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叙事和“家”时空的解体

来源 :初中生世界·八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irst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尔基的《童年》中,“我”的家在不断迁移,日子日益窘迫、悲惨。童年动荡不安,最终“我”被逼从家走入“人间”,结束童年的生活。
  “我”的第一个家在幽暗的小屋里,在这里,“我”有过和父亲母亲在一起的短暂的幸福时光。随着父亲的去世,这个家就不复存在了。之后,“我”和妈妈、外祖母坐上船去往尼日尼外祖父的家。
  “我”的第二个家就是外祖父的家,这个家经历了四次迁移解体。家的空间不断减小,家的人数也在减少。时间的变化在家的空间中得以呈现。这个家起初是一个以外祖父为绝对权威的小手工业家庭,位于山坡顶上,“一所低矮的平房,涂着脏污的粉红油漆”,里面是一间间半明半暗的小房间,“到处都是怒气冲冲的人忙来忙去,小孩子像一群偷食的麻雀乱窜乱跳,到处闻到一种刺鼻的从未闻过的气味”,而且“弥漫着炽热的仇恨之雾”。这个以吵骂为主的阴暗家庭,很快解体了。交春的时候,舅舅们分家了,外祖父的这个大家庭破裂了。第一次,外祖父的家迁到了一所漂亮的大宅子,“我”、外祖父和外祖母三个人住在一起。但这个新房住满了房客,我看到的是醉汉们跌跌撞撞,房客们乱哄哄地跑来跑去。因舅舅的闹事,这个家不到一年就没有了。第二次,外祖父在一条安静的街上买了一所漂亮可爱的房子,房子的花园里有许多可供捉迷藏的地方。在这个新的家里,“我”认识了马车夫彼得伯伯和房客“好事情”等人。在这些新人物身上,有着“我”不熟悉的新东西。同时,就在这个家,“我”结识到了几个小少爷,结下了纯真的友谊。“好事情”被赶走了,彼得伯伯死了,这个家也很快没有了。第三次,外祖父在山脚下一所旧房子的地下室里租了两间黑暗的屋子。第四次,也就是最后一次,“我”从母亲的房子回到外祖父的家:一间带有俄罗斯式的大炕炉和向院子开着两个窗户的狭小房屋。外祖父家的空间在不断缩小,“我”在家的空间里经受着磨难,不断成长。
  除了外祖父的家,“我”还有第三个家——母親、继父几经迁徙的家:从索莫夫镇一个塞满木屑和蟑螂的房间到石头房子的地下室,再到车站附近一间清洁的小小住宅。因为母亲的去世,这个家也没有了,“我”的童年也结束了。
  家是社会的细胞,家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呈现不同的面貌。童年时,“我”的家一次次迁移解体,也可以折射出当时社会的动荡。
  (节选自《二十世纪上半叶俄罗斯自传体小说中的童年叙事及其时空艺术》,《湖湘论坛》2016年第6期)
其他文献
当张在军先生完成《苦难与辉煌:抗战时期的武汉大学》、《当乐山遇上珞珈山:老武大西迁往事》、《发现乐山:被遗忘的抗战文化中心》、《战乱与革命中的东北大学》、《西北联大》等抗战后方的文化、教育专著之后,再来创作《发现永安:被忽略的抗战文化中心》,不仅顺理成章,且得心应手。  在军之名早有耳闻,结识十分偶然:半年多前,我被拉進一个学术微信群,他便与我打招呼,不久即收到了他寄赠的作品。近年来,在军十分活跃
上午十时,悦耳的下课铃声在保康县实验小学上空响起,全校学生像训练有素的军人一样,从教室里鱼贯而出,整队步入操场,然后一字排开,开始他们每天的必修课——阳光大课间活动。在保康,全县每一所中小学校的大课间都被演绎得五彩缤纷、各具特色,韵律操、集体舞、花样跳绳、竹竿舞、腰鼓表演等,一到大课间时间,整个校园立马变成欢乐的海洋,每一个生命都在这里自然地律动和舒展。  在保康县教育局局长孙代文看来,教育首先要
