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zhi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激励教育在小学尤其重要,本文以小学语文课文《埃及的金字塔》的教学为例,科学地探究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有效应用策略。
  一、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小学语文教师是小学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直接来源,而且,小学语文教师不光仅仅影响着小学学生的知识学习效果,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小学学生的思想形成和精神面貌,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想有效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应用激励教学来辅助学生的语文学习,提高小学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其首先得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拉近语文教师与小学生之间的距离,加强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小学学生与语文教师之间的精神层面上建立一个情感沟通纽带,给予师生情感沟通的机会,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开展激励教育,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活力。以往,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式在师生之间的关系处理问题上,和提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谈心这一方面较为不足。这种教学模式往往切断了师生之间课堂情感沟通的可能性,师生之间的课堂情感互动不多,教师也不能及时地为学生答疑解惑,这不利于小学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提高。因此,教师应当积极应用激励教育的科学教学理念,弥补这一不足,建立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活跃小学课堂学习气氛,课堂教学时多与学生互动,及时了解小学生课堂学习听课情况,对于小学生课堂上不懂的知识点及时给与帮助讲解,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信心,课堂上勇于发言提问,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二、应用情感激励法教学
  激励教育主要是一种从精神层面来加强小学学生学习自信心的教学方法,而情感正是小学学生与语文教师之间精神沟通的关键纽带,小学学生只有与语文教师建立了良好的情感沟通纽带,才能够有效地增强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积极应用情感激励法来辅助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情感激励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小学学生对于语文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影响,激发小学学生的课堂学习欲望和激情,让小学学生从内心当中由内而外地喜欢上语文教师和语文学习。比如说,以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当中《埃及的金字塔》这一篇课文的教学为例,在教学该文章的第一自然节和第二自然节之后,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埃及的金字塔除了被称为金字塔之外,它还有哪些其他名称?”当学生回答:“法老的坟墓、角锥形建筑物……”回答正确之后,教师可以在此加强情感激励的应用,多用“回答正确!”“你的回答真棒!”“你对文章的理解很好、很深入”等激励性话语,来提高学生课堂回答和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激情。另一方面,需要注意的是,为了有效地保证情感激励法的有效性,小学语文教师同时也需要加强自身对于语文教学的热情,只有这样,小学语文教师才能够全面地带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情绪,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激励。
  三、加强课后学习激励
  小学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不仅仅只局限于课堂上的学习,其课后的学习也同样非常重要,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想有效地应用激励教育理念来辅助教学,提高小学学生的语文学习自信心,其还应当重点加强对于小学学生课后学习的激励培养。在课后的学习当中,小学学生不管可以从书本当中学习语文知识,其还可以从课外书籍和日常生活中学习语文知识和思想,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从这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入手,进行发展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采取有效手段激励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欲望,鼓励小学生学习语文,给予小学生语文学习所需要的学习动力,让小学学生能够从生活当中需找到语文知识,让小学生对自己的语文学习成果感到骄傲,有自信心。比如说,以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文《埃及的金字塔》这一课文的教学为例,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鼓励小学学生从课外书籍当中寻找不同作者眼中的埃及金字塔特点,和相关民间传说和故事,从而有效地提高小学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让小学生能够提高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在学习中充满自信和活力,从而有效地达到激励小学学生,提高小学学生语文学习自信心的目的。
