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客空间”是一個帮助独立院校学生进行自主创业的平台,为独立院校学生毕业以后的去处提供了更加丰富的选择。“创客空间”的出现,为独立学院的学生毕业之后进行创业提供的了新的途径,为那些心怀创业梦想的独立院校的学生点燃了希望之灯。在这其中,拥有一个科学的运行机制,是“创客空间”发挥作用最根本的原因。本文从“创客空间”的科学运行机制、科学定位功能、企业化的现代管理模式以及完善项目发展机制等方面,具体阐述了针对独立院校如何创建“创客空间”机制的建议。
关键词:“创客空间”;独立院校;运行机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寻找岗位,进行就业,而是更加倾向于独立创业。因而大众创业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热门话题,也是一个热门趋势。而在这种趋势下,独立院校的学生如何顺应潮流,进行创业,也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话题。在社会鼓励创业的趋势下,独立院校应当如何通过打造“创客空间”,构建一个为独立院校学生专门提供创业机会的平台,从而推动独立院校学生进行创业,并提高独立院校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引导和帮助学生成功实现创业梦想,就十分重要了。创业的辅助很重要,而其中“创客空间”的机制能够如何帮助独立院校学生进行创业,就更加成为其中的关键,在此,我们对此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创客空间”的概念以及特征
“创客”一词是由英文maker翻译而来,是指那些有着强烈的梦想和理想,并通过双手努力让梦想成为现实的人。而“创客空间”则是英文单词makerspace翻译而来,简单来说就是那些努力实现梦想的人的活动场地,他们通过这一平台将自己实现梦想的过程分享给大家,并将他们实现梦想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经验一同分享出来,从而提高后来者创业的成功率。
2010年,“创客空间”登陆中国,当时是为了一些设计师、艺术家提供一个分享创意的平台,而后,“创客空间”逐渐演变为为那些追求梦想的人提供的一个分享的平台。
“群体创新空间理论”认为,应当通过“创客空间”为那些梦想者提供一些初始的机会以及物资,并且定期举办一些交流经验的活动以及平台。概括来说,“创客空间”具有以下几种特征:
(1)开放与低成本。“创客空间”只是一个网络平台,它向有创意的公众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这种交流是免费的,而在这个平台中,部分服务免费,而只有一部分服务是收费的,因而成本极低,也大大降低了创客们的创业成本。
(2)相互帮助与相互合作。在“创客空间”中,梦想家们再同一个平台工作、创业,这不仅鼓励了创客们相互交流创业经验,也可以在他们进入创业困难时期以及低谷时期相互鼓励、相互激励,帮助他们振作起来。这也大大减少了创业者们半途而废的可能性。
(3)服务。“创客空间”不仅是一个提供精神支持的地方。当梦想家们想要创业却缺乏初始基金的时候,“创客空间”可以为他们适当提供一些物资上的支持,使这些梦想家们的梦想不至于破灭在刚出生的时候。同时,这些服务不仅仅是在硬件上进行支持,还包括了金融、法律、以及商标注册等方面的援助和支持,能够极大减少创客们走的弯路。
(4)引导。作为创客们的聚集地,“创客空间”极大地引领了创业创新的风尚,为独立院校的学生的创业指明了方向。同时,在不断的发展中,“创客空间”也形成了其独特的企业文化,成为人们创业的风向标。
二、“创客空间”是独立院校实施创业教育的重要载体
“创客空间”的开放与低成本、相互帮助与相互合作、服务以及引导的特征,表明它最适合在独立院校中进行建设。由于独立院校拥有实训室以及其他相关配套设备,使得“创客空间”像是遇到合适土壤的种子,更加容易生更发芽。
独立院校可以构建以大学生为对象的“创客空间”,并向社会开放,不仅可以鼓励独立院校的学生进行创业,而且可以为社会人士提供投资机会,为创业的成功提供更加肥沃的土壤。同时,专业的培训、相关知识的学习以及社会经验的分享也可以帮助独立院校的学生少走弯路,提高其创业成功率。因而独立院校创办“创客空间”可以为独立院校学生提高创业创新能力提供重要的途径,也为实现创新创业教育提供重要路径。
“创客空间”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创客空间”可以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基础性作用;第二,“创客空间”可以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沙盘模拟等近似实战的优秀平台;第三,“创客空间”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共享精神;第四,“创客空间”可以满足独立学院更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与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新挑战。
三、独立学院“创客空间”运行机制构建
“创客空间”的出现,可以说为广大抱有远大创新创业理想的年轻大学生们提供了一盏指路明灯。因此,独立学院应当做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潮流的改变,积极在校园内开设“创客空间”,为大学生“创客”构建优秀的造梦空间。同时应当注意到,“创客空间”建设容易,但是运营困难,真正发挥优秀作用更加困难。因此,应当构建成熟高效的独立学院“创客空间”运营机制。
(一)明确“创客空间”建设目标
独立院校的“创客空间”主要是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各种创新创业帮扶以及创业项目孵化服务。因此,独立学院的“创客空间”应当以本校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尤其是普通大学中那些具有创业梦想以及创业帮扶需要的大学生,为他们提供一个稳定、适合的沟通交流场所,通过各种创客活动,激发创新创业激情,鼓励实践,让大学生创业理想可以有一个坚实的依靠环境。
