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本三下《动物大变样》习作教学设计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liu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展开大胆的想象,想象动物体型、性格、本领等某一特征方面的变化。
  2.能借助思维导图等工具,想象动物特征变化后发生的奇异的事,并用一段话写清楚。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活逆向思维
  (一)创设情境,感受动物的神奇变化
  1.创设语境:动物王国里,每到星期四都有一个动物大变样。上上上周芝麻大小的蚂蚁变得比树高,上上周勇猛的老鹰变得胆小如鼠,在上周就连苗条的豹子都大变样了。(出示豹子变胖后睡觉的视频)

  2.学生观看动画,引导学生用“谁变得怎么样了”的句式表达,感受动物变得和原来相反了。
  3.小结:小的变大了,凶猛的变胆小了,苗条的变成了大胖子。原来,每到星期四,动物都变得和以往相反了。(板书:动物大变样)
  【设计意图:好奇是儿童的天性。通过“动物大变样”的语境,将学生带入动物界中充满魔力的神奇星期四,通过蚂蚁由小变大,老鹰由凶猛变胆小,豹子由苗条变大胖子的直观动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且激活学生的逆向思维。】
  (二)结合语境,想象动物的神奇变化
  1.本周四,哪个动物会大变样呢?
  2.鼓励学生从大小、高矮、习性、本领等不同角度运用逆向思维想象动物发生的相反的变化。
  预设:
  (1)母鸡会飞了,公鸡会下蛋了。
  (2)蜗牛健步如飞,猫怕老鼠了。
  (3)长颈鹿脖子变短了,大象没有了力气。
  (4)老鼠有了豹子胆……
  3.本周星期四,大变样的会是你们刚才说的那些动物吗?让我们一起倒数,3、2、1,揭晓答案。
  4.出示一只会飞的母鸡,原来是在地上走的母鸡可以在空中飞了。
  【设计意图:继续贯穿“动物大变样”的语境,通过“猜”本周星期四大变样的动物,多角度打开学生思路,激活想象空间,让逆向思维在多元想象中得到有效训练。】
  二、聚焦主角,开启新思路
  (一)链接原有生活,想变化后会去“干什么”
  1.星期四的早上,母鸡竟然发现自己会飞了,它会去干什么呢?
  2.学生自由交流。
  预设:
  (1)奇遇记:到树上的鸟窝里下蛋,到云朵上下蛋。
  (2)旅行记:去看梦寐以求的大海。
  ……
  3.小结:原来,母鸡会飞了,会干那么多新鲜奇特的事。
  (二)想象“怎么做的”,让故事意想不到
  1.你们刚刚说的那些新奇的事,想想都觉得有意思。那它到底是怎么做的呢?你能把刚才想到的事情讲清楚吗?和同桌讲一讲吧。
  2.同桌围绕“怎么做的”把故事讲清楚,教师相机指导。
  3.全班交流,鼓励学生大胆交流。
  4.在学生交流中引导让故事奇异的方法之一 ——意外。通过生生互评,教师点拨发现和创编美丽的意外、惊险的意外、惊喜的意外等,使故事奇异。
  【设计意图:激活学生逆向思维后,继续将创设的情境一以贯之,通过主角“干什么”“怎么做的”这两个问题支架,帮助学生链接原有生活,将变化后的动物发生的故事情节想清楚、说清楚,在此基础上,提炼出本节课的核心训练点:故事中突然或刚好发生的各种“意外”,让故事变得奇异。】
  三、例文引路,厘清故事框架
  1.你们刚刚想到的故事都很精彩,不过还有跟你们不一样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
  2.以绘本的形式呈现例文《母鸡会飞了》。
  星期四的早上,母鸡罗丝发现自己竟然会飞了。这可把鸡宝宝们高兴坏了,非缠着妈妈带她们去旅行。母鸡罗丝扑扑翅膀起飞啦!她们越过山丘,飞过丛林,哇,太美啦!
