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感激发的中学语文教学方式探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win_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前新课程标准下,广泛要求中学语文教学重视课程的教育性和人文性。但就当前而言,很多中学语文教师在教授知识时,往往忽略了对学生渗透情感教育。这样的语文教学必定对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利的影响,存在一定的缺陷。本文中笔者主要针对中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情感的方法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情感激发; 中学语文; 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149-02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还能够陶冶学生情操,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情感观,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也充分说明了情感对人的作用。下文中笔者主要就情感激发的中学语文教学进行了探讨。
  1 设置情景,激发学生共鸣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可以充分采取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设置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将学生带入教学的情感世界中。如在进行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的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演示一段与诗词内容: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相似的情景,将学生的思绪带入雪的世界中,激发学生敬畏自然、憧憬自然的情感,并从中体会作者在作词时的豪放情怀。在进行《罗布泊,消失的仙湖》一文教学时,可以通过事先准备的教学课件为学生演示环境恶化的媒体,通过多媒体课件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教学知识中,从而为学生知识的学习奠定感性的基础,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 抓住重点,引发学生情感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教学重点,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引导,从而使学生领悟所学内容的中心思想和作者情感,从而引发自身情感。如在进行《送东阳马生序》一文的教学时,通过对“幼时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这句话的认真讲解,重点剖析作者在借书和还书时的内心情感世界,从而对比当今读书人的优越条件,通过这种对比,激发学生刻苦学习的思想,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情感
  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在开课之前,先简要叙述课文故事情节。并在关键之处停止,引导学生想象来猜测故事情节的发展会怎样?故事中主人公的命运如何?如在进行《荒岛余生》一文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方法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对故事后续和结局的好奇心,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并激发学生对故事主人公命运情感的关注的兴趣。
  4 导入音乐,烘托学生情感
  在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其中导入音乐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因为优美的声音和曼妙的旋律能够使学生更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能够更容易的将学生带入知识学习的氛围中。如在进行《木兰辞》一文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豫剧大师常香玉演奏的《花木兰》选段,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为学生展示出来,通过曼妙的旋律和优美的演唱来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更容易体会文中花木兰为父从军的感人情怀。还有在进行《音乐巨人贝多芬》一文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贝多芬的《生命交响曲》,通过激昂的旋律激和打动人心的音乐将学生带入教学中,并结合贝多芬事迹进行教学,从而深刻的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
  5 故事讲述,感染学生情感
  由于中学阶段的学生对外界事物或精彩故事有着极强的好奇心,也有着十分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擅长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引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精彩故事,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将其很好的带入课堂教学中来。如在进行《智取生辰纲》一文的教学时,可以在开课之前先给学生讲述一些与课文主人公有关的精彩故事,如杨志卖刀、大名府校场比斗等故事。通过这些故事的引导,就能够将學生带到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中,同时,也能够引起学生对课文中人物的爱憎情感,从而极大的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6 教学互动,影响学生情感
  在当前新课程以人为本教学观的背景下,应该加强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互动,一方面,教师要主动参与学生的学习,以平等的身份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和沟通;另一方面,教师要以热情饱满的态度走进学生生活,通过课后交流沟通,充分了解学生个性及其具体情况,或利用教学探究活动,通过教师与学生共同设计问题、共同解决问题,从而加强教与学的互动。通过教学互动,可以对学生的情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并通过教师丰富的知识为学生树立一个好的表率,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广博的中华文化的思想感情。
  7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学阶段的学生有着较强的求知欲望与可塑性。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能够对学生的成长起到积极的作用,引导学生培养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情感观。因此,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重视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渗透,以培养情感丰富、素质全面的现代化人才。上文为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作出的几点建议,旨在为中学语文教学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 孟维杰,王冬艳. 情感教育忧思与方略[J]北方论丛, 2001, (03) .
  [2] 夏如湘. 试论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盐城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 (02) .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144-02  教学必须为“四化”建设的需要服务,在使学生掌握必需的知识的基础上,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能力。什么是能力?什么是智力?高中物理都要培养什么能力?主要应培养什么能力?……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  按照心理学的观点。“能力是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而智力是“
【中图分类号】G62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141-01  教学情境是为学习者创设的,能引起一定的情感反映的客观环境。教学情境来源于此,它是对当今基础教育改革产生重大影响的西方教育理论之一。许多新课程的理念都来源于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借助他人(包括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146-01  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前提。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中学对实验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很多只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导致学生对实验会讲不会做,变成理论的巨人,实践的矮人。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对近1000名高中学生的调查显示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147-02  语文是富有创造性的学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时时处处都充满着创造和创新。目前创新教育在阅读教学中已被教师们充分注意到,然而很少会有人留意学生的作业也同样需要创新。作业是语文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获得,技巧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150-01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是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和培养学生的主体人格为目标,而学习是学生通过自主活动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过程。一堂成功的复习课,应该让学生自始至终掌握主动权,教师只是充当“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咨询者”、“参与者”、“引导者”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148-02  信息化时代与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又是在运用知识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教师要在课堂中为学生构造一种主动探求知识、独立和合作解决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
【摘要】课堂教学的方法和途径很多,教师讲授是传统的、最主要的方式;但讲练结合却是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本文拟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对教学中实行讲练相结合进行了论述和探索。  【关键词】课堂教学; 讲练结合  【中图分类号】G25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152-02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但讲练结合却是最根本、最有
【摘要】通过实验比较的方法,旨在体育课内通过模块教学,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克服学生硬着头皮学,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分,课上根据不同组别的教学对象,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实施分层次教学,对于发展学生身体机能,提高学生运动素质,增强困难生对上体育课的自信心有着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体育教学; 模块教学;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