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云南省边疆地区中小学校的教师队伍面临着许多的挑战,还不完全适应素质教育的需求,因此,对云南省边疆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云南省边疆学校的实际出发,分析制约边疆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原因,并从更新教师教育观念、发挥政府职能、完善教师培训体系、构建合理的教学科研团队、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等方面为边疆学校的教师专业化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边疆 中小学教师 专业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5-046-02
一、问题的提出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教师教育所需要努力的方向。教师专业化的可持续发展,是在新形势下,党和社会对教师提出的新型要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有了新的飞跃——从单纯以经济增长为目标的经济建设为中心,向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的综合发展转变;从以物为本的发展,向以人为核心的全面可持续的发展转变。这一转变,要求教师承担起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与,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得以发展的持续动力。
此外,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自身的专业化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业务能力,实现专业发展。云南省作为多民族边疆省份,位于我国西部不发达地区,边邻南亚、东南亚国家等发展中国家,对于边疆的中小学校来说,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等因素,教师专业化的可持续发展受到极大的制约和挑战。因此,本文从云南省边疆中小学校的实际出发,分析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可持续发展受到制约的原因,提出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可持续发展的应对策略,从而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教师专业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理论参考和依据。
二、边疆中小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边疆地区环境阻碍中小学校教师专业化可持续发展
1、自然环境。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除汉族外,有一定聚居区的有25个民族,具有平面分布以边疆为主、垂直分布以山区为主两个明显特征。这类多民族的边疆山区学校所出的复杂环境,对教师自身的专业化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自然环境复杂性和种种不利的因素,使教师专业化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许多难以克服的、不容忽视的困难。
2、社会环境。作为边疆地区的学校,在整个国民教育系统中属于“弱势群体”,面临着社会经济发展滞后、教育投入不足、教育手段落后、信息化程度低等问题。另外,这些学校直接肩负着培养边疆地区社会公民的任务,这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均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边疆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任重而道远。
(二)缺乏自我专业化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观念
由于边疆地区经济水平相对较低、信息传递缓慢,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容易出现滞后,许多新的教学观、、课程观、学生观难以得到理解和运用,新课改对教师提出的新角色、高要求也难以得到落实。这种教师自我专业化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观念的缺乏,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教师队伍存在一定的问题
1、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我国对教师的学历要求普遍偏低,但仍然有部份教师未达到最低学历要求,这种现象在边疆地区的学校中更为常见。云南省边疆地区中小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较为滞后,教师学历偏低,初中学校教师大部分是中等师范生,小学教师大部分是民办教师转正,代课教师比例较高,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师范训练。
2、教师业务素质不达标。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边疆中小学校反映出教师素质普遍偏低的问题,这类教师主要表现为缺乏教学技能技巧,缺乏教学研究能力,不能胜任教学
3、教师知识能力不胜任。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传递多元化的社会,学生对知识多元化的要求,决定了教师知识结构的多元化,教师仅具备某一方面专业知识已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目前,边疆中小学校教师知识面狭窄、知识陈旧且更新缓慢,这些都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
4、教师流失现象严重。目前,在全国范围内,不论是高等院校,还是中等学校或初等学校,都普遍存在着学校教师流失的问题。其流失主要表现为单向活动,即由贫困地区向本地区中心城镇流动,由内地向沿海流动,有公办学校向民办学校流动。云南省作为边疆区域,教师的流失问题尤为严重,特别是以绿春、元阳、金平等边境区域为代表的边疆学校,教师的流失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不仅造成了整个学校师资的紧缺和教师结构的混乱,同时也导致了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受到严重的阻碍,从而严重影响了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
(四)相关的管理制度不健全
1、缺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政策、措施。在云南边疆地区的中小学校中,由于教育观念落后、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学校的管理制度十分不健全。大部分的学校不能实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没有合理的考核评价制度、奖惩制度、以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这些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与教学积极性,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可持续发展。
2、缺乏建立教师培训体系。教师培训是教师专业化可持续发展的最直接、最重要的途径,建立合理的、完善的教师培训体系,对教师专业化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教师专业化发展存在最大的问题,就是职前、职中、职后培训相脱节,这一现象在云南边疆地区的中小学校尤为严重。这些地区的职前培训严重缺乏,由于缺乏经费,无法对教师进行进一步的培训,从而使教师的知识水平停止不前,最终将落后于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因此,建立科学的、完善的教师培训体系是云南边疆地区教师专业化可持续发展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四、对策研究
(一)更新教师教育观念
