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单元话题 优化教学设计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bo024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5 Signs综合板块的课堂教学实例,从“引发话题,呈现目标”“基于话题,体验语言”以及“深化话题,运用语言”三方面对该节课进行了剖析,旨在探讨如何围绕单元话题,开展有效教学活动,提高综合板块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英语 综合板块 单元话题 语言运用
  译林版英语各单元内容主要以话题作为编排的主线,每个单元的话题都不一样,这些话题都紧密聯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很感兴趣。单元话题为学生的语言学习和巩固提供了丰富的交流素材。各单元中的综合板块的教学内容相对较为零散,且看似毫无联系。教师应围绕单元话题,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再处理,创设情境,优化教学设计,以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本文将以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5 Signs综合板块教学设计为例,具体谈一谈综合板块中如何围绕单元话题,提高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一、引发话题、呈现目标
  1.揭示课题,呈现目标
  T:Boys and girls.Today we’ll go on talking aboutsigns.(板书课题signs)
  Here are today’s learning aims.How many stars willyou get this lesson?Try your best,OK?
  Ss: OK.
  2.主线人物,引发话题
  T:Look!This is our new friend Cherry.She designeda sign just now.What does it mean?Guess,please.
  S:Does it mean…?师板书:Does it mean…?Yes,itdoes./No.it doesn’t.
  T:Yes,n means“Listen carefully”.Today you willdesign a sign。too.
  T:First let’s follow Cherry to enjoy a song.Whatsigns did you see in the song?
  S:I saw…
  T:What does it mean?
  S:It means…
  T:Can we litter/walk on the grass?(教师追问与学生保持话轮。)
  S:No.you Can’t./…
  [设计意图]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教师设定了learning aims,学生首先了解学习的要求,星级任务的挑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新朋友Cherry是串联各板块的主线人物,她的出现,为课堂增添了一种神秘氛围,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Cherry设计了一个标志,是什么?该问题围绕单元话题,激发学生积极运用本单元所学的语言进行猜测,达到了运用语言交流的目的,也为最后学生自己设计标志活动做了铺垫。
  二、基于话题,体验语言
  1.围绕话题,激活旧知
  T:Do you know the other signs?
  Ss:No picking!No feeding!/…(学生自由表达。)
  2.任务引领,导入新知
  T:Now.you know many signs.Cherry will check you.She has two tasks for you.
  Task1:Listen and choose.Task2:Look,read and judge.
  [设计意图]任务一中,通过呈现两幅颜色不同的标志,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总结出含义不同之处,了解了不同的标志不同的含义。在任务二的游戏活动中,学生通过看标志、读句子进一步辨识标志并理解其含义,学生对单元话题的功能进一步明确。
  T:Look at Cherry.She is very happy today.Why?Let’s listen and answer.
  Ss:Because today is her birthday.
  Students listen and read after the computer.(指导学生先听录音,再跟读模仿。)
  Students read in different requireS.(学生选择不同的要求练习读chant.)
  a.正确读出★b.iE确且流畅读出★★c。正确、流畅、快速读出★★★
  Q1:What’s the sound of letters ir?
  Q2:Can you say more words with letters ir?
  Q3:Can you use these words to make a new story?
  T:I’ll be the first.Long long ago.there was a gift.
  S:Long long ago.there was a girl.She was in the redskirt.
  S:…
  [设计意图]语音板块的教学内容与本单元的主题毫无关联,教师充分利用该板块中小女孩的图片,抓住她开心的表情,为什么那么开心?该问题的提出,自然过渡到语音板块的教学。在教学完该板块内容后,基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对小诗的朗读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学生们积极参与体验语言的乐趣。用所给单词编故事的活动是对学生的语言和思维的同步训练,进一步培养了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同时也考察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3.适度拓展,体验文化
  T:Today is Cherry’s birthday.She’ll have a party at home.Her friends will come.How will they go?Guess!
  Ss:By…?
  T:Let’s have a look.They will gO there by metro.But what do people call it in the U.K./U.S.?Listen and an-swer.(教學:underground、subway)
  Metro该词在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已学,教师以旧带新拓展教学metro在不同国家的表达(见图1)和thefirst metro的知识(见图2)。
  T:Different countries have different languages.
  [设计意图]从Cherry过生日要开生日聚会,她的朋友准备怎么去参加聚会?自然过渡到文化板块的教学,进一步加深单元话题的学习。教师应善于钻研教材,适度拓展文化板块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中西方文化差异,拓展文化视野。
  三、深化话题。运用语言
  1.在情景中体验语言表达
  T:They will go there by metro.On the way to the Metro Station,they see some signs(见图3).What do theymean?(教师将标志贴在黑板上并教学)
  At the metro station,they see some signs,too(见图4).(教师将标志贴在黑板上并教学)They get to Cherry’s house and have a party there.
  [设计意图]生活中的标志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上,教师应围绕单元话题,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文本情境,拓展补充一些学生常见的标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在观察中归纳语言运用
  T:Look at all the signs here.Can you find the differ-ences?(见图5)
  S1:Different colours.
  S2:Different shapes.
  S3:…
  T:Can you classity these signs?(学生将标志进行分类,教师讲解。)(见图6)Now,you know more signs.How Can we talk about signs?
  Sl:Does it mean…?
  S2:What does it/the/this/that sign mean?
  S3:Where can we see/find/put it?
  3.在活动中活用语言知识
  T:Now,you know a 10t about signs.I think you fol-low the signs.But some people don’t.Let’s enjoy somepictures.(学生看一些生活中不文明行为的图片。)
  T:Let’s try tO design a sign for public places.Thentalk about the sings with your partner.
