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ebbs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几年,高中生普遍对数学课缺乏兴趣,很多同学只是为了应对考试才迫不得已学习数学。在生活中,随时都可以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存在,但也无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培养和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一个重点。
  关键词:高中数学;兴趣培养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面对一些没有学习兴趣、缺乏学习动机的学生,以及由于各种原因在学习中产生挫败感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课后不复习,课前不预习,作业马虎,总是处于被动的状态,形成了一种习以为常的现象。那么如何才能改变学生的这种学习状况,使学生经过一年或两三年的学习,提高数学成绩。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好学,是使教学能有所成效的根本保证。
  一、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一项针对高三毕业班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的调查显示:男生比女生更喜欢数学,但是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所占比例不到15%;很多学生即使是数学成绩不错的学生也认为作业负担较重的科目是数学。据悉,有的学校教师一节课让学生进行选择题训练,做20张卷子,学生像做题机器,被数学作业压得喘不过气。这样,学生整天做大量的数学题,对数学作业达到深恶痛绝的地步,还谈什么兴趣呢?因此,教师要找出学生的兴趣点,增强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数学竞赛。学生都有争胜好强的特点,在竞赛中都想取得好成绩,教师就要给他们提供机会,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在竞赛中赛出水平。竞赛只是一个契机,学生会在课下暗暗努力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会很浓厚,教学目标也就达到了。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多媒体课件替代原来的黑板、粉笔,能将视频、图象、声音结合起来,生动形象、直观,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巧设情境,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可以巧设问题情境,以问题引导学习,形成认知冲突,激发求知欲,激活思维通过“追问”等方式,使学生的这种心洲顷向保持在一个适度状态,从而形成对数学的认识兴趣。问题情景是指在新奇未知事物刺激下,学生认知中无意识地产生疑问或接受教师提问从而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意愿,使学生积极主动探求问题答案的一种情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等人的研究表明当感性输入的信息与人现有认知结构之间具有中等程度的不符合时,人的兴趣最大。所以,数学教学中,创设巧妙的问题情景可以有效地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创设一种紧凑有序、愉悦生动、张弛有度的课堂气氛。例如学习“解斜三角形”知识内容时,可以提出如下问题山有山的高度,河有河的宽度,我们能否不上山就测出山高不过河就测出河宽与学生认知意识产生冲突,使学生对问题的探究产生强烈的兴趣,虽然部分内容运算繁杂,但学生在探究中情绪激昂,兴趣高涨,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智力的发展,还要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勇于尝试、不断探索的精神,使学生养成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大胆提问的习惯。引导学生去探究、类比、猜想、发现、总结、反思,唤醒其创造意识,激