(二)有效设定“创客空间”功能定位
作为独立学院培养新一代创新创业人才的孵化基地,“创客空间”应当具有足够的功能与职能,提供各种软硬件服务支持。“创客空间”应当具有以下功能定位。第一,创业培训培养功能,这项功能应当是“创客空间”最基本的功能。通过有计划有节奏的各项培训教育活动安排,比如创业交流讲堂、创业比赛等形式,培养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创业素养。第二,创业项目孵化功能,“创客空间”同时也使交流合作的空间,应当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项目可行性研究帮扶、工商注册登记、税务业务办理、各种咨询业务等有鲜明特色的创客服务,并且提供校企融合、金融资源融合等资源合作项目,促进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快速发展。第四,硬件支持功能。可以为已经初具规模或者具有光明未来的创业企业提供办公场所以及学校级别的设备、物资、场地、器具的支持。
(三)施行“创客空间”企业化管理
应当重视“创客空间”的重要作用,成立专门的管理营运公司,负责“创客空间”的日常运作。实施“创客空间”项目化管理模式,每一个大学生创业项目也就是一个“创客空间”的具体项目,实施对应的配套服务以及一起可以给与的创业帮扶工作。“创客空间”应当具有综合管理、教学研究、创业培训、创业实训以及创业项目管理等这几个部门,按照职能进行各自的创业教育教学实践,以及培训、孵化、管理工作。
(四)健全创业项目孵化机制
对于独立学院创业项目,应当借助“创客空间”的创业孵化机制,进行各项服务、评价考核办法。要注重准入程序、入住程序、退出程序以及评估程序等程序的建立健全。
四、总结
“创客空间”的运行机制如果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就很难为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者提供有效的支持服务,因此,完善“创客空间”运行机制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朱千波.高职院校“创客空间”运行机制的建构[J].职教论坛,2015,35:27-30.
[2]王大本.“众创空间”兴起背后的创新思想研究[J].宜宾学院学报,2016,03:85-91.
[3]李蓓,刘红梅.高校创客空间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09:254-258.
[4]蔡婷,曹佳燕,石颖,雷仁杰,李建军.基于生态圈理论的混合式创客空间运作机制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6,19:37-39.
[5]汪群.众创空间创业生态系统的构建[J].企业经济,2016,10:5-9.
[6]杨建新,孙宏斌,李双寿,付志勇,顾学雍.美国高校创新教育实验室和社会创客空间考察[J].现代教育技术,2015,05:27-32.
关键词:“创客空间”;独立院校;运行机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寻找岗位,进行就业,而是更加倾向于独立创业。因而大众创业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热门话题,也是一个热门趋势。而在这种趋势下,独立院校的学生如何顺应潮流,进行创业,也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话题。在社会鼓励创业的趋势下,独立院校应当如何通过打造“创客空间”,构建一个为独立院校学生专门提供创业机会的平台,从而推动独立院校学生进行创业,并提高独立院校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引导和帮助学生成功实现创业梦想,就十分重要了。创业的辅助很重要,而其中“创客空间”的机制能够如何帮助独立院校学生进行创业,就更加成为其中的关键,在此,我们对此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创客空间”的概念以及特征
“创客”一词是由英文maker翻译而来,是指那些有着强烈的梦想和理想,并通过双手努力让梦想成为现实的人。而“创客空间”则是英文单词makerspace翻译而来,简单来说就是那些努力实现梦想的人的活动场地,他们通过这一平台将自己实现梦想的过程分享给大家,并将他们实现梦想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经验一同分享出来,从而提高后来者创业的成功率。
2010年,“创客空间”登陆中国,当时是为了一些设计师、艺术家提供一个分享创意的平台,而后,“创客空间”逐渐演变为为那些追求梦想的人提供的一个分享的平台。
“群体创新空间理论”认为,应当通过“创客空间”为那些梦想者提供一些初始的机会以及物资,并且定期举办一些交流经验的活动以及平台。概括来说,“创客空间”具有以下几种特征:
(1)开放与低成本。“创客空间”只是一个网络平台,它向有创意的公众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这种交流是免费的,而在这个平台中,部分服务免费,而只有一部分服务是收费的,因而成本极低,也大大降低了创客们的创业成本。
(2)相互帮助与相互合作。在“创客空间”中,梦想家们再同一个平台工作、创业,这不仅鼓励了创客们相互交流创业经验,也可以在他们进入创业困难时期以及低谷时期相互鼓励、相互激励,帮助他们振作起来。这也大大减少了创业者们半途而废的可能性。
(3)服务。“创客空间”不仅是一个提供精神支持的地方。当梦想家们想要创业却缺乏初始基金的时候,“创客空间”可以为他们适当提供一些物资上的支持,使这些梦想家们的梦想不至于破灭在刚出生的时候。同时,这些服务不仅仅是在硬件上进行支持,还包括了金融、法律、以及商标注册等方面的援助和支持,能够极大减少创客们走的弯路。