  自信心是小学学生能够学习好语文知识的关键所在,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自信心能够最大化地提高小学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和激情,促进其文化素养的综合提高,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充分地做好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激励教育工作,多培养小学学生良好的学习自信心,从而有效地提高小学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
  闫石,教师,现居江苏泰州。
其他文献
史铁生《我与地坛》一直以来被视为“生存的感悟”(汪政、晓华语)的佳作,是“个体对生命的沉思”(陈思和语)。语文课本节选了一二部分,许多论者认为第一部分是写“生死的感悟”,第二部分是写“母爱的伟大”。但这样的说法总让人感到疑惑: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形散而神聚”,两个部分有两个不同的主题显然是对文本的一种误解,这两部分不可能割离开来,它们必然统一于同一主题之下。那同一主题是什么呢?笔者以为是面对苦难的感
多读书、读好书,不仅能丰富儿童的知识视野,更能全面提升儿童的精神气质。但是,由于应试教育以及“快餐”读物的影响,当前的课外阅读存在“功利性”与“娱乐化”两种不良倾向。笔者认为,儿童课外阅读应重在情趣培养和习惯养成,而“散步哲学”思想、“生长性文学圈”,无疑是培养儿童阅读兴趣的新场域。   一、儿童“功利性”“娱乐化”阅读的异化现象分析   1.功利阅读多,情趣阅读少。由于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无论老
[案例]    《与朱元思书》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名篇,也是一篇自读课文。我决定换一种阅读方式:自由阅读,让学生用笔将文中的“奇山异水”活脱脱展示出来,并借此搞一次班内画展。  当我把这个想法告诉学生时,他们马上群情振奋,跃跃欲试者有之,抓耳挠腮者有之,急着看课文者有之……接着就是大家全身心到课下解读文句、品味意境、准备作画工具、互相探询技法。  第二天的公开课上,我首先对作者的创作风格、时代背景
光阴转瞬即逝,算起来罗大同先生已经辞世16个年头。早就想写点纪念性的文字,但每次拿起笔,又不知从何写起。今年是全国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成立30周年,从语文学科建设的角度来写,我想这也最能体现先生的毕生追求。繁花满园,撷其一枝,以此纪念先生的在天之灵。  我上大学时正值改革开放肇始的1978年,当时先生已经60岁了,给我们讲“语文教学论”这门课程。那一段时间,他非常忙,经常外出开会、讲学,课堂上经常讲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提问是课堂有机构成部分,尤其是有效提问,可调动学生求知欲望,将学生思维引向深入发展,发挥学生智慧,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益。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握一定的提问艺术,吃透教材,了解学情,精设问题,抓住契机,有效发挥提问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一、启发式提问,引导思维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提问需要讲究一定的启发性,即在传授知识与信息时,不直接告知学生
人教版本的《外国小说欣赏》多选用现代派小说。现代主义小说使阅读不再是一种消遣和享受,这也许恰恰说明20世纪的人类生存和境遇本身更复杂,更难以把握,以致于让学生读不懂、读不深。读不懂的小说,引起了学生的好奇,疑惑的小说细节也引发学生兴趣。笔者的教学策略就是更多地站在学生需求角度上,给予学生小说背景支持、作者风格介绍、情节还原体验、文句细读挖掘、赏鉴总结写作等等。本文主要总结一些作品或作者的风格。  
《一厘米》是当代女作家毕淑敏写的一篇短篇小说,它已被选入义务教育九年级语文教材(上)。课文的主要意思是:女主人公陶影(一位普通的母亲),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竭力要在儿子面前将自己装扮成“一个完美而无可挑剔的母亲”的形象,并为此而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教参对她的做法也是予以肯定的:“她是普通的,但又是可敬可佩的”。笔者也很愿意,很希望相信女主人公是在追求完美,因为笔者也是一个为人父者,对“可怜天下父母心
在语文教学的天地里,杨宏丽老师既富有教学的纯情,又富有教学的智慧。她认为“站在语文教学这一方净土上,需要用我们的纯美的心去经营,只有纯美的内心才可以成就语文教学这一纯美的事业”。从语文教学的一线到语文教研领域,杨宏丽老师都在用自己至纯至善的心灵在语文教学这一“纯美的事业”中苦心探索和追求。走进杨宏丽老师用纯美的心经营的语文课堂,你会深切地感受到一种纯美的教学创意和特有的教学情致对心灵堤岸的撞击,使
议论文写作训练的三策略为:将现当代名家经典议论文拿来做范文;从古代议论文中汲取精华;定期精准筛选、补充时政热点问题素材。我校地处偏远的西北地区,高一新生在阅读方面的积淀普遍不够丰厚,阅读、写作水平普遍较低。一方面是受城乡区域差异、民族差异、家长教育观念等因素的限制,学生从小不读书积累知识;另一方面本地学校初中阶段教学中,作文教学只是练练中考要求的记叙文,到了初三,为了中考,相当一部分学生更是不敢把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朝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教育的个性化发展也体现出现代化的教育思想。作文是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因此语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所写的作文内容朝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在作文内容能够体现出作者的真实情感,实现对内在思想的传达,充分展示出艺术美感。每位学生都具有丰富多彩的世界,同时具有独特的生活经历,也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因此形成的价值观也是独特的,所以不同学生所写出的作文内容也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