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多酚对D-半乳糖致小鼠肾损伤模型的改善作用

来源 :食品与发酵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ny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研究建立D-半乳糖诱导小鼠肾损伤模型,用不同剂量[250、500 mg/(kg·d)]白茶多酚灌胃小鼠42 d,于第6周末测量小鼠肾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细胞因子IL-6、IL-10、TNF-α、IFN-β、IFN-γ的含量.组织学分析肾脏切片病理变化,体外抗氧化试验考察白茶多酚对DPPH自由基、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肾脏器官系数的分析.此外,通过HPLC分析白茶多酚的生物活性成分.结果表明,白茶多酚显著(P<0.05)提高CAT、GSH-Px、T-AOC、IL-10、IFN-β 含量,降低MDA、NO、IL-6、TNF-α、IFN-γ含量,使肾脏细胞排列顺序更为规则,且对DPPH自由基以及ABTS阳离子自由基具有明显的清除效果,也能有效抵抗由D-半乳糖导致的小鼠肾脏萎缩.同时,HPLC分析发现白茶多酚里面含有隐绿原酸、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芦丁、山柰苷、对香豆酸6种活性物质.总之,白茶多酚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能有效改善由D-半乳糖诱导的小鼠肾损伤,其药理价值可进一步深入研究.
其他文献
为探究植物乳杆菌发酵豆乳缓解大鼠多囊卵巢综合征症状(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的能力,采用来曲唑灌胃的方式构建PCOS大鼠模型,并以此模型评价了3株植物乳杆菌发酵豆乳对PCOS大鼠体重、卵巢病理学、性激素水平、糖脂代谢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来曲唑给药后大鼠体重以及卵巢重量均显著增加,卵巢呈多囊样改变,性激素水平以及生化指标异常.3株植物乳杆菌发酵豆乳干预后均不同程度减轻了来曲唑引起的大鼠卵巢病变,降低PCOS大鼠血清睾酮、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其中,
分别采用仿天然风干工艺和热风烘烤干燥工艺加工传统酱兔,并将2种干燥工艺下的酱兔产品进行比较,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产品理化、微生物及风味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热风烘烤干燥产品相比,仿天然风干产品在微生物种类和数量水平上显著较高,尤其是酵母菌和微球菌,分别达到4.25 lgCFU/g和3.82 lgCFU/g;2组产品水分含量和水分活度值相差不大,但仿天然自控冷风干产品的pH和硫代巴比妥酸值显著较低;仿天然风干组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检出79种,比热风干燥组高出22种,除醇类物质外各类风味物质含量均高于热风烘烤干
针对灵武长枣贮藏期间易出现品质劣变等问题,该文采用酸性氧化电位水(acidic electrolyzed oxidizing water,AEW)结合气调包装技术(modified atmospheres packaging,MAP)处理长枣,在(1±1)℃下贮藏,分析贮藏期间气体变化、呼吸强度、失重率、硬度、可溶性固形物(total soluble solids,TSS)、可滴定酸(titratable acidity,TA)、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该文研究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P)与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SC)共发酵对薏仁米发酵液的品质和抗氧化活性的增效性.以基础理化特性(pH、总酸、还原糖和可溶性蛋白)、有机酸、多肽分子质量分布、游离氨基酸、总黄酮、总多酚、总三萜和可溶性膳食纤维等物质的含量及体外抗氧化活性为指标,比较分析LP、SC和LP与SC共发酵(LP+SC)薏仁米发酵液的差异.结果表明,与LP组和SC组相比,发酵结束后LP+SC组的pH分别降低了2.22%(P>0
为研究青稞萌发过程中活性成分和抗氧化能力的变化情况,以西藏黑青稞为原料,采用刚果红法、酶联免疫吸附法等方法测定了黑青稞萌发过程中子叶、种皮和胚根中活性成分和抗氧化能力的变化,并对活性成分和抗氧化能力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萌发7d与萌发3d相比,子叶、种皮和胚根中 β-葡聚糖含量整体均呈下降趋势,分别下降了24.87%、33.03%和44.90%.子叶和胚根中褪黑素含量均在第5天达到峰值,分别为(6.56±0.19)、(6.87±0.05)ng/g,种皮中褪黑素含量逐渐降低.子叶和胚根中总黄酮和总酚含
该文研究华南高盐稀态酱油中生物胺(biogenic amines,BAs)的差异性,旨在为华南地区酱油食用安全性提供一定依据.抽取不同品牌和等级的酱油,利用丹磺酰氯柱前衍生法和国标方法分别检测了其中的BAs、氨基酸态氮,并分析了不同品牌和不同等级的酱油中BAs的组分差异.结果发现,β-苯乙胺、腐胺、尸胺、酪胺、亚精胺和精胺是华南地区生产的高盐稀态酱油中主要的BAs,样品中的总胺大部分在10~500 mg/L,含量超过1000 mg/L的有3个,占10%,说明我国市面上酱油中BAs含量大多数属于安全范围,但
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q-exactive quadrupole-electrostatic field track trap high 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UPLC-Q-Orbitrap HRMS)化学成分分析和体外抗氧化活性(DPPH自由基、ABTS阳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清除率,还原能力及总酚含量)测定,对假喜马拉雅块菌子实体80%(体积
以冬笋为原料,经过真空冷冻干燥、热风干燥和微波干燥得到冬笋干制品,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鲜冬笋及其干制品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阐明鲜冬笋和冬笋干制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性质,比较其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揭示干燥后冬笋风味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在鲜冬笋及其干制品中共检测出52种挥发性成分.鲜冬笋中检测出31种挥发性成分,经过真空冷冻干燥、热风干燥和微波干燥后干制品分别检测出12、30和33种,其中,醛类为最主要的挥发性成分,分别为11、4、8和8种.鲜冬笋的主要挥发性成分为正己醛,经过干燥
蚕豆酱是我国传统的发酵豆类调味品.盐作为一种重要的添加剂,对蚕豆酱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品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为探究不同盐浓度对蚕豆酱发酵过程中原核微生物和理化因子演替规律的影响.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发酵时间蚕豆酱的原核微生物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并检测了其理化特征.结果表明,盐浓度不仅会显著影响pH、总酸、氨基酸态氮和还原糖的含量,还会显著影响原核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组成.在不同盐浓度的发酵过程中,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是主要优势菌门,两者相对丰度之和可达97%.在属水平上,葡萄球菌属(34.26% ~54.94
益生菌发酵乳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市场前景,在发酵乳中针对性地添加益生元,可保护和促进益生菌的增长.黄参是伞形科迷果芹属植物,该实验以黄参粗多糖(crude Sphallerocarpus gracilis polysaccharides,CS-GP)为研究对象,以低聚果糖和菊粉为阳性对照,测定CSGP的单糖组成,在人工胃肠液中的水解度以及对植物乳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CSGP主要由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摩尔比为16.3:15.5:5.1:8.2:3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