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公开课的感动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ti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12月8日是我感动而又欣慰的一天,根据教研组的安排,今天是我讲公开课的日子。伴着清晨的第一遍铃声,语文组的各位教师相继进入九年级四班,简单的师生问候后,开始了公开课的教学。
  “话说战国时期最后十年,秦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相继灭诸侯国。出小诱饵钓大鱼的欺骗手段是秦王朝灭诸侯国的小伎俩。在秦惠文王时就派张仪人楚,以六百里之地许给楚怀王,条件是让楚与齐断交,结果傻头傻脑的怀王上当,导致自灭。秦襄王以十五城易赵惠王的和氏璧,结果骗局被蔺相如识破,秦襄王偷鸡不成蚀把米。这一次秦王赢政在灭韩亡魏之后,又故伎重演。想用欺骗的手段轻取安陵,安陵君与唐睢是重蹈楚怀王的故辙,还是学蔺相如与秦王以死相争呢?事态如何且听这回分解。”我的这段话一出,学生立刻表现出了好奇求索的热情。
  (评析:这个环节是激情导入,巧设悬念。通过真实的历史资料揭示课文的历史背景,又以说书者的口吻进行讲述,巧设悬念的问题,是为了激发学生急于走进文本,产生与文本对话的欲望。)
  我接着说:“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根据上节课获知的信息,用自己简洁的语言介绍故事情节,说说你的初步感知。
  学生齐声朗读课文,思考片刻后,学生纷纷举手。
  我请赛尔江起来回答,赛尔江用自己的语言较完整的复述了故事情节。
  又请张瑞起来回答,张瑞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了故事情节,我给予了鼓励。
  (评析:这个环节是走进文本,解读英雄。通过对全文的朗读,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让学生感受主人公的个性和灵魂,为本文的学习建构开端。)
  我又接着说:“对于秦王提出易地这一骗局,安陵君也看出秦王的野心,委婉的加以拒绝,就派唐睢出使秦国,意在修好。唐睢在这种斗争背景下出使秦国,肩负着国家、人民的命运,责任之重大,出使之艰难。下面让我们重点研读课文第二、三、四段,看看唐睢和秦王有什么鲜明的性格特点。请同学们依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选定角色,为英雄代言。
  学生听后立刻小声议论,纷纷举手。李鹏程有些跃跃欲试,看到此情景,我请李鹏程站起,问他要读哪个角色,他满有信心的说:“我要读秦王,”话音刚落,史鹏涛立刻站起,说:“我要读唐睢,”王文慧有点不服气地站起来说:“好角色都让你们男生选定了,那我就读旁白。”
  看着学生这么积极踊跃的态度,我很认真的说:“好,让我们平定一下情绪,酝酿一下感情,走进文本。”只见李鹏程做了一个深呼吸,捧起课本向我示意准备好了。
  我一声令下,四下一片安静,只听见三位学生绘声绘色的朗读,犹如一场精彩的演绎,我听出了秦王的盛气凌人、骄横无理,听出了唐睢的沉着干练、义正严辞。当读书声戛然而止时,一阵热烈的掌声响起,这个场面让我顿感温暖,这真是我所没有预想到得小高潮。
  我和学生针对刚才的分角色朗读,进行了朗读评价,学生提出如果李鹏程能将秦王前后的性格反差读的再分明些,特别是后面秦王的奴颜卑膝之态应再读出些讨好之味,效果会更好。
  (评析:分角色朗读的意图,是为了让学生抓住语气强化朗读,通过具体的语句分析,了解人物性格,体验人物内心世界,体会文章语言之精妙。)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主动积极,在相互启发的思维隋感中,加深了对古文言文的语感的理解,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正确评价了人物形象,同时还与古人展开心灵对话,树立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为维护祖国的利益而合生忘死的形象。领会到那种为追求理想,报效国家的精忠之士的意志。在讲解过程中,我与学生边对话,边完成了我所设计的板书,板书给学生一种一目了然、简洁而又主题鲜明的感觉。同时还能让学生根据板书对文本进行快速记忆。
  对本文的教学内容小结后,我开始了拓展思维、提升情感的环节。
  “中国的历史上,像唐睢这样‘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凛然正气的布衣之士有很多,让我们打开时空隧道,搜索英雄志士,进行评古论今,传唱英雄。”学生立刻进入了思索、探究、交流的氛围中。片刻后,学生纷纷举手。
  盖天力说:“岳飞是精忠报国的典范,‘还我河山’的话语在我耳边萦绕。”
  薛亮说:“文天祥他是一位威武不能屈的志士,他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让世人永叹!”
