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教学的积极运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qpl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实验比较的方法,旨在体育课内通过模块教学,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克服学生硬着头皮学,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分,课上根据不同组别的教学对象,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实施分层次教学,对于发展学生身体机能,提高学生运动素质,增强困难生对上体育课的自信心有着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体育教学; 模块教学;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145-02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提高国民身体素质的奠基石。而当前中学体育教学中突出的问题是一些体育教育工作者不从学生个体能力出发,采用整齐划一的格式化的组织教法和教学手段来进行教学,导致很多中学生喜欢体育,但又不喜欢上体育課。就这个问题,国内不少体育教育工作者对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与兴趣爱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但从当前教学来看,只从改革教学组织形式,是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在体育课内对高中学生进行模块教学,对提高体育教学效果进行了研究,为促进中学体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提供参考依据。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山东省新泰市第一中学2010届17.18班高中学生共110人为对照班; 2010届19,20班高中学生共107人为实验班,共217人。实验时间为期一学年,于2010年9月~2011年5月底完成。实验前两班按日常分组,均由同一场地和同一任课教师任教;教学内容按学期教学计划进行,学生身体发育基本正常,均无运动队学生参与,且身体形态(身高、体重、胸围)、机能(肺活量、脉博)、身体素质(50 m、800 m、立定跳远、铅球)的9项指标测试中,除实验班的50 m成绩稍优于对照班(P<0.05),而800 m成绩明显劣于对照班外(P<0.001),其他都处于同一水平,均无明显差异。
  1.2 研究方法
  1.2.1 实验法。 对照班与实验班的确定采用随机抽样的办法,对照班按常规分组,采用传统的听、观、练3段式教学结构模式来进行体育教学。实验班则从学生个体能力爱好出发,采用3层4组(好一组、中二组、差一组)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来进行模块教学。
  1.2.2 问卷调查法。 2010年9月初,向2010级高二两班学生共发放问卷217份,回收217份,回收率100%。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学生对分层次教学的认知度。 问卷经过数理统计调查结果表明,有41.08%的学生认为体育课教学不必要根据现行的教学大纲内容来进行技术性教学模式;56%的学生认为体育课评价应按学生身高、体重等力量大小的个体能力进行评分,更完美、更合理;有70.42%的学生认为,体育课教学应按学生运动素质能力高低,和兴趣爱好来进行模块教学,这样可以让优生不断更新塑造自己、完善自己、发展自己,从而使自己“反复成功”提供丰富的机会。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利于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逐步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和自尊心、自信心、自强心。
  2.2 模块教学对学生体育兴趣、锻炼动机的影响
  2.3 教学对模块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积极性的影响。 由于两班学生对体育兴趣、锻炼动机认识不同,由此而产生在学习态度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调查原因,对照班中有学生由于对课外体育锻炼不感兴趣,怕累、怕出汗,往往以头痛、脚痛、胃痛等等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病症来为自己逃避锻炼寻找借口。而实验班学生一致认为体育这门课程使我们身心受益,实验班这种高出勤率和良好的课堂情绪不仅使体育课得以顺利进行,而且也为其他各科教学提供了良好学习氛围。
  2.4 模块教学对学生掌握体育技能的影响。实验班和对照班技能掌握状况有明显的差异,这种显著差异,来自于教师对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一:基础内容的学习;模块二:基本内容的学习;模块三:提高内容的学习;模块四:特长的灵活应用。对第一层次学生重点学习本模块的基础理论知识、简单的技能技术及基本的体能要求。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模块教学的积极运用,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运动技能,为学生建立“终身体育”意识打下基础;可大大提高体育特困生对上体育课的自信心,也充分发挥好生的创造性思维,为每个学生“反复成功”提供丰富的机会;可因材施教,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竞争意识适应未来社会激烈竞争的需要。
  3.2 建议。1)模块教学的积极运用,可以解决目前体育教师师资、场地、器材等不足的缺陷,但是还有一些问题,例如:如何更好地解决组织教学的问题;如何解决教师的负担加大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在实践中进行探讨。2)采用模块教学后,评定体育成绩应以学生的体质情况、努力程度、本人运动成绩进步幅度和掌握的体育知识为主要评定标准。当前我国模块选项教学已经全面铺开,要真正的让模块选项教学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则要让学校根据学生体育与健康水平基础的基本情况、学校的场地器材以及学校体育教师师资力量水平,在尽可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和爱好的基础上进行选项教学;力求满足学生在各模块学习中的不同层次的需求,从而培养其终身体育的意识,进一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但在模块层次性教学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五点:
  3.2.1 在预设教学目标时,一定要结合学习的内容、学生的差异来确定不同的、合理的、有层次的学习目标,特别在运动技能学习方面一定要区分开。
  3.2.2 高中模块教学大家都在探索过程中,一个模块,18-16课时的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对于学生的技能学习是比较系统的,每一个模块都学习些什么内容?在高中模块教学中十分的重要,而对于模块交叉分层教学就更为重要。因此,我们教师在设计模块学习内容时,要尽量考虑模块之间的联系,模块二学习的内容尽量是在模块一相应知识技能上的提高与延伸,这样有利于我们开展模块交叉的分层教学。
  3.2.3 我们教师一定要注意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切忌教学过程的一刀切,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等多方面选择合理的教学行为,课堂教学坚决贯彻分层施教。
  3.2.4 我们必须要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由于学习的基础不同,在模块交叉的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常常会使我们教师对低模块学习的学生要求过高,不能客观的评价他们,久而久之会影响到这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所以,我们要站在不同模块下,用不同的标准,合理地评价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这样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这种交叉的模块教学中,习得知识与技能,获得体育学习的满足。
  参考文献
  [1] 李文江.对高中体育与健康课实施选项教学存在问题的几点思考.体育教学,2007(5)
  [2] 肖威.现阶段高中体育选项课应直面的几个问题.体育教学,2007(6)
  [3]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修
  [4]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144-02  教学必须为“四化”建设的需要服务,在使学生掌握必需的知识的基础上,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能力。什么是能力?什么是智力?高中物理都要培养什么能力?主要应培养什么能力?……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  按照心理学的观点。“能力是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而智力是“
【中图分类号】G62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141-01  教学情境是为学习者创设的,能引起一定的情感反映的客观环境。教学情境来源于此,它是对当今基础教育改革产生重大影响的西方教育理论之一。许多新课程的理念都来源于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借助他人(包括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146-01  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前提。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中学对实验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很多只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导致学生对实验会讲不会做,变成理论的巨人,实践的矮人。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对近1000名高中学生的调查显示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147-02  语文是富有创造性的学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时时处处都充满着创造和创新。目前创新教育在阅读教学中已被教师们充分注意到,然而很少会有人留意学生的作业也同样需要创新。作业是语文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获得,技巧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150-01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是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和培养学生的主体人格为目标,而学习是学生通过自主活动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过程。一堂成功的复习课,应该让学生自始至终掌握主动权,教师只是充当“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咨询者”、“参与者”、“引导者”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148-02  信息化时代与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又是在运用知识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教师要在课堂中为学生构造一种主动探求知识、独立和合作解决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
【摘要】课堂教学的方法和途径很多,教师讲授是传统的、最主要的方式;但讲练结合却是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本文拟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对教学中实行讲练相结合进行了论述和探索。  【关键词】课堂教学; 讲练结合  【中图分类号】G25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152-02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但讲练结合却是最根本、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