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南极磷虾粉水分、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来源 :食品与发酵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xzguo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傅里叶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以磷虾粉样品的实测值与模型预测值为基础,研究了采用最小二乘法建立磷虾粉原始样品与磷虾粉混合样品中水分、脂肪和蛋白含量近红外定标模型的可行性和准确性.结果表明,磷虾粉近红外图谱最佳预处理方式为:标准正态变换预处理+一阶导数+Norris导数滤波;以磷虾粉混合样品构建的近红外模型较磷虾粉原始样品构建的模型在交互验证均方根误差、外部验证残差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external prediction,RMSEP)(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external prediction,RMSEP)和外部验证用样品真实值的标准差与RMSEP的比值(the ratio of the RMSEP to standard deviation of reference data in the prediction,RPDEV)等参数有所提升;经预处理后,定标模型的建模相关系数、交互验证相关系数和外部验证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n external validation,REV)三类相关系数除脂肪的REV为0.9058,其余均在0.94以上,RPD均大于2.5,证明磷虾粉近红外定标模型对3个成分均有较好的预测准确性.该研究可为实现南极磷虾粉品质指标的船载近红外快速检测提供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该文研究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P)与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SC)共发酵对薏仁米发酵液的品质和抗氧化活性的增效性.以基础理化特性(pH、总酸、还原糖和可溶性蛋白)、有机酸、多肽分子质量分布、游离氨基酸、总黄酮、总多酚、总三萜和可溶性膳食纤维等物质的含量及体外抗氧化活性为指标,比较分析LP、SC和LP与SC共发酵(LP+SC)薏仁米发酵液的差异.结果表明,与LP组和SC组相比,发酵结束后LP+SC组的pH分别降低了2.22%(P>0
为研究青稞萌发过程中活性成分和抗氧化能力的变化情况,以西藏黑青稞为原料,采用刚果红法、酶联免疫吸附法等方法测定了黑青稞萌发过程中子叶、种皮和胚根中活性成分和抗氧化能力的变化,并对活性成分和抗氧化能力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萌发7d与萌发3d相比,子叶、种皮和胚根中 β-葡聚糖含量整体均呈下降趋势,分别下降了24.87%、33.03%和44.90%.子叶和胚根中褪黑素含量均在第5天达到峰值,分别为(6.56±0.19)、(6.87±0.05)ng/g,种皮中褪黑素含量逐渐降低.子叶和胚根中总黄酮和总酚含
该文研究华南高盐稀态酱油中生物胺(biogenic amines,BAs)的差异性,旨在为华南地区酱油食用安全性提供一定依据.抽取不同品牌和等级的酱油,利用丹磺酰氯柱前衍生法和国标方法分别检测了其中的BAs、氨基酸态氮,并分析了不同品牌和不同等级的酱油中BAs的组分差异.结果发现,β-苯乙胺、腐胺、尸胺、酪胺、亚精胺和精胺是华南地区生产的高盐稀态酱油中主要的BAs,样品中的总胺大部分在10~500 mg/L,含量超过1000 mg/L的有3个,占10%,说明我国市面上酱油中BAs含量大多数属于安全范围,但
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q-exactive quadrupole-electrostatic field track trap high 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UPLC-Q-Orbitrap HRMS)化学成分分析和体外抗氧化活性(DPPH自由基、ABTS阳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清除率,还原能力及总酚含量)测定,对假喜马拉雅块菌子实体80%(体积
以冬笋为原料,经过真空冷冻干燥、热风干燥和微波干燥得到冬笋干制品,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鲜冬笋及其干制品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阐明鲜冬笋和冬笋干制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性质,比较其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揭示干燥后冬笋风味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在鲜冬笋及其干制品中共检测出52种挥发性成分.鲜冬笋中检测出31种挥发性成分,经过真空冷冻干燥、热风干燥和微波干燥后干制品分别检测出12、30和33种,其中,醛类为最主要的挥发性成分,分别为11、4、8和8种.鲜冬笋的主要挥发性成分为正己醛,经过干燥
蚕豆酱是我国传统的发酵豆类调味品.盐作为一种重要的添加剂,对蚕豆酱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品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为探究不同盐浓度对蚕豆酱发酵过程中原核微生物和理化因子演替规律的影响.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发酵时间蚕豆酱的原核微生物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并检测了其理化特征.结果表明,盐浓度不仅会显著影响pH、总酸、氨基酸态氮和还原糖的含量,还会显著影响原核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组成.在不同盐浓度的发酵过程中,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是主要优势菌门,两者相对丰度之和可达97%.在属水平上,葡萄球菌属(34.26% ~54.94
益生菌发酵乳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市场前景,在发酵乳中针对性地添加益生元,可保护和促进益生菌的增长.黄参是伞形科迷果芹属植物,该实验以黄参粗多糖(crude Sphallerocarpus gracilis polysaccharides,CS-GP)为研究对象,以低聚果糖和菊粉为阳性对照,测定CSGP的单糖组成,在人工胃肠液中的水解度以及对植物乳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CSGP主要由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摩尔比为16.3:15.5:5.1:8.2:37.1:1
该研究建立D-半乳糖诱导小鼠肾损伤模型,用不同剂量[250、500 mg/(kg·d)]白茶多酚灌胃小鼠42 d,于第6周末测量小鼠肾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细胞因子IL-6、IL-10、TNF-α、IFN-β、IFN-γ的含量.
建立了柠檬苦素类化合物的QuEChERS-HPLC检测方法,同时测定了不同品种柚类果实中柠檬苦素、诺米林、黄柏酮3种柠檬苦素类化合物含量.样品经乙腈均质超声提取,离心后取上清液,用QuEChERS净化管净化,通过CAPCELL PAK C18 MG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梯度洗脱分离,检测波长为210 nm,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结果表明,方法在0.10~200μg/mL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9,平均回收率为99.0% ~100.3%,相对标准偏差为1.0% ~2.1%.柚类果实不
采用同相等差感应电压法即45~60 V激励电压及300~500 Hz频率为初级线圈的激励参数,测定并分析次级线圈中山梨酸钾溶液的电信号特性.结果发现,0~200 mg/kg山梨酸钾溶液的瞬时绝对电位不随频率的变化而改变,与激励电压大小呈正相关.当山梨酸钾含量增加时,在不同频率及激励电压作用下,次级线圈中山梨酸钾溶液电势差增大.山梨酸钾含量、激励电压、频率及体系电势差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2为0.916.采用同相等差感应电压法与化学法检测5种市售面包样品的山梨酸钾含量,检测结果相对误差均在4%以内.该研究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