  王梦说:“林则徐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他用虎门销烟证实了自己的浩然正气。”
  “刘胡兰……”
  李邦强:“新疆7·5事件中,献身使命的忠诚卫士万金剐叔叔。”
  (评析:就这样我们随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评古论今,传唱着英雄事迹。在这个评古论今,传唱英雄环节中学生展示了他们丰富的积累资源,将由作品生成的思索延伸到实际生活中,结合实际进行谈古论今,传唱英雄事迹,启迪思想。)
  当学生稍有平静时,我准备进行课堂总结,突然史鹏涛举手,轻声喊道:“老师,我”,我感到疑惑,“怎么了,有什么问题了”,我用眼睛询问着这个一向认真、好学的史鹏涛。只见他缓缓站起,略带羞涩,但骨子中却透出一股刚气,站直身,看着我说:“老师,同学们,我想宣誓。“宣誓?”此时,我真是满心的疑惑,看看学生也是疑惑,再看看史鹏涛却是一脸的认真,我点头示意。史鹏涛诚恳的说:“学了这篇课文,认识唐睢这些英雄人物,我内心有一股冲动,我要宣誓。”他举起右手齐眉,用稍带磁性的男子汉声腔说道:“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儿女,无论何时,何地,我绝不背弃我的祖国,宣誓人史鹏涛。”我的双眼湿润了,激动地内心无法言语,只听学生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平定了一下情绪,走下了讲台(由于听课教师坐在学生中间,我无法靠近史鹏涛)对史鹏涛说:“谢谢你,史鹏涛。老师真想过去抱抱你。”史鹏涛轻笑了一下,他的同桌黄皖乐站起来说:“老师,我替你抱抱他。”只见黄皖乐很认真、很友好地拥抱了一下史鹏涛。此时此刻,我真是既感动又欣慰,我还能说什么呢?看来这些孩子真是长大了,将来定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时间已不容我多说,精心设计而又熟记于心得结束语在此时已显得苍白无力,只化作一句话:“让我们铭记誓言,做一个绝不背弃祖国的人。”
其他文献
一提到美的教育,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美术课、音乐课,似乎只有美术课和音乐课才能提升学生审美的境界!其实美的教育并不等同于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只是美育的一个方面,一种手段!美的教育并不注重掌握技术的精湛程度,而在于获得一种美的感觉,体验一种美的情怀,进入一种美的境界,最终孕育一种美的精神!美育的价值和美育的活动比传统美育的概念深刻的多!那么,在物理课的教学当中如何渗透美的教育呢?  1、创造美的情境引入
摘要 笔者基于多年教学经验,借本文讨论研究性学习的问题的要素分为二个部分:(1)初始状态:对问题做出给定条件或事先描述的状态;(2)目标状态:确定所要希望达到的状态。  关键词 研究型 学习 初始状态 目标状态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通过一系列自主的探索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取得知识和应用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载体,研究性学习主要围绕着
[摘要]对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问题,本文首先从课件制作方面阐述了信息技术的利用,然后介绍了通过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介绍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最后指出,运用信息技术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引言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要改变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进行多媒体教学,用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0)06-0143-01  摘要:实践是认识的源泉。通过实践,可使学生直接体验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小学数学的新课标将先前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改为"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重点强调学生解决问题是一个探索过程,而不是一个简单地用现成的模式解决问题的过程。  关键词:小学数学 实践能力 培养方法  新的
[摘要]随着小班化教学的推行,英语教学要以此为契机,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利用小班化教学的优势,共同进步。  [关键词]小班化 优势 合作学习 学困生 共同进步    随着教育新政的实施,小班化的教学在逐步推进。在小班中学生实践的机会可以达到多次,任何一位学生都不会成为盲点。中国学生是在缺乏语言环境下学习英语的,课堂上的实践是很重要的。而小班化的推行则弥补了这个不足。老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使学生几
【摘 要】本文分析了“暂时”和“一时”在语义和句法方面的特点,并对二者进行了对比。指出了“暂时,t和“一时”可互换两个条件。  【关键词】暂时 一时 短暂性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暂时”的释义是“短时间之内”,对“一时”的释义有4个义项,其中一个是“短时间,暂时”。也就是说词典往往是用“暂时”来注释“一时”。汉语教材中对这两个词的解释也大多参照词典的注释。的确,二者有时可以互换。    1、
【摘 要】德育始终是学校工作的重心,也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难点。要克服这一难题,可以通过学生亲身体验的感恩教育、班会、思想品德课和活动课等形式,激发学生道德情感、使学生产生共鸣、形成道德认知,最后达到知行统一,这可能是打造和谐校园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体验德育 和谐校园    学校德育问题至今仍是一个学校教育中的头等大事,也是教育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多年来,专家和教师围绕德育问题的“实效性”等问题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曾经和谐的校园旋律却发出了刺耳的噪音:不断低龄的校园暴力,越发低俗的课间交流,愈加荒唐的行为习惯……静下心来,您是否有同感?今天匪夷所思的现象究竟是哪个环节导致的呢?学生眼里,见到老师打招呼,看到纸屑捡起来,参加集会不喧哗……凡此种种都是些繁文缛节。因为“恶小”所以“为之”。我们的老师也似乎依然信奉着“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在三尺讲台上努力耕耘,期盼着金榜题名者皆为自家桃李。忽视了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特点,在语文课堂上已被演绎得淋漓尽致,有的甚至成为“史家之绝唱”,而要在语文教学中张扬“人文精神”,打造“人文”精品,尚需语文界同仁寻求更多的新渠道。  人文精神,应该是一种全面的关怀,尤其应该对人的价值取向、潜能开发、灵魂塑造、身心愉悦等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进行关怀与探索,而教师就应该不失时机地体现这种关怀,我以为,
【摘要】《乡愁》这首诗主要通过四个意象的描绘来表达诗人恋母、恋妻、哭娘、思国的复杂感情。本教学设计运用新课程理念,采用阅读讨论式教学法,抓住关键问题和重点词语分析来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把阅读权真正还给了学生。  【关键词】《乡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赏析诗中的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所承载的诗人不同的思念之情;  2、体会“一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