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润心田细无声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dlcp050306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通过读、听、辨、对、造等不同的方法,让学生充分感知自然界和生活中美妙的音响。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激发学生读诗、品诗、写诗的兴趣。
  3.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象声词、用摹声法写出各种不同的诗。
  【教学设计】
  一、“诗”维激发
  1.口腔操练
  (1)出示一组词串,让学生自由读一读。
  嘻嘻 哈哈 滴滴
  哧溜 叮当 咔嚓
  咚咚锵 扑通通 吱咕吱
  乒乒乓乓 叽叽呱呱
  叮铃当啷 唏哩哗啦
  (2)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读得溜。(抽生读,夸读得好的学生为巧嘴巴。)
  (3)师:仔细观察这组词语,你有什么发现?(生:都是象声词、摹声词。)
  (4)说说什么是象声词,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概括。
  (模拟声音的词叫象声词。象声词,也叫摹声词、拟声词,根据人或物体发出的音响,用读音把它记录下来,是直接地、具体真切地再现生活音响的重要手段,能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
  (5)师:这样的词语,你还能说出一些吗?(生随机回答)
  2.听声识音
  (1)播放音频,请学生仔细听一听,说说听到的是什么声音,并用嘴巴模拟出来。(鞭炮:噼里啪啦;飓风:呼呼;汽车喇叭:嘟嘟嘟嘟;敲碎玻璃:嘭啪;布谷鸟:布谷布谷……)
  (2)根据听识情况,夸学生都有一对尖耳朵。
  3.我说你对
  (1)以游戏方式进行。让学生根据教师所说的事物,说出它会发出的声音,或者根据老师描摹的声音说出事物。如(师)小猫:(生)喵喵;(师)喵喵:(生)小猫。(小鸡:叽叽;小狗:汪汪;小鸭:嘎嘎;打雷:轰隆隆;下雨:滴答滴答;被打屁股:啪啪;肚子饿了:咕噜咕噜……)
  (2)对得好,夸夸学生脑瓜子灵活。
  4.揭示课题
  师:自然界和生活中本来就有丰富多彩的声音,它们如同天籁一般,只要我们用心聆听,就是一首首动人的歌,就是一篇篇精彩的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噼里啪啦》。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以过关游戏这一孩子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通过读、听、辨、对、造等不同的方法,给学生不同的声音感受和思维冲击。费时不多,却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看似与学习主题无关,却无不呈现出形容声音的“象声词”,错落有致,层层深入,生动活泼,洋溢童趣,让学生乐在其中,也为后面学生读、写有关声音的诗歌埋下伏笔。】
  二、诗声激荡
  1.《唱歌》赏读
  (1)师:在我们的世界里,许多事物都会唱歌。你们看,这里就有一首描写美妙的歌声的诗。(出示诗歌)
  唱歌
  沈伊芬
  风弟弟唱歌:
  呼噜噜!
  雨姐姐唱歌:
  淅沥沥!
  雷公公唱歌:
  轰隆隆!
  小朋友唱歌:
  啦啦啦!
  (2)先请一个学生读一读。
  (生读)
  (3)师:想一想,风弟弟、雨姐姐、雷公公、小朋友的歌声有不同吗?呼噜噜、淅沥沥、轰隆隆、啦啦啦分别应该怎么读?(生答)
  (4)请学生分别来读一读。
  (5)师生分角色朗读。
  (6)生生分角色朗读。
  (7)思维训练。
  师:这样的歌声还有许多,你能模仿一下,唱一唱吗?
  根据句式,练习说话。
  唱歌:
  。
  师:你能唱出一首完整、动听的歌吗?(点评)
  引导学生用小动物、乐器、交通工具等说一说。(小雨点爱唱歌,滴答滴答;小溪爱唱歌,叮咚叮咚;大海爱唱歌,哗啦哗啦。)(我吹口哨,嘘嘘嘘;我打响指,嗒嗒嗒;我跺小脚,啪啪啪;我真快乐,哈哈哈。)(自行车唱歌,叮铃叮铃;汽车唱歌,滴滴叭叭;火车唱歌,咔嚓咔嚓。)让学生体会歌的不同唱法,体会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感悟诗的精妙。
  师:老师还带来了一些打击乐器,它们也想来凑热闹唱歌呢,谁愿意来演奏一下?(邀请几位学生上台击打木鱼、沙锤、三角铁、摇铃、小鼓等乐器)在演奏基础上让学生说说乐器唱的歌。
  (8)师:小雨点也爱唱歌,它又会唱什么歌呢?
  师:一起读读诗《小雨点》。
  小雨点
  陈文祎
  小雨点,下呀下,
  打着小伞,
  啪!啪!啪!
  拍着树叶,
  嚓!嚓!嚓!
  敲着屋顶,
  嗒!嗒!嗒!
  跳进水里,
  哗!哗!哗!