教师教育的观念对学校的教学和管理起着重要的指导和统领作用,作为一个现代教育管理者、承担者的教师,必须转变和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认识到自身肩负着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人才的使命,然而,只有自身不断加强业务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具备创新精神、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才能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研究,揭示教育规律,为现代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二)发挥政府职能
对于边疆地区学校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来说,由于受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较大,发挥政府的职能进行调控就显得尤为重要。政府需要转变职能,加强对地方实际情况的考虑,加大教育经费倾斜政策的力度,特别是对教师的扶贫力度。建立教师保障机制,保障教师的工资、医疗、保险等福利,确保教师全身心投入教育工作中;建立教师激励机制,鼓励加强自身学习,确保教师知识能力满足社会要求,从而实现边疆学校教师专业化的可持续发展。
(三)完善教师培训体系
高质量的教师是保证受教育人群接受优质教育的重要条件,对于边疆地区学校的教师来说,提高教师的质量,最有效、最简洁的途径就是建立和完善职前、职中、职后相衔接的教师培训体系。
1、职前培训。我国对新教师上岗有明确的规定,见习期一年。为了把好入口关,应该使见习期真正发挥作用。针对新教师,应制定新教师上岗的统一标准和见习期教师培养计划、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及评价和考核机制,明确辅导员的职责,而且还应对担任辅导员任务的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
2、职中培训。职中培训,也称为是新教师过渡期。针对目前边疆地区学校的实际现状,为使边疆地区学校的教师尽快适应该学校的实际工作,有必要建立一套比较完备的教师培训体系和机制。在这一阶段,要给新教师提供支持、并且监督和评估他们的教学技能是否达到要求。普遍采用的办法是“导师制”,发挥老教师的作用,实现因材施“培”,“导”学相长。在国外,这一时期提供的培训内容主要有:接受理论和实践的培训;接受同事的关怀和指点;接受评估,通过评估肯定新教师的进步并随时解决他们遇到的困难;如何备课、如何课堂管理、如何评价学生、如何搞好人际关系(主要包括与学生家长如何打交道,以及掌握学校管理的基本知识等)。
3、职后培训。职后培训,也称为是校本培养期。由于边疆地区学校与非边疆地区学校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边疆学校因地制宜的探索校本培养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一时期,边疆地区的学校应目标明确、要求具体、措施得力,加强每个教师专业成长的统一规划。应把工作重点放在对现有小学教师的业务培训上,着眼于教师职业的发展,关注与教师职业发展有关的观念、知识、技能,关注教师现有的工作绩效与组织变革和外在环境变化的要求达到的绩效之间的差距。应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短期培训与正规培训相结合;脱产、半脱产与在职相结合;报考成人大、中专与中心学校、专题讲座与培训班、观摩与讨论相结合;采取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多种层次对教师进行全面培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
(四)注重构建合理的教学科研团队
对于边疆地区的中小学校来说,教学科研带动学习,用研究的方式促进教师真正落实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加强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教学科研带动实践,中小学教师处在教学的第一线,便于获得一手资料进行理论研究,并且可以用研究的成果指导实践;教学研究带动反思,通过理论研究与实际运用的结合,中小学教师可以从中找到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从而加强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因此,构建合理的教学科研团队,不仅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可持续发展,还有利于保证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学科建设水平的持续提高,更有利于学校保持一个积极进取的、奋发向上的氛围。
(五)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
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可以使每个教师明确自己的目标、责任、权利,并能真正得以实施,是教师专业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驱力。边疆地区的学校应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原则,制定和完善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这一考核体系至少由三个环节构成:第一,绩效设定。这是一个以计划为主的环节,教师根据所确定的目标、重点内容、进度监控等要素,对自己的目标和职责做出一份个人计划,这份个人的计划是以后检查评估的重要依据。第二,绩效监控。这是属于绩效考核管理的核心部分,学校督导根据教师的行为表现、课堂观察等等,给予一定的参考依据。第三,绩效评定。这是以评估为主的环节,教师与考核人共同根据预定的目标和任务,对教师在绩效监控过程中所作所为进行全面的考核与评定。
参考文献:
[1] 刘洁.谈我国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策略.[J]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9(7-9)
[2] 印义炯 杨斌.贫困农村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2009(4-115)
[3] 郭黎岩 王元. 高素质专业化中小学教师的培养.[J]中国教育学刊 2008(5-013)
Abstract: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 in the border areas of Yunnan Province face many challenges, which is not fully meet the demand of quality education. Therefore,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study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specialization for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 in the border areas of Yunnan Province. This study uses the reality of the frontier school in Yunnan Province as the starting point to analyze reasons of restricting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Besides, it provides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specialization in the frontier school form these aspects of updating the concept of teacher education, exerting the government functions, improving teacher training system, establishing the reasonable team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building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performance appraisal system.