  T:Signs are not big.but they are very useful.Followthe signs.be a civilized person.
  [设计意图]围绕单元“标志”话题,学生通过观察标志,尝试分类,了解了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标志有不同的意思。学生看到生活中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强烈感到标志存在的意义以及遵守标志的重要性,同时也为他们设计标志的活动做好了铺垫。教师结合Ticking time的评价内容,让学生在设计完标志后用本节课所学的语言,获取和传递信息,表达个人的观点和感受并评价,体现了新课标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的理念。标志虽小,但用处很大,遵守标志做一个文明人,情感教育的渗透,深化了单元话题的意义。
其他文献
【摘要】做阅读笔记是提高阅读质量的保证,摘录是重要的方法之一,对加强语言文字的积累,提升感知理解能力及语文素养有很大帮助。要让“摘录”真正发挥作用,有必要“对摘什么?怎么摘?摘后怎么用?”这些问题进行精心设计,并进行精细指导,让“摘什么”指向明确,“怎么摘”条理清晰、“摘后用”丰富灵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养成日积月累的摘录习惯,并使得“摘录”有意义。  【关键词】摘录 读书笔记 语言积累 
熊二遇到了一件不开心的事儿,希望能够找到一个朋友听它说说自己的心事儿。  它看见一只小鸟停在树枝上。熊二说:“我能不能打扰你一会儿?我有一件不开心的事…… ”“我送你一对翅膀吧。” 没等熊二说完,小鸟就将一对翅膀绑在了熊二的后背上。“啊……”熊二一愣,什么也没说出口,唉声叹气地走了。  熊二走着走着,看见了一只小猪。熊二说:“我有一件不开心的事,我能不能……” “我送一个抱枕给你。”小猪也没等熊二
一  离女家不过三五里路,从岸上走兴许更近些,男家却让坐船前往,似乎走水路的礼数更为正式与隆重。阿水妈在沙脚镇是出了名的有福气。她为人慈善和气,上有公婆,下有子女,齐须齐脚,膝下子女又皆是孝顺之人。于是,每逢镇上有嫁娶,送日子单等喜事,自然是要抢着来请她的,说是沾点儿她的福气。每次阿水妈往女家送日子单,阿水都要跟去。衰女包,老跟着,小心好运走光,到头来连自己都嫁不出去。阿水妈戳着阿水的脑壳笑嘻嘻地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文本,只有读懂教材,才能挖掘教材的内涵。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课课有精品”的活动中,我准备执教《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这节课。当打开教材时,教材只呈现了一幅统计图。于是我开始思考:如果直接进行情境导入,传授新知,半节课时间,课程就有可能结束。但效果怎样,不得而知。经过反复磨课,我重新设计复习导入这个环节,先复习百分数的意义以及把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接着
暑假过后,新学期开始了。2015年9月23日,晚上8点,突然收到你的微信。你告诉我,存在有些户外游戏材料孩子们不喜欢玩的现象。我问你原因是什么,你说,可能是规则要求太多,孩子们没有发挥和突破的余地。  这一段时间,我和保教主任刘老师基本都在总园参与一些行政事务,没有过多关注咱们实验园的状况,各项活动都在你和姐妹们的自觉之下按部就班地进行着,我们关注得并不多。我想,等忙完职评等工作,要沉下心来,好好
【摘要】“玩美驿站”是基于学校美育实践现状调查与数据分析后提出的一种美育实践载体和美育实践样态。通过营造美感启蒙的教育环境,形成凸显儿童主体的“玩美”实践体系,建立美育实践的管理机制,对契合校情的小学美育实践新样态进行全面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小学美育实践 调查研究 美育现状 对策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美育工作的意见》(国办〔2015〕71号),“意见”指出:“美育
【关键词】统计 策略 过程 眼光 责任  统计是小学数学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统计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是日常生产生活中最为常用和实用的工具之一。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让小学生具有一定的统计意识和统计观念,形成相应的统计能力。但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教材安排的内容比较简单,安排的课时比较少,因而很多教师常常忽视统计的教学,究竟统计的教学要承载些什么教学功能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
[摘要]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模块,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本文基于教学实践经验,从精选读物、方法指导、读写结合、配套活动几个方面,论述了课外阅读课程化的实践策略,并对课外阅读课程化的有关原则进行说明,认为应当遵循兴趣为先、稳步求进以及教师示范三原则。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课外阅读课程化  语文课程的学习对课外阅读有很高要求。学生走入五彩斑斓的课外阅读的天地中,才能饱览
【摘要】本文以善水湾分校语文组“端午无边界”融合课为例,围绕基于语文学科的融合教学设计这一话题,从“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环节的设计”“语文学科的特质”三方面进行论述,具体阐述基于语文学科的“科学融合”课的思考与实践,为“学科融合教研”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凡例。  【关键词】小学语文 學科融合 表达视野 品生  怎样实现语文学科的融合教学呢?笔者对此进行了一番思考和实践。  一、语文课。着实离不开多学
我们的一把手陆园长,因为诸事缠身,每天都要忙碌到很晚,对来自三个园的故事难以全程、全心地关注,偶尔回应一下,话语也都比较简单。终于,有一次,我鼓足勇气跟她说:“我觉得你的评论可以增加点温度。”然后,把我修改的评论附上,我们就此聊了很长时间。  过了两天,我看到她在群里的回复已经没了官方的口气,字字句句指向教师的精彩之处。于是,我把她的这个变化写成了故事并发给她。她回复道:“我要流泪了,心里暖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