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基本上是一种外在灌输型的教育,受教育者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很容易处在被动接受的位置,这样就易感到枯燥、抽象、乏味。运用美学的观点和态度、美育的方法和途径,将美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去,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美 渗透 思想政治教育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5-057-01
美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它产生于人类创造历史的伟大活动,产生于自然人化、人化自然的双向运动中。马克思主义美学认为,美是人在实践活动中发展形成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在感性活动中对象化的成果。人类实践在遵循普遍的自然律(即真)的同时,也遵循主体内在的要求和主体自身的尺度(即善),美就是这种合规律性、合目的性活动的积极成果,是真善的统一,它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美也是一个尺度,它不仅反映了主体的发展水平,也反映了人类实践及人类历史的发展程度。由此可见,美是人类文明的标尺和象征。
美及美学的这些特征,决定了它具有最广泛的群众性和应用性,其生命力正在于具体应用之中。实践性的品格正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本质特征。面对客观事物,它关注的是“按照美的规律去塑造物体”;面对主观世界,它关注的是人的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它要依托美育、培育一代社会主义新人。所以,对思想政治工作者来说,美学的观点和态度、美育的方法和途径,是不可缺少的。
一、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相渗透
1、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是相互融合的。美育从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角度,通过审美实践活动,培养人们正确的审美观,健全人们审美心理结构,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思想政治教育是为提高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觉悟和能力而进行的教育活动,它主要是为了解决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问题。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必定体现着自己的意志、道德和审美理想,以及对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认识的和谐统一,即真、善、美的统一。由此可见,审美观是世界观的一部分,正确的审美观有助于正确的世界观的形成,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也有助于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也就是说,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是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的。
2、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情感上是相互沟通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理性教育,但这并不代表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是不起作用的,恰恰相反,为了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我们必须借助情感的力量。情感是沟通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桥梁,有了这样的桥梁,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就能相互渗透、相得益彰。
3、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作用上是相互促进的。美育的趣味性原理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克服思想政治教育易使人感到枯燥乏味的缺点。美育的社会协调、人际沟通功能还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战斗力、凝聚力。思想政治教育对美育也同样有促进作用。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决定和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人们的政治理想、道德理想、道德观念也会对人们的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审美趣味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加强美的渗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1、作为感性教育的美育有利于解决人们实际生活中存在的思想问题,也有利于培养人们爱国主义情怀,升华人的精神境界。美育是针对人的感性来进行的教育,它通过引导来完善人性,塑造健康的人格,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
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到,只有在受教育者的情感需要得到满足时,才会对教育者的说理采取接纳的态度。
2、作为人格教育的美育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格力量的充分发挥。完满的人格其实质就是人的真善美三种内在品质的和谐统一。在诸项人格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是核心,它是人格教育的一支主导力量。我们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在塑造人格的主要作用的同时,并不能否认和抹杀其它教育形式的作用,正相反,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与其它人格教育形式相互融合和渗透,才能真正塑造出完整而和谐的人格。
美育,由于主要以美的手段对人实施情感教育,着眼于人的个性心理发展的完整性、平衡性与和谐性,通过美的观照,使人产生共鸣,促进人格美的升华,所以它最能以“情”感人,以“情”育人,激发人们以极大的热情和乐趣去追求真善美。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格形象教育其实是与美育中具体可感的形象教育一脉相通的。艺术美在人格教育中的作用尤为突出。艺术中的典型化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的典型形象都具有高尚的情操和崇高的道德风尚。
3、作为趣味教育的美育有助于增强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性。思想政治教育基本上是一种外在灌输型的教育,受教育者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很容易处在被动接受的位置,这样就易感到枯燥、抽象、乏味。美育对受教育者则有很强的吸引力,能够使受教育者始终对审美欣赏与与创作保持浓厚的兴趣。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通过美的欣赏引导,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更易为人们所接受,也容易收到好的效果。将审美的趣味性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就能够激发受教育者的兴趣和能动性,使受教育者积极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从而将外在灌输型教育与内在启动型教育结合起来,使教育效果得到提高。
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学美学、懂美学。在人的一生不断追求美、创造美的过程中,善用“美”,活用“美”,寓教育于美的形象之中,寓教育于美的享受之中,这样才能切实有效地引起受教育者的共鸣,以达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郭定国.青年人生美学[M].北京:作家出版社 1998
