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教促研,以研促教”在众多科组教研活动的研讨中,笔者印象最深的是那次——科组教师讨论“落实知识点,打造高效阅读课堂”提出不少的困惑。大部分教师们谈论:学生上课走神,怎么讲他们都不懂,回答问题也词不达意,很难达成自己的教学目标。其中,低年段教师说:“学生字还不认识几个,平时的测试和期末考试却要写阅读题,学生们都不会写。”中年段教师说:“学生词还没积累几个,平时习作很难写详细,写不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高年段教师说:“学生不仅是阅读失分多,作文得分也不高等等的困惑。”是的,这就是学生学习的现状。
该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陶行之先生所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这句话让笔者深受启发。
那是2019年8月底,笔者拿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的教材后,查阅了整册教材的教学安排,很惊讶地看到第六单元导读提出整个单元都要求学生写批注。说起“批注”这个词,笔者在思考: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去解决这样高深的问题呢?学完“批注”后能给学生带来什么好处呢?于是,笔者决心潜下心来探究这个问题。
首先,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教师在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评价的能力”。其次,再看本单元的导读——以“成长故事”为主题,单元的第一个语文要素是要求落实学生“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接着,再看看教参的单元说明,这也明确提出本单元的第一个语文要素是“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
在研读完“课标”“教材”“教参”的基础上,课前笔者先对学生进行摸底教学。询问学生们是否知道什么是批注?怎样作批注?结果如笔者所料,没人听说过“批注”这个词,更不懂如何作批注?因此,上第六单元的教学任务前,笔者先领着学生们读单元导读,明确本单元要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然后直奔“园地6的交流平台”,在课堂上落实“批注”的方法,打造高效阅读课堂。
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究竟什么是批注呢?批注是指读者在阅读文章过程中的有疑问、有启发,遇到写得好的地方以批语和注解的形式写下自己的看法、想法,一般在书中相应的词句下面,也可以在文中的空白处简单写自己的批语。
第二,批注的方法。预习时常用两种批注:有符号批注、 文字批注。
1.把课文读通顺。读课文的过程中,用“○”,圈出课文里的生字;用“_____”划出课文里带拼音的词语;用“①②③(序号)等”在每一自然段前标出序号; 给生字组词,用“(
该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陶行之先生所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这句话让笔者深受启发。
那是2019年8月底,笔者拿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的教材后,查阅了整册教材的教学安排,很惊讶地看到第六单元导读提出整个单元都要求学生写批注。说起“批注”这个词,笔者在思考: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去解决这样高深的问题呢?学完“批注”后能给学生带来什么好处呢?于是,笔者决心潜下心来探究这个问题。
首先,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教师在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评价的能力”。其次,再看本单元的导读——以“成长故事”为主题,单元的第一个语文要素是要求落实学生“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接着,再看看教参的单元说明,这也明确提出本单元的第一个语文要素是“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
在研读完“课标”“教材”“教参”的基础上,课前笔者先对学生进行摸底教学。询问学生们是否知道什么是批注?怎样作批注?结果如笔者所料,没人听说过“批注”这个词,更不懂如何作批注?因此,上第六单元的教学任务前,笔者先领着学生们读单元导读,明确本单元要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然后直奔“园地6的交流平台”,在课堂上落实“批注”的方法,打造高效阅读课堂。
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究竟什么是批注呢?批注是指读者在阅读文章过程中的有疑问、有启发,遇到写得好的地方以批语和注解的形式写下自己的看法、想法,一般在书中相应的词句下面,也可以在文中的空白处简单写自己的批语。
第二,批注的方法。预习时常用两种批注:有符号批注、 文字批注。
1.把课文读通顺。读课文的过程中,用“○”,圈出课文里的生字;用“_____”划出课文里带拼音的词语;用“①②③(序号)等”在每一自然段前标出序号; 给生字组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