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开放式教学法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bin85281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社会要求国民能够在科学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文明的生活与生产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揚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因此,如何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将是每个地理学科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开放式教学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浅谈笔者个人的观点。
  关键词:开放式教学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空间思维兴趣
  
  一、高中地理学科实施“开放式教学”的必要性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具有综合性、地域性两个显著的特点。高中地理课程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知识、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跨“人文与社会”和“科学”两个学习领域。新课程理念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高中地理课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认为现代教学方式所谓的“开放式教学”、“情境教学”,也可以说是“在游戏中学习”的提炼、升华。
  受应试教育、社会因素等影响,传统教育当中陈旧的、片面的、急功近利的因素大量存在,呈现出注入式、教条式、单向纵深式、苛严管束式等几个明显特征,在片面的高度强化传承功能的同时,对新的教学方法却较少涉及。有关资料记载:中国中学生与美国中学生相比,我国中学生的基础知识较为扎实,而美国中学生创新思维、实验操作能力则较强。
  新的时代赋于教育新的使命,人才的定义也并非仅仅局限于掌握知识的多少,能力与实践操作被提上一个新的高度。因此,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于知识型教育,现代教育则更应注重于能力型教育,“开放式教学”由此应运而生。
  有人把教师比作桥,那么桥的一端连着学生,另一端连着知识,学生要想达到知识的彼岸,那么这座“桥”就得发挥自身应有的功能。还有人把教师传授知识比作一桶水给杯子倒水,倒得好还是倒得不好,倒在杯子里面还是倒在杯子外面,这就取决于“倒水人”的技巧。对于地理学科而言,学科知识来源于生活,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来自于人类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因此,要学好地理学科知识就更应该注重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探究地理原理,地理学科教师采用何种最恰当、最科学、最有效益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地理思维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是每位学科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我认为开放式教学对地理课堂教学来说更加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也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实施开放式教学呢?将静止不变的“封闭式”教学改变为动态的“开放式”教学,使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变“静”为动,在动态中不断改进与完善。因此我认为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应当全方位和多角度地开展开放式教学。
  二、地理课堂开放式教学的实施形式
  第一,地理教学内容的开放。科学与真理来自生活,走向发展,教育内容本身就具有开放的属性。刻意追求体系的严密与稳定,追求课程要求与教学内容的统一,实质上是以静态的、封闭的形式来对应动态的、开放的内容,与客观课程相背离,同时构成一道道有形无形的桎梏。培育创新素质,亟需打破教育内容的封闭。知识无法穷尽,学习内容有取有舍,不能追求完整。新知与日俱增,应建立教育内容的更新机制,及进进行调整补充,还应引导关注前沿,面向未知。同时,要给予面向实际、自选内容、按需施教、灵活施教的余地,改变“一纲一本管几亿”的一统式僵硬格局。例如湘教版教材中有许多的案例,大多数来源于生活实践,比较适合学生去探究学习。当然也有部分案例是学生不熟悉的,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乡土教材或新闻时事来取代,也可以让学生举例说明,从而提高内容的开放度。
  第二,地理教学过程的开放。要打破以问题为起点,以结论为终点的封闭式过程。创新的教育价值观认为,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教会解答、掌握结论,而是在控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发展能力,激发冲动,从而主动寻求和发现新的问题。开放式教学就是依认识规律理顺“过程”与“结论”的关系,恢复“过程”的应有地位。在开放的格局中,注入式、教条式没有市场,而启发、讨论、探究、实验、质疑、争论、搜集信息、自主学习等才是教学的基本形式,开放性的思维方式正是从中得到训练与强化的。例如,在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准备两小堆沙子和树叶及小水壶,让学生自己按照活动题操作实验,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并进一步对地理原理进行了验证,巩固了知识,提高了教学的开放度,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第三,地理教学空间的开放。打破囿于学校,囿于教室的教育空间概念,课堂应向社会延伸,向影视报刊等传媒延伸,向电子网络延伸。这种空间的开放既是培育创新素质的需要,也是现代科技发展牵动教育的必然走向。教育空间的开放有益于培养开阔的视野、纵横综合的思维和恢宏博大的胸襟。例如在城市空间结构这部分内容有关功能区和交通线路布局的知识点教学中,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参观规划馆,对一些不合理的规划提出合理化建议,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城市规划这方面知识的掌握,为后面选修教材《城乡规划》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第四,地理空间思维训练的开放。首先,向“全脑”开放。在重视左脑的言语逻辑思维的基础上,特别加强右脑空间思维、 形象思维的训练,重视形象与抽象、直觉与分析、想象与思考的结合。例如,地理必修1教材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的教学过程中就需要充分训练学生的空间思维。为此,课堂中在频繁动笔动脑之时,要特别重视学生对地球运动的观察、体验想象、动手和动感情。其次,加强开放性的发散思维训练。课堂的提问,作业和考试的编制应特别重视推出开放性问题。如具有不确定性、非惟一结论的问题,条件不很清晰、不很完备、需要搜寻和补充的问题,现实性强、容易调动研究热情的问题,鼓励独创、有广阔发挥空间的问题等。解决一个个开放性问题,实质上就是一次次创新演练。又如,地理必修3第2章《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案例,可以让学生挖掘其它典型的案例加以分析,并提出可行性解决方案。
  三、地理学科开放式教学的作用。
  总而言之,实行开放式教学,只要应用得当,是行之有效的,特别是对地理学科课堂教学而言,更加富有成效。首先,它调动了师生两方教与学的积极性,充分显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主动探求知识。第二,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古人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形容一个人的知识渊博,其实这多属于地理学科知识范畴,也是较为感兴趣的学科领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兴趣激发学习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第三,这种教学方法变学生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主动探求知识,学会学习的方法,这对学生以后终身学习是有帮助的。
  