[2]杜卫.美育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关键词:美 渗透 思想政治教育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5-057-01
美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它产生于人类创造历史的伟大活动,产生于自然人化、人化自然的双向运动中。马克思主义美学认为,美是人在实践活动中发展形成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在感性活动中对象化的成果。人类实践在遵循普遍的自然律(即真)的同时,也遵循主体内在的要求和主体自身的尺度(即善),美就是这种合规律性、合目的性活动的积极成果,是真善的统一,它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美也是一个尺度,它不仅反映了主体的发展水平,也反映了人类实践及人类历史的发展程度。由此可见,美是人类文明的标尺和象征。
美及美学的这些特征,决定了它具有最广泛的群众性和应用性,其生命力正在于具体应用之中。实践性的品格正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本质特征。面对客观事物,它关注的是“按照美的规律去塑造物体”;面对主观世界,它关注的是人的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它要依托美育、培育一代社会主义新人。所以,对思想政治工作者来说,美学的观点和态度、美育的方法和途径,是不可缺少的。
一、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相渗透
1、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是相互融合的。美育从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角度,通过审美实践活动,培养人们正确的审美观,健全人们审美心理结构,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思想政治教育是为提高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觉悟和能力而进行的教育活动,它主要是为了解决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问题。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必定体现着自己的意志、道德和审美理想,以及对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认识的和谐统一,即真、善、美的统一。由此可见,审美观是世界观的一部分,正确的审美观有助于正确的世界观的形成,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也有助于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也就是说,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是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的。
2、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情感上是相互沟通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理性教育,但这并不代表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是不起作用的,恰恰相反,为了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我们必须借助情感的力量。情感是沟通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桥梁,有了这样的桥梁,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就能相互渗透、相得益彰。
3、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作用上是相互促进的。美育的趣味性原理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克服思想政治教育易使人感到枯燥乏味的缺点。美育的社会协调、人际沟通功能还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战斗力、凝聚力。思想政治教育对美育也同样有促进作用。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决定和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人们的政治理想、道德理想、道德观念也会对人们的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审美趣味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加强美的渗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1、作为感性教育的美育有利于解决人们实际生活中存在的思想问题,也有利于培养人们爱国主义情怀,升华人的精神境界。美育是针对人的感性来进行的教育,它通过引导来完善人性,塑造健康的人格,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
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到,只有在受教育者的情感需要得到满足时,才会对教育者的说理采取接纳的态度。
2、作为人格教育的美育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格力量的充分发挥。完满的人格其实质就是人的真善美三种内在品质的和谐统一。在诸项人格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是核心,它是人格教育的一支主导力量。我们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在塑造人格的主要作用的同时,并不能否认和抹杀其它教育形式的作用,正相反,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与其它人格教育形式相互融合和渗透,才能真正塑造出完整而和谐的人格。
美育,由于主要以美的手段对人实施情感教育,着眼于人的个性心理发展的完整性、平衡性与和谐性,通过美的观照,使人产生共鸣,促进人格美的升华,所以它最能以“情”感人,以“情”育人,激发人们以极大的热情和乐趣去追求真善美。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格形象教育其实是与美育中具体可感的形象教育一脉相通的。艺术美在人格教育中的作用尤为突出。艺术中的典型化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的典型形象都具有高尚的情操和崇高的道德风尚。
3、作为趣味教育的美育有助于增强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性。思想政治教育基本上是一种外在灌输型的教育,受教育者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很容易处在被动接受的位置,这样就易感到枯燥、抽象、乏味。美育对受教育者则有很强的吸引力,能够使受教育者始终对审美欣赏与与创作保持浓厚的兴趣。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通过美的欣赏引导,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更易为人们所接受,也容易收到好的效果。将审美的趣味性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就能够激发受教育者的兴趣和能动性,使受教育者积极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从而将外在灌输型教育与内在启动型教育结合起来,使教育效果得到提高。
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学美学、懂美学。在人的一生不断追求美、创造美的过程中,善用“美”,活用“美”,寓教育于美的形象之中,寓教育于美的享受之中,这样才能切实有效地引起受教育者的共鸣,以达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郭定国.青年人生美学[M].北京:作家出版社 1998
[2]杜卫.美育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