  小小雨点呀,
  你可真是——
  了不起的音乐家!
  说说为什么小雨点是一位了不起的音乐家。(生答)
  师生小结。(小雨点敲击着其他事物,演奏出动听的歌:打着小伞,啪!啪!啪!拍着树叶,嚓!嚓!嚓!敲着屋顶,嗒!嗒!嗒!跳进水里,哗!哗!哗!)
  2.《鞭炮》赏读
  (1)师:爆竹声中一岁除。每到新春佳节,人们总要放些爆竹。大家都听过爆竹的声音吧,谁能来模仿一下?(生尝试,师用家乡方言模拟。)
  (2)在我们的习惯中,有时也把爆竹、炮仗称为鞭炮。(出示诗作,学生自由读。)
  鞭炮
  杨明火   鞭炮,鞭炮,
  你是谁?
  ——通!
  ——通!
  鞭炮,鞭炮,
  你喜欢什么?
  ——乒!
  ——乓!
  鞭炮,鞭炮,
  你在想什么?
  ——腾!
  ——空!
  (3) 抽生读,生评价。
  (4)师:我来范读,让大家见识老师这个“鞭炮”是怎样的。
  (5)男女生分角色朗读,师点评。
  (6)师:鞭炮有一个梦想,它的梦想是什么呢?鞭炮的梦想是腾空飞翔,在导火索点燃的那一刻,它的生命将走向尽头,可它一点儿也不惧怕,还用响声做出嘹亮的回答。它那勇敢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让我们也成为这样的鞭炮吧,一起再读这首诗。
  3.《我听见》赏读
  (1)师:我们能够听到声音,那是因为我们都有一双灵敏的耳朵。耳朵是一扇大门,只有懂得倾听,才会打开,才会拥有一切美妙的声音。让我们静下心来,静静地倾听吧!(播放视频)
  (2)师:你都听见了哪些美妙的声音?(根据视频,生回答。)
  (3)师:除了这些,你还听见过哪些声音呢?(生答)
  (如:静静地听,我听到心儿怦怦跳的声音,它是那么激动,那么兴奋,那么快乐。)
  (4)师:静静地听,一个善于倾听的小朋友,听到了许多美妙的声音。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出示诗《我听见》)
  我听见
  黄珍蓉
  静静地听,
  我听见妈妈快乐的笑声,
  嘻嘻嘻……呵呵呵……
  静静地听,
  我听见烤面包膨胀的声音,
  波波波……滋滋滋……
  静静地听,
  我听见微风轻轻吹动花朵的声音,
  窣窣窣……擦擦擦……
  静静地听,
  我听见爸爸回家的声音,
  叮叮叮……咚咚咚……
  (5)学生齐读。
  (6)师:她听到了哪些美妙的声音呢?(生答)
  (7)教师小结:她呀,用心在倾听,所以听到了那么多美妙的声音。
  4.诗作自读
  (1)师:课前,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组诗歌,快速浏览,选出最喜欢的一首,自由地读一读。(生自主赏读,体会摹声词在诗中的妙用。)
  (2)抽生读读自己最喜欢的诗,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3)师:今天我们读了这么多诗,它们有什么特点吗?(都是写声音的诗,用了许多象声词。)
  (4)揭示摹声法诗歌创作方法。(就是巧妙运用象声词,摹拟自然万物的声音来写诗。)
  【设计意图:儿童诗被林良先生称为浅语的艺术。儿童诗浅显易懂,却并不肤浅直白,相反往往意蕴悠长,不同的人阅读会有不同的理解。在这个阅读赏析板块,对例诗不做条分缕析的解读,而是引导学生在自读、齐读、对读、领合读、分角色读、浏览读等各种不同的读的过程中去感受,去体悟,去习得。读是写的基础,也是写的积淀,只有深入充分的阅读,才会有创意美妙的个性表达。】
  三、诗情激扬
  1.出示教师创作的诗作
  爱读书的风
  郁旭峰
  一本绿色的书,
  风儿最爱读,
  沙沙沙——
  沙沙沙——
  却又读不懂,
  你听,
  一边读还一个劲问着,
  啥啥啥?
  啥啥啥?