Keywords: FrontierPrimary and secondary teachers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关键词:边疆 中小学教师 专业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5-046-02
一、问题的提出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教师教育所需要努力的方向。教师专业化的可持续发展,是在新形势下,党和社会对教师提出的新型要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有了新的飞跃——从单纯以经济增长为目标的经济建设为中心,向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的综合发展转变;从以物为本的发展,向以人为核心的全面可持续的发展转变。这一转变,要求教师承担起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与,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得以发展的持续动力。
此外,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自身的专业化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业务能力,实现专业发展。云南省作为多民族边疆省份,位于我国西部不发达地区,边邻南亚、东南亚国家等发展中国家,对于边疆的中小学校来说,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等因素,教师专业化的可持续发展受到极大的制约和挑战。因此,本文从云南省边疆中小学校的实际出发,分析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可持续发展受到制约的原因,提出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可持续发展的应对策略,从而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教师专业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理论参考和依据。
二、边疆中小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边疆地区环境阻碍中小学校教师专业化可持续发展
1、自然环境。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除汉族外,有一定聚居区的有25个民族,具有平面分布以边疆为主、垂直分布以山区为主两个明显特征。这类多民族的边疆山区学校所出的复杂环境,对教师自身的专业化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自然环境复杂性和种种不利的因素,使教师专业化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许多难以克服的、不容忽视的困难。
2、社会环境。作为边疆地区的学校,在整个国民教育系统中属于“弱势群体”,面临着社会经济发展滞后、教育投入不足、教育手段落后、信息化程度低等问题。另外,这些学校直接肩负着培养边疆地区社会公民的任务,这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均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边疆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任重而道远。
(二)缺乏自我专业化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观念
由于边疆地区经济水平相对较低、信息传递缓慢,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容易出现滞后,许多新的教学观、、课程观、学生观难以得到理解和运用,新课改对教师提出的新角色、高要求也难以得到落实。这种教师自我专业化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观念的缺乏,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教师队伍存在一定的问题
1、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我国对教师的学历要求普遍偏低,但仍然有部份教师未达到最低学历要求,这种现象在边疆地区的学校中更为常见。云南省边疆地区中小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较为滞后,教师学历偏低,初中学校教师大部分是中等师范生,小学教师大部分是民办教师转正,代课教师比例较高,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师范训练。
2、教师业务素质不达标。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边疆中小学校反映出教师素质普遍偏低的问题,这类教师主要表现为缺乏教学技能技巧,缺乏教学研究能力,不能胜任教学
3、教师知识能力不胜任。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传递多元化的社会,学生对知识多元化的要求,决定了教师知识结构的多元化,教师仅具备某一方面专业知识已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目前,边疆中小学校教师知识面狭窄、知识陈旧且更新缓慢,这些都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
4、教师流失现象严重。目前,在全国范围内,不论是高等院校,还是中等学校或初等学校,都普遍存在着学校教师流失的问题。其流失主要表现为单向活动,即由贫困地区向本地区中心城镇流动,由内地向沿海流动,有公办学校向民办学校流动。云南省作为边疆区域,教师的流失问题尤为严重,特别是以绿春、元阳、金平等边境区域为代表的边疆学校,教师的流失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不仅造成了整个学校师资的紧缺和教师结构的混乱,同时也导致了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受到严重的阻碍,从而严重影响了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
(四)相关的管理制度不健全
1、缺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政策、措施。在云南边疆地区的中小学校中,由于教育观念落后、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学校的管理制度十分不健全。大部分的学校不能实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没有合理的考核评价制度、奖惩制度、以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这些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与教学积极性,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可持续发展。
2、缺乏建立教师培训体系。教师培训是教师专业化可持续发展的最直接、最重要的途径,建立合理的、完善的教师培训体系,对教师专业化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教师专业化发展存在最大的问题,就是职前、职中、职后培训相脱节,这一现象在云南边疆地区的中小学校尤为严重。这些地区的职前培训严重缺乏,由于缺乏经费,无法对教师进行进一步的培训,从而使教师的知识水平停止不前,最终将落后于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因此,建立科学的、完善的教师培训体系是云南边疆地区教师专业化可持续发展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四、对策研究
(一)更新教师教育观念
