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就业形式分析与研究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cy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分析了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探讨了目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重视就业工作;优化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动手、创新能力培养等措施。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毕业生 就业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5-048-01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以培养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该专业学生要学习的内容涉及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知识,毕业后适合担任电子工程师,设计开发一些电子、通信器件;软件工程师,设计开发与硬件相关的各种软件;项目主管,策划一些大的系统,这对经验、知识要求很高;还可以继续进修成为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等。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及人们日常生活等都与电子信息技术有着紧密的联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有着广泛的就业前景。
  一、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就业现状
  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我国是非常迅速的,特别是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电子技术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巨大的作用。在这种全面开展电子信息技术的环境下,尤其是在经历了金融危机,当前全球经济好转的情势下,企业对电子信息专业学生的需求量在急剧上升。各高校相继开设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这一专业也成为招生专业中最热门专业之一,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人数也达到了一定规模。
  在如此好的环境下,按道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应该是很好的,但据调查,远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好,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作为培养人才的源地,高校应该思考这个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该重视这个问题,如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不小的难题。
  二、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首先,课程设置过于老旧,跟不上当前电子技术发展的需要。高校目前开设的课程还是以模拟单元电路、小规模数字集成电路为主,与当前电子技术的大规模集成电路背离,导致学生在应聘工作时普遍感觉到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一点也用不上,一切要从头再来。所以高校一定要走出去,把企业对学生的要求摸清楚,提高教育教学环节质量,研究出新的培养模式,满足社会对电子技术人才的需要。
  其次,实践课程开设不足,设备陈旧。目前提供的电子实验设备过于机械化,学生在实验课上不能很直观地与课堂所学的原理联系起来。只是机械地将接线头从一个插口接到另一个插口。所开设的实验大部分是以验证性为主,不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创新等方面更是不足,进而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上无法正真体现。
  再次,在用人环境上,绝大多数企业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的招聘都采用“经验准入”门槛过高,动则要求求职者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2-3年)。而这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是无法获得的,社会上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方面的资格认证相对来说还不成熟,没有完整的体系,无法准确的考察毕业生的动手能力,使得企业也无从得知毕业生的真正水平,因此企业只能通过有限制门槛的招聘方式进行人才的选拔。
  最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就业区域很受限制。以江苏为例,全省的电子企业都在苏南,苏中、苏北要不没有,要不就是规模很小,发展潜力有限。绝大多数应届毕业生需要背井离乡。这也限制了一部分毕业生不能很快找到工作。
  三、 解决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建议
  首先,要提高对就业工作的认识。学院领导应高度重视,把就业工作纳入学院的重要议事日程,建立明确的责任目标,加强人员配备和条件保障。要深入班级进行具体指导,深入学生,有针对性的开展就业指导,将就业政策与形势真正明确落实到每一位毕业生。要加强制度建设,着重建立和完善就业工作领导责任制、岗位责任制、奖惩制度等。
  其次,重视培养模式改革。学生在校期间,一定要做好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工作,让他们在学习的工程中有明确的目标。让他们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该学什么,该如何强化自己的专业能力;在课程设置上,要充分做好调研,依据企业现在和将来的实际需要,做出准确的定位,没有用处的课程要大胆删除,优化课程体系,真正突出自身的办学特色。
  最后,要注重学生动手、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成立一些电子制作兴趣小组。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和省级的大学生电子制作大赛。近年来,凡是参加过此类大赛的学生在找工作的工程中无疑是对自己实力与能力的最好的证明。
  四、 总结
  当前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就业难越来越成为一个普遍的问题。我们要在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上面下功夫。要逐步实现对学生个性化、针对性的指导。加强就业方向的引导,鼓励学生多渠道就业、优化就业结构;坚持就业导向和服务宗旨,调整专业教学计划,重视课程改革、学生培养模式改革。加大实验课程比例,扩大实验室开放力度,提高学生动手、创新能力,切实做到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竞争能力,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企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开源.电子商务专业就业形式分析与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09.6
  [2]侯义锋,吴燕端,邹木春,郑瑶,姚高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就业的研究和实践[J].科技信息
  [3]马飞,俞忠山,夏祥鹤.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9.3
  [4]李志明.高校毕业生就业与社会稳定分析[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1
  [5]张伟.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的思考[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9.2
  [6]刘毅.关于高校学生就业工作的创新与思考[J].教育长廊.2009.3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国大学生普遍存在浪费金钱、盲目消费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因为缺乏一定的“财商”教育。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国大学生“财商”存在的问题,剖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提高大学生“财商”的教育对策和途径。  中图分类号:G4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5-035-01     美国人罗伯特撰写的畅销书《富爸爸·穷爸爸》让“财商”似乎在一夜之间成为了最时髦的概念。在
摘 要:定向运动是一项新兴的体育项目,深受大中小学生的喜爱,但场地设施的准备是开设这个项目的瓶颈,本文是自己在工作中的体会,为他人在定向运动场地的开发中提供参考。   关键词:定向运动 体育  中图分类号:G81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5-036-01     高校的运动场馆,经过近十年来的快速建设,已经达到相当的规模,但随着招生人数的增加,各校的运动场地仍显不
摘 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的具体途径,一是将热情讴歌和大力弘扬“道德模范”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主旋律,二是将舆论抨击与道德鞭笞“假、丑、恶”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前进动力,三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制度保障,四是建设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制度作为公民道德建设成长的沃土。  关键词:公民道德建设 道德模范 依法治国 以德治国 实施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在我国上市公司中,高管薪酬畸高问题、高管与员工收入分配的不合理现象、同行业内高管薪酬差异的扩大现象均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限薪令政
近年来,上世纪90年代进入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CSR)日益受到理论界和企业界的关注,社会责任运动蓬勃发展。但总体来说,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还处在起步的阶段,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在实
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进,居民收入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增长。因此,大多数群众不再仅仅满足于温饱问题的解决,而是试图获取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现在,人们不再愿意总是留守家中或仅
摘要:本文通过调研总结我校开展艺术教育状况,结合艺术教育在我国理工科高校开展的现状、重要性、取得的一些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弱势群体的艺术教育和将艺术教育与就业有机的结合、应用网络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艺术教育等几个方面来分析优化理工科学校艺术教育的措施。  关键词:理工科 高等学校 艺术教育 优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
企业社会责任这一课题,起源于20 世纪初美国的企业利益相关者的理念,是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相协调的一种思想。该理论是个颇具争议性和现实性的课题。一方面由于与传统的企业主
摘 要:论文分析了本科毕业生的特征和课程设计课程的特点。提出了一种由案例获取知识点-诱发任务-在任务驱动下进行学习的教学模式;给出了此教学模式下任务设置、教学过程设计的方法;指明了此教学模式中的注意事项。旨在培养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关键词:任务驱动 教学模式 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5-044-01     开
摘 要:2003年国家颁布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2004年,山东、宁夏、广东、海南4省区作为全国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首批实验区进入实验。新课改是一种从培养目标、教育理念,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全方位变革。新课改强调教学中学生学习主体的重要作用,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方式。但是,教学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并不意味着要淡化或削弱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