  她们兴奋地在鸡妈妈的背上玩起了倒立,玩得正开心……小鸡卡多一失足,她感觉自己的小身子直往下坠,快要吓晕的小鸡慢慢睁开眼睛,发现自己的妈妈变小了,原来,她掉进了鸟窝里。
  3.师生合作读例文,读到“玩得正开心”处,让学生猜“意外”。
  4.你们刚刚想到的都很有趣,
  不过故事也很有趣,这是一个美丽的意外。(出示故事中的意外)

  5.回顾故事,梳理故事框架。
  【设计意图:学生经过“激活逆向思维”“开启新思路”之后,对怎么想象奇异的故事有了大致的思路,但是要想真正突破故事的“奇异”,同时有章可循,教师还要给学生再一次提供清晰可见的想象路径。当想象有了路径,故事中有了意外的事,想象的故事自然就奇异了。】
  四、角色体验,放飞“逆想象”
  1.动物大变样的故事,就这样一周一周地上演着,观众也一周一周地期待着。下个星期四,动物王国里的哪一个动物会大变样呢?大变样的它会去干什么?做这件事情的过程中有什么意外发生呢?
  2.出示创编任务,学生完成习作框架图。
  (1)想想屬于自己的动物大变样的故事,完成思维导图。
  (2)把自己的构思讲给同桌听,听听小伙伴的建议。
  3. 全班交流。通过全班交流帮助学生理清故事框架。
  4.看来你们已经开始了属于自己的神奇星期四的故事,想不想让自己的故事在下个星期四上演?争取到这三颗星星,就有机会。
  呈现评价标准:
  5.学生根据评价标准,调整写作思维框架,完成习作。
  【设计意图:学生从理论上知晓了这个方法,但是真正的理解还需要通过习作外显出来。让他们在这样的方法指导下,通过文字表达出来,一是进一步理清他们的思维,二是将自己与众不同的想象表达出来与大家分享,本身亦是激发他们写作兴趣的源头。当学生内心有了丰富的素材,已到了不吐不快的程度,写作不再是任务,而是水到渠成。】
  五、多元评价,激活“逆想象”
  1.下个星期四,动物大变样的故事有可能会诞生在哪些小作家的笔下呢?大家都来当小评委。
  2.学生分享故事,根据标准集体评议。
  3.根据评议标准再次修改习作。
  4.同桌评议三颗星习作。
  5.小结:下个星期四即将到来,或许,属于你的神奇星期四的故事就要上演,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标准进行集体评改,让学生在清晰的标准下,从具体的故事中,回顾所学到的知识,运用所学到的知识。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再回到理论,学生在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中走上几个来回,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将思维的训练落到实处。集体的评改之后,让学生都争取三星级的习作,自然会兴趣盎然。最后,学生将自己修改后的习作亮出来与大家分享,互相鼓励,这样的方式能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习作的自信心。】
  (作者单位:重庆两江新区金渝学校)
  责任编辑 田 晟
其他文献
记者:说起贵校的小课题研究,不仅名扬绍兴市、浙江省,而且在全国教育界也小有名气。关于课题研究这个对不少一线教师来说有些“色变”的话题,在各位老师眼中又是怎样一番“容颜”呢?大家都是语文课题组组长,又兼任班主任,日常教育教学工作那么忙,你们觉得一线教师做课题研究可行吗?  张萍:刚开始接触课题时,我跟大部分老师一样也存在这样的困惑,总觉得课题研究这么“高大上”的活儿是专家的事。但做了几项课题研究后,
从去年到现在,我有幸参加了多场高质量的教研活动:从市名师展示到六县区联谊活动,从市优质课展示活动到全国优质课展示活动,从省特级教师年会到全国特级教师高端论坛……与之前纯听讲的活动不同,在这些活动中,我积极参与互动,或发言,或递交论文,或说课,或参与讨论,得到的启迪似乎比以往更深一些。  徜徉在语文教师大家庭里  每次参加活动,都是一次幸福的语文之旅。尽管活动前后都会异常忙碌,但较之且行且思的收获,