教师教育的观念对学校的教学和管理起着重要的指导和统领作用,作为一个现代教育管理者、承担者的教师,必须转变和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认识到自身肩负着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人才的使命,然而,只有自身不断加强业务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具备创新精神、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才能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研究,揭示教育规律,为现代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二)发挥政府职能
对于边疆地区学校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来说,由于受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较大,发挥政府的职能进行调控就显得尤为重要。政府需要转变职能,加强对地方实际情况的考虑,加大教育经费倾斜政策的力度,特别是对教师的扶贫力度。建立教师保障机制,保障教师的工资、医疗、保险等福利,确保教师全身心投入教育工作中;建立教师激励机制,鼓励加强自身学习,确保教师知识能力满足社会要求,从而实现边疆学校教师专业化的可持续发展。
(三)完善教师培训体系
高质量的教师是保证受教育人群接受优质教育的重要条件,对于边疆地区学校的教师来说,提高教师的质量,最有效、最简洁的途径就是建立和完善职前、职中、职后相衔接的教师培训体系。
1、职前培训。我国对新教师上岗有明确的规定,见习期一年。为了把好入口关,应该使见习期真正发挥作用。针对新教师,应制定新教师上岗的统一标准和见习期教师培养计划、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及评价和考核机制,明确辅导员的职责,而且还应对担任辅导员任务的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
2、职中培训。职中培训,也称为是新教师过渡期。针对目前边疆地区学校的实际现状,为使边疆地区学校的教师尽快适应该学校的实际工作,有必要建立一套比较完备的教师培训体系和机制。在这一阶段,要给新教师提供支持、并且监督和评估他们的教学技能是否达到要求。普遍采用的办法是“导师制”,发挥老教师的作用,实现因材施“培”,“导”学相长。在国外,这一时期提供的培训内容主要有:接受理论和实践的培训;接受同事的关怀和指点;接受评估,通过评估肯定新教师的进步并随时解决他们遇到的困难;如何备课、如何课堂管理、如何评价学生、如何搞好人际关系(主要包括与学生家长如何打交道,以及掌握学校管理的基本知识等)。
3、职后培训。职后培训,也称为是校本培养期。由于边疆地区学校与非边疆地区学校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边疆学校因地制宜的探索校本培养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一时期,边疆地区的学校应目标明确、要求具体、措施得力,加强每个教师专业成长的统一规划。应把工作重点放在对现有小学教师的业务培训上,着眼于教师职业的发展,关注与教师职业发展有关的观念、知识、技能,关注教师现有的工作绩效与组织变革和外在环境变化的要求达到的绩效之间的差距。应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短期培训与正规培训相结合;脱产、半脱产与在职相结合;报考成人大、中专与中心学校、专题讲座与培训班、观摩与讨论相结合;采取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多种层次对教师进行全面培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
(四)注重构建合理的教学科研团队
对于边疆地区的中小学校来说,教学科研带动学习,用研究的方式促进教师真正落实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加强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教学科研带动实践,中小学教师处在教学的第一线,便于获得一手资料进行理论研究,并且可以用研究的成果指导实践;教学研究带动反思,通过理论研究与实际运用的结合,中小学教师可以从中找到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从而加强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因此,构建合理的教学科研团队,不仅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可持续发展,还有利于保证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学科建设水平的持续提高,更有利于学校保持一个积极进取的、奋发向上的氛围。
(五)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
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可以使每个教师明确自己的目标、责任、权利,并能真正得以实施,是教师专业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驱力。边疆地区的学校应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原则,制定和完善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这一考核体系至少由三个环节构成:第一,绩效设定。这是一个以计划为主的环节,教师根据所确定的目标、重点内容、进度监控等要素,对自己的目标和职责做出一份个人计划,这份个人的计划是以后检查评估的重要依据。第二,绩效监控。这是属于绩效考核管理的核心部分,学校督导根据教师的行为表现、课堂观察等等,给予一定的参考依据。第三,绩效评定。这是以评估为主的环节,教师与考核人共同根据预定的目标和任务,对教师在绩效监控过程中所作所为进行全面的考核与评定。
参考文献:
[1] 刘洁.谈我国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策略.[J]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9(7-9)
[2] 印义炯 杨斌.贫困农村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2009(4-115)
[3] 郭黎岩 王元. 高素质专业化中小学教师的培养.[J]中国教育学刊 2008(5-013)
Abstract: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 in the border areas of Yunnan Province face many challenges, which is not fully meet the demand of quality education. Therefore,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study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specialization for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 in the border areas of Yunnan Province. This study uses the reality of the frontier school in Yunnan Province as the starting point to analyze reasons of restricting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Besides, it provides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specialization in the frontier school form these aspects of updating the concept of teacher education, exerting the government functions, improving teacher training system, establishing the reasonable team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building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performance appraisal system.
Keywords: FrontierPrimary and secondary teachersProfessional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