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中的讲练结合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jjs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的方法和途径很多,教师讲授是传统的、最主要的方式;但讲练结合却是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本文拟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对教学中实行讲练相结合进行了论述和探索。
  【关键词】课堂教学; 讲练结合
  【中图分类号】G25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152-02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但讲练结合却是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本文拟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些粗浅看法,共同和探讨。
  1 讲和练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1.1 “讲”包括讲述、讲解、讲演等不同的讲授形式,是通过教师口头语言的讲授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备课时考虑最多的是“如何讲”,課堂上用时间最多的是讲,课后辅导时还是以讲为主,整个教学过程突出一个字“讲”。通过各种途径的讲授,将深奥枯燥、抽象难懂的科学知识,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地传授给学生。讲授法教学的作用是其他任何教学方法无法取代的。
  1.2 “练”是指学生自身独立活动为主的学习活动过程,其形式是多样的,如口头的、书面的、个人的、集体的、单项的、综合的等,各学科有各自不同的练习要求和练习方法;如文科练习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述能力,理科练习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通过练习可以巩固对已学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技能技巧,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练”还能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精神、勇于克服困难的心理素质等良好品质。
  “讲”和“练”在教学中都是十分重要的,但其承担的载体不同,“讲”发挥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而“练”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二者缺一不可,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做到讲中有练,练中有讲,使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教学相长,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2 讲练结合欠佳的原因分析
  2.1 重讲轻练 一节课45分钟,完全由教师讲,或者讲的时间过多,尽管教师滔滔不绝、引经据典地阐述、论证所要讲的问题,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大致有两个:一是教师担心自己讲得不细致、不完全而导致学生不懂,总是担心重点不够突出、难点不能突破,于是变不厌其烦地反复阐述,教师讲得很累,而学生却听得更累,从而失去了消化吸收的机会。对此,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克服传统教学“满堂灌”的弊端,充分发挥教学主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2.2 教师备课欠充分,课堂设计不合理 教师备课欠充分或者是讲课前设计不够,用时过多;或者新课的导入用时太多等,导致在讲新课之前就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错过了讲课的黄金时间段,等发现时间不够时再匆忙赶进度,也就没有时间让学生思考、练习了。
  2.3 片面理解“练习”,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有的教师对讲练结合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讲课则满堂灌,练习则满堂做,进行练习时,找几个题目给学生就不再管了。产生这种情况是教师备课不充分,或者是责任心不强的表现。
  3 讲练结合的改进措施
  3.1 充分备课,精心设计 课前一定要充分备课,精心设计;还需要深入了解、掌握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征,要分配好讲练的时间。根据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学生注意力不可能保持太久,尤其是学习较差的学生;因此应抓紧上课开始至28分钟左右的黄金时段,把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精讲,当学生注意力下降时,结束讲解,开始练习,让学生自己动手。
  3.2 加强师德修养,提高业务素养 首先教师要加强职业道德修养,要对工作、学生负责,课前要深入钻研教材和教学大纲,精心选题编题,明确每次练习的目的。其次,在练习时要注意来回走动巡视,及时发现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个别的或全体的重点讲解和难点点拨。第三,在学生练习结束后,要对全体学生进行深入的总结、讲评。
  3.3 练习形式多样,力求突出趣味 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练习的方式也要多种多样,如采用口答练习,书面练习,趣味练习,以小组为单位的竞赛练习等多种形式,会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练习的效果。
  总之,讲练结合的教学方式,弥补了传统讲授方式教学的不足,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只要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好练习的课题,一定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目的:胃癌的早期诊断与及时治疗是备受关注的公共卫生事件,寻找新的诊断、治疗和预后预测靶点至关重要。混合连锁白血病因子(Mixed Lineage Leuemia factor,MLL)是目前备受关注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144-02  教学必须为“四化”建设的需要服务,在使学生掌握必需的知识的基础上,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能力。什么是能力?什么是智力?高中物理都要培养什么能力?主要应培养什么能力?……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  按照心理学的观点。“能力是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而智力是“
【中图分类号】G62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141-01  教学情境是为学习者创设的,能引起一定的情感反映的客观环境。教学情境来源于此,它是对当今基础教育改革产生重大影响的西方教育理论之一。许多新课程的理念都来源于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借助他人(包括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146-01  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前提。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中学对实验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很多只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导致学生对实验会讲不会做,变成理论的巨人,实践的矮人。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对近1000名高中学生的调查显示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147-02  语文是富有创造性的学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时时处处都充满着创造和创新。目前创新教育在阅读教学中已被教师们充分注意到,然而很少会有人留意学生的作业也同样需要创新。作业是语文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获得,技巧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150-01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是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和培养学生的主体人格为目标,而学习是学生通过自主活动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过程。一堂成功的复习课,应该让学生自始至终掌握主动权,教师只是充当“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咨询者”、“参与者”、“引导者”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148-02  信息化时代与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又是在运用知识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教师要在课堂中为学生构造一种主动探求知识、独立和合作解决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