一读:抓关键词,把握主要内容  1.抓“鞠躬”,了解事情起因。  师:(师生互相鞠躬问好)同学们真有礼貌,每次上课,你们都会像刚才那样向老师鞠躬问好,是吗?鞠躬是一种礼节。同学们向老师鞠躬是对老师的尊敬,老师给同学们鞠躬还礼,是对同学们的尊重。瞧,一个小小的礼节,把我们的心连在了一起。请看大屏幕,这就是“鞠躬”两个字。“鞠”右边是菊花的“菊”去掉草字头,表示这个字的读音,左边为什么是个“革”,你们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教低年级变得不那么让人向往了。或许是职称量化评审后,低年级教师在文化考试中拿不到高分;或许是质量调研中,低年级的教师发挥不了“质量为本”的作用;或许是现在的低年级教学同样沦陷在题海中。  带着这样的困惑,我参加了浙江省小学语文新课程“疑难问题解决”专题研训活动。来自浙江省各市的34名教师汇聚一堂,成立了浙江省小语会低年级教学研究中心。其中,有9位特级教师、12位教研员,还有来自市
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理解学习的过程,把握学科的本质及思想方法,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高级的社会性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成为既具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又有合作精神、基础扎实的优秀学习者,成为未来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人。深度学习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
一、复习词语,回顾课文  内容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巨人的花园》,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生书写)  师:首先我们来听写几个词语,请同学们准备好。(师读词,生听写。听写后课件出示以下词语,生自己纠正。)  洋溢 允许 围墙 训斥 覆盖 冷酷 拆除  师:你能从这些词语中选择一个或两个,联系课文内容说一句话吗?请先练习一下。  (生练习,师指名回答。)  生:我用“洋溢”来造句。巨
法国文豪福楼拜曾说过:“我们在有些人面前要欠身相让,说‘您先请’,雨果就属于这类人。”后来,一直到1862年,福楼拜等雨果的《悲惨世界》出版以后才发表了著名的历史小说代表作《萨朗波》。那么福楼拜为什么对雨果会欠身相让呢?有两点:一是雨果著作等身,写出了量大质优的文学作品;二是雨果的人格、人道主义情怀。1862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雨果发表了著名的抗议信。巴黎公社失败后,他大声疾呼赦免起义者。他还
批注强调的是阅读时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在课堂上光会说远远不够,还要能写。写使自己的想法更清晰、完善,更深刻、科学;写能克服只是口说的那种随意性;写往往能更好地梳理想要表达的东西。同时,学生通过圈点批注、潜心会文,能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解读文本,进行内容理解、情感体悟、表达鉴赏和质疑问难。  一、泛注  课标指出:“要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应起到理解内容、明确主旨的作用。”
杨玉松,北小营中心小学校校长,1990年参加工作,如今入行己有30载。在过去的30年里,不论是作为一线教师,还是学校掌舵人的一校之长,杨玉松都认真做好每件事,用她的话说:自己的践行教育梦想的方法就是认真走好每一步的教育路。  初入教坛,激情与梦想碰撞  1990年,杨玉松正式踏入教坛,这时候的她,年轻,富有朝气,带着梦想与激情,她成为了孩子们最喜欢的老师。这时期的她,积攒了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为她
期末了,班主任们在奋笔疾书,例行填学生的“素质报告单”。群里你一言我一语:“我的手要写废了……”“几千个‘优’写得我都不认识这是啥字了!”我看着小姑娘们的叽叽喳喳,突然想起来当年我写“优”也是要写到吐,以至最后都认为这个字是“埋伏”的“伏”。最后是我的父亲解救了我——他找了个和学生素质报告单的小方框一样大小的长棍橡皮,刻了个“优”字章,让我盖章。三下五除二,搞定!  我一直认为我的父亲真是个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