(4)引导。作为创客们的聚集地,“创客空间”极大地引领了创业创新的风尚,为独立院校的学生的创业指明了方向。同时,在不断的发展中,“创客空间”也形成了其独特的企业文化,成为人们创业的风向标。
二、“创客空间”是独立院校实施创业教育的重要载体
“创客空间”的开放与低成本、相互帮助与相互合作、服务以及引导的特征,表明它最适合在独立院校中进行建设。由于独立院校拥有实训室以及其他相关配套设备,使得“创客空间”像是遇到合适土壤的种子,更加容易生更发芽。
独立院校可以构建以大学生为对象的“创客空间”,并向社会开放,不仅可以鼓励独立院校的学生进行创业,而且可以为社会人士提供投资机会,为创业的成功提供更加肥沃的土壤。同时,专业的培训、相关知识的学习以及社会经验的分享也可以帮助独立院校的学生少走弯路,提高其创业成功率。因而独立院校创办“创客空间”可以为独立院校学生提高创业创新能力提供重要的途径,也为实现创新创业教育提供重要路径。
“创客空间”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创客空间”可以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基础性作用;第二,“创客空间”可以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沙盘模拟等近似实战的优秀平台;第三,“创客空间”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共享精神;第四,“创客空间”可以满足独立学院更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与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新挑战。
三、独立学院“创客空间”运行机制构建
“创客空间”的出现,可以说为广大抱有远大创新创业理想的年轻大学生们提供了一盏指路明灯。因此,独立学院应当做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潮流的改变,积极在校园内开设“创客空间”,为大学生“创客”构建优秀的造梦空间。同时应当注意到,“创客空间”建设容易,但是运营困难,真正发挥优秀作用更加困难。因此,应当构建成熟高效的独立学院“创客空间”运营机制。
(一)明确“创客空间”建设目标
独立院校的“创客空间”主要是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各种创新创业帮扶以及创业项目孵化服务。因此,独立学院的“创客空间”应当以本校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尤其是普通大学中那些具有创业梦想以及创业帮扶需要的大学生,为他们提供一个稳定、适合的沟通交流场所,通过各种创客活动,激发创新创业激情,鼓励实践,让大学生创业理想可以有一个坚实的依靠环境。
(二)有效设定“创客空间”功能定位
作为独立学院培养新一代创新创业人才的孵化基地,“创客空间”应当具有足够的功能与职能,提供各种软硬件服务支持。“创客空间”应当具有以下功能定位。第一,创业培训培养功能,这项功能应当是“创客空间”最基本的功能。通过有计划有节奏的各项培训教育活动安排,比如创业交流讲堂、创业比赛等形式,培养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创业素养。第二,创业项目孵化功能,“创客空间”同时也使交流合作的空间,应当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项目可行性研究帮扶、工商注册登记、税务业务办理、各种咨询业务等有鲜明特色的创客服务,并且提供校企融合、金融资源融合等资源合作项目,促进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快速发展。第四,硬件支持功能。可以为已经初具规模或者具有光明未来的创业企业提供办公场所以及学校级别的设备、物资、场地、器具的支持。
(三)施行“创客空间”企业化管理
应当重视“创客空间”的重要作用,成立专门的管理营运公司,负责“创客空间”的日常运作。实施“创客空间”项目化管理模式,每一个大学生创业项目也就是一个“创客空间”的具体项目,实施对应的配套服务以及一起可以给与的创业帮扶工作。“创客空间”应当具有综合管理、教学研究、创业培训、创业实训以及创业项目管理等这几个部门,按照职能进行各自的创业教育教学实践,以及培训、孵化、管理工作。
(四)健全创业项目孵化机制
对于独立学院创业项目,应当借助“创客空间”的创业孵化机制,进行各项服务、评价考核办法。要注重准入程序、入住程序、退出程序以及评估程序等程序的建立健全。
四、总结
“创客空间”的运行机制如果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就很难为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者提供有效的支持服务,因此,完善“创客空间”运行机制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朱千波.高职院校“创客空间”运行机制的建构[J].职教论坛,2015,35:27-30.
[2]王大本.“众创空间”兴起背后的创新思想研究[J].宜宾学院学报,2016,03:85-91.
[3]李蓓,刘红梅.高校创客空间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09:254-258.
[4]蔡婷,曹佳燕,石颖,雷仁杰,李建军.基于生态圈理论的混合式创客空间运作机制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6,19:37-39.
[5]汪群.众创空间创业生态系统的构建[J].企业经济,2016,10:5-9.
[6]杨建新,孙宏斌,李双寿,付志勇,顾学雍.美国高校创新教育实验室和社会创客空间考察[J].现代教育技术,2015,05:2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