4月12日下午,在荆州古城健身中心篮球场上,一群小队员正两两快速运球推进;足球场上,教练正向队员们细心指导定位球战术;跆拳道馆里,学员们手挡脚踢……这里正是古城健身中心与荆州实验小学联合开展的“第二課堂”的现场。  古城健身中心作为第十四届省运会三个场馆之一,为响应荆州市教育体育局对场馆的赛后利用开展群众体育活动,该中心与荆州实验小学等周边学校合作,积极探索“场校合作”办学模式,开辟“第二课堂”,
一、水晶瓶  确切地说,杜克是被一瓶薰衣草精油吸引到紫城新区的。  杜克和女友小袋熊都迷恋薰衣草,尤其是杜克,每每闻到薰衣草散发出的芳香,他都会闭眼扬脸,鼻翼翕动,进入一种陶醉状态。  杜克和女友在澳洲的昆士兰大学读书,薰衣草正紫的季节,杜克会租一辆车,和女友小袋熊从布里斯班出发去库伦巴薰衣草农场观光,那里的薰衣草花田恍若童话世界,会让人生出一种想要飞翔的感觉。  也许正是这种薰衣草情结,一年前杜
画家看画,看画上边的东西。  作家看画,看画后边的东西。  自14世纪,欧洲人用了二三百年,在中世纪神主宰的死亡般的气息里,完成了自我的救赎,并让人的尊严从此至高无上,让自由神圣不可侵犯。画家们的贡献是使我们光彩夺目地看到了这个伟大的文艺复兴的全过程。前记  有时写作来自一种机缘。  今年入秋时候不期而遇——10月之初,先是受邀飞往遥远的希腊雅典去参加“中欧文明对话”;到了10月底,应好友韩美林之
季节的声色,是大地最好的戏剧。人类既是其中的角色之一,亦是观众,或览全剧,或看折子,或取选段,再忙,也应存一帧小品。  季节教人学习专注。专注地下一场雨,专注地下一场雪,如果雨雪同下,必是一个季节走到了尽头。春  当四月开始抽出闪电的皮鞭挥舞,驱赶大地上的生物,在雨水的掩护下,草木闯过了节气最后的防线,终于占领了整个春天。  田野里,土地复生草木的行动快速而高效,自由的生长显得肆无忌惮,甚至野蛮,
红 狗  村子被大山裹得严严实实。村人去趟镇里得翻过几十座山头,得天蒙蒙亮出门,月亮升上头顶时才能到。  山上的土层薄,且贫瘠,因而种不了水稻,只能种些红薯、南瓜、玉米等耐旱的粗粮。村人的日子自然过得苦,早晨吃红薯粥,中午吃南瓜羹,晚上吃玉米糊。冬天就把早餐省了,吃两餐;穿衣服也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住的是土坯砖砌墙,茅草盖顶的屋。  村人不但不觉得苦,而且觉得很快乐,很幸福。  快乐
春季开学伊始,随州市在继续落实好农村学生“两免一补”和城市学生免除学杂费政策的同时,向城市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推行部分教科书循環使用制度,对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寄宿生活费补助,进一步扩大义务教育学生的受益面。  从2017年春季学期开始,“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简称“一补”)资金受助对象扩大,由原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受助扩大为城乡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受助;同时,将特
有人说,美国人“喜欢”打官司。这种说法多少带点偏见,至少是对美国社会的了解不够。  美国的官司很多,大至恐怖攻击、杀人越货,小到粗言相向、口角纷争。官司多,并不意味着出于“喜欢”。生活在美国的人,惹上官司的机会是有的,不过,你也放心了,如果你遵守法律,一定不会惹上重大的官司,很不幸地,小官司也许还是会找上门的。其实,没有人“喜欢”互相控告、打官司,那是劳民伤财的事。但是,当人与人之间出现摩擦,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