要看懂数据的位置特点,只有在分解后所有简单图形的数据都能获得的方法才是合理、有效的方法。本课的学习既要让学生体会到求组合图形方法的方样,也要让学生体会方法的合理性,还要学会择优求面积。学习重点较多,因
【摘 要】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黄金时期,小学低年级是基础中的基础,因此显得尤为重要。小学语文低年级写话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会提升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教师要根据自身经验,總结有效指导低年级学生写话的方法。  【关键词】 小学语文;低年级写话;指导策略  语文学科具有文化传承的使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熟练掌握语文这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并发挥其工具性,服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本文主要阐述了笔者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对于整合学生生活资源、学科资源及学校活动资源的实践与尝试,从而达到拓展和延伸体育教学的功能,扩大和丰富学校体育的功能和内涵,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之效。  【关键词】 体育教学;延伸;整合  近几年,很多人都在说:“学生喜欢体育活动而不喜欢体育课。”说学生都不喜欢上体育课是夸大其词,说有些学
【摘 要】 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PPT、FLASH等课件已经被交互式电子白板渐渐赶上并初见成效,作为教师,应当更多地考虑如何去激发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愿望;如何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去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以促进幼儿对数学问题的思考。  【关键词】 大班幼儿;交互式电子白板;数学活动  众所周知,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幼儿学习往往更受兴趣的支配。如果有兴趣,孩子就能精力集中,学得好、记得牢
【摘 要】 本文作者以任教的初级电工实训课程以例,从情感创设、任务引领、总结领会、拓展探究四个方面介绍了“做学教合一”的教学模式下,对于体验式课堂教学应用的探究。  【关键词】 “做学教合一”;体验式教学;电工技能;情感创设  多年来,学校教学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将教学的重心放在理论知识的组织与传递上,以知识为本位、以教师传授和灌输为主。这种输入式教学可以在短时间内传递大量的知识内容,但对学生而言
自从爸爸妈妈离婚后,哥哥跟着爸爸去了厦门,在偌大的安溪,我和妈妈相依为伴,从此少了很多欢声笑语。  爸爸和哥哥不在身边的日子,妈妈的心情一直很不好。看着妈妈忧郁的脸,我的心好痛,我有什么心里话只能跟张老师说,她就像亲人、朋友一样关心着我!  有一次,我肚子疼,在安溪中医院住院,打点滴一星期,妈妈日日夜夜照顾着我,等我病好出院,妈妈自己却累倒了,她也住进了医院。没人接送我上下学,家里冷冷清清的,一个
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非常喜欢小动物。喜欢忠诚有灵性的狗;喜欢团结友爱的蚂蚁。但最令我喜欢的是:可爱乖巧的猫。  就说我家那只小猫吧,它长着一身毛茸茸的白色羽毛,又圆又亮的大眼睛,当它看到老鼠的时候,那双眼睛会发出一道闪亮的光。它还有一条长长的棕色尾巴,娇巧玲珑,样子十分惹人喜爱。  它有时候很老实、很乖巧,像一个哨兵走来走去,喵喵的叫;尽职尽责,一听到老鼠的声响,立刻冲出去,当然老鼠也不傻,赶紧
【摘 要】 《指南》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而区域活动具有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因而能满足幼儿多方面、多层次发展的需要,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区域活动所具有的教育功能,有利于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较大限度地满足大班幼儿的发展需要。  【关键词】 区域活动;大班儿童  一、开展开放、灵活的区域活动  5-6岁是幼儿人生中非常重
【摘 要】 随着新课标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音乐教学中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音乐实践意在让学生运用基本的乐器进行音乐演奏并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进行音乐创作。电子琴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关键词】 小学音乐;教学学具;电子琴  利用乐器进行音乐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音乐教学的热情。在乐器中电子
小学高年级不论在生理还是心理上都比中低年级学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们的自尊心强,思维敏感,思想和行为容易受外界的影响。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要对学生进行充分深入地了解,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有效的管理制度。同时,教师要培养学生对班集体的责任感,让他们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发挥自己对班级管理的作用。参与班级管理能让学生自觉约束自己,提高他们的自律性,使班级管理工作顺利高效地开展,促进班级建设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