  参考文献: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地理教学论》
  
  
  
其他文献
新教材《历史与社会》是在替代原有的历史与地理,并将其中的内容加以综合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它所具有的综合性、人文性、创新性等特征,为当代教育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同时,我们新课程的开放性、多样性、灵活性特点也给它在实践中的具体操作带来了相应的难度,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师已有的知识结构不能有效地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
期刊
【摘要】我区中学历史开卷考试已经进行二年时间了,这已是大势所趋。为了迎接开卷考试的潮流,课堂教学必须进行相应的改变。这种改变,包括课堂上教师主体向主导的改变,学生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由重视基础知识向重视能力的转变,由重视教师的积极性向重视学生积极性的转变,同时防止开卷考试负面影响扩大等等。这种改变,正迎合当前素质教育改革的方向。  【关键词】开卷考试课堂转变学科综合定期总结重视学生克服负面影响  
摘要:在学校的创新教育中,学科教育是培育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阵地。历史学科以其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知识体系、结构功能和教育功能,在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个性品质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历史创新教学   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具备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历史学科虽然具备许多有利于培育学生创新教育的因素,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创新教育并没有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受到应有的重视,知识传授、应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突出能力的培养,就是要在“精讲多练,讲练结合”上狠下功夫。“多练”应与“精讲”紧密结合,这样才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关系,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教学气氛紧张活泼,充满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历史教学精讲多练    讲授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教育,这是中学历史课的主要教学任务。但关键是培养能力,这才是核心。因为只有知识与能力互相转化,才能在实际中
现代语言教学理论认为,学习语言的首要条件是保证足够的可理解的语言信息输入,因此听和读是学习英语能否成功的关键。但现有条件下,依靠听力输入毕竟有诸多限制,而阅读则是可行和可靠的。  一、小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的困难  1、心理障碍。由于小学生词汇量小,在阅读中“拦路虎”较多,加上缺乏适合小学生的阅读材料,往往使小学生对英语阅读产生惧怕心理,对英语读物望而生畏,造成心理紧张,而越紧张就越难以读懂,形成失败
期刊
关键词:记忆 能力 联想记忆 依次 串字 谐音 神奇 归纳    记忆是一切能力的基础。  由于地理基础知识的特点,大量的地名和事实需要熟记才能运用。记忆始终是地理学习中的一个重要而困难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除了重查阅地图、地理资料,提高理解能力外,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让学生掌握科学的联想记忆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1依次联想,顺藤摸瓜  即用一个已知的知识点,联想出许多相关知识点。  比如
当前国有企业在企业改革深化、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加入WTO等背景下,面临着空前严峻挑战,其中人才竞争是最激励的挑战。更大限度发挥现有企业员工技能和积极性的激励问题成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