  (1)教师自读,解读诗。
  (2)请学生进行点评。
  2.学生自由创作
  (1)生尝试用摹声法写诗。
  (2)师巡视,适时点拨。
  【设计意图:以教师的下水诗引发学生创作的热情,会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让学院生运用象声词,以摹声法进行创作,而不对学生的表达内容加以束缚,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自由广阔的空间,真正让学生做到有感而发、有情可表是本环节的匠心所在。】
  四、诗意共享
  1.学生上台交流自己创作的诗
  2.师生共同进行评价
  (相机以“小诗星、小诗圣、小诗仙、小诗杰”等评价学生。)
  3.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世界是一个美妙的音乐厅。让我们轻轻走进,静静聆听,那样,我们一定会听到一首首动人的歌,写下一篇篇精彩的诗。
  【设计意图:呵护童心,为学生搭建诗作展示的舞台,以赞赏的眼光发现学生作品的每一个亮点,并给予客观真诚的赞扬。同时要引导学生正确鉴赏并评价同学的诗作。】
  (作者单位:浙江宁波市北仑区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郝 帅
其他文献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教低年级变得不那么让人向往了。或许是职称量化评审后,低年级教师在文化考试中拿不到高分;或许是质量调研中,低年级的教师发挥不了“质量为本”的作用;或许是现在的低年级教学同样沦陷在题海中。  带着这样的困惑,我参加了浙江省小学语文新课程“疑难问题解决”专题研训活动。来自浙江省各市的34名教师汇聚一堂,成立了浙江省小语会低年级教学研究中心。其中,有9位特级教师、12位教研员,还有来自市
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理解学习的过程,把握学科的本质及思想方法,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高级的社会性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成为既具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又有合作精神、基础扎实的优秀学习者,成为未来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人。深度学习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
一、复习词语,回顾课文  内容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巨人的花园》,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生书写)  师:首先我们来听写几个词语,请同学们准备好。(师读词,生听写。听写后课件出示以下词语,生自己纠正。)  洋溢 允许 围墙 训斥 覆盖 冷酷 拆除  师:你能从这些词语中选择一个或两个,联系课文内容说一句话吗?请先练习一下。  (生练习,师指名回答。)  生:我用“洋溢”来造句。巨
法国文豪福楼拜曾说过:“我们在有些人面前要欠身相让,说‘您先请’,雨果就属于这类人。”后来,一直到1862年,福楼拜等雨果的《悲惨世界》出版以后才发表了著名的历史小说代表作《萨朗波》。那么福楼拜为什么对雨果会欠身相让呢?有两点:一是雨果著作等身,写出了量大质优的文学作品;二是雨果的人格、人道主义情怀。1862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雨果发表了著名的抗议信。巴黎公社失败后,他大声疾呼赦免起义者。他还
批注强调的是阅读时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在课堂上光会说远远不够,还要能写。写使自己的想法更清晰、完善,更深刻、科学;写能克服只是口说的那种随意性;写往往能更好地梳理想要表达的东西。同时,学生通过圈点批注、潜心会文,能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解读文本,进行内容理解、情感体悟、表达鉴赏和质疑问难。  一、泛注  课标指出:“要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应起到理解内容、明确主旨的作用。”
杨玉松,北小营中心小学校校长,1990年参加工作,如今入行己有30载。在过去的30年里,不论是作为一线教师,还是学校掌舵人的一校之长,杨玉松都认真做好每件事,用她的话说:自己的践行教育梦想的方法就是认真走好每一步的教育路。  初入教坛,激情与梦想碰撞  1990年,杨玉松正式踏入教坛,这时候的她,年轻,富有朝气,带着梦想与激情,她成为了孩子们最喜欢的老师。这时期的她,积攒了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为她
期末了,班主任们在奋笔疾书,例行填学生的“素质报告单”。群里你一言我一语:“我的手要写废了……”“几千个‘优’写得我都不认识这是啥字了!”我看着小姑娘们的叽叽喳喳,突然想起来当年我写“优”也是要写到吐,以至最后都认为这个字是“埋伏”的“伏”。最后是我的父亲解救了我——他找了个和学生素质报告单的小方框一样大小的长棍橡皮,刻了个“优”字章,让我盖章。三下五除二,搞定!  我一直认为我的父亲真是个天才,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展开大胆的想象,想象动物体型、性格、本领等某一特征方面的变化。  2.能借助思维导图等工具,想象动物特征变化后发生的奇异的事,并用一段话写清楚。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活逆向思维  (一)创设情境,感受动物的神奇变化  1.创设语境:动物王国里,每到星期四都有一个动物大变样。上上上周芝麻大小的蚂蚁变得比树高,上上周勇猛的老鹰变得胆小如鼠,在上周就连苗条的豹子
最近十年,无论是在本班上课还是外出上课,我都基本采用“板块式教学”,得到了听课老师们的普遍好评。大家都对“板块式教学”抱有浓厚的兴趣,总是问我怎么想到这种设计思路的。那是因为我很早就接触了余映潮老师,接触了“板块式教学”,发现了“板块式教学”的奥妙。一、为什么选择“板块式教学”  “板块式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种模式、一种教学思路,是由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先生首创的。余老师说:“‘板块式教学思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的一条基本理念。“语文素养”的提出,是第八次课改的重大理论贡献。新课标关于语文素养的表述与实验稿相比有两点发展:一是丰富了语文素养的内涵,把“方法与习惯”纳入素养的视野,在原有“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语言积累”“语感”“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基础上,增加了“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内容;二是清晰了语文素养的形成途径,指出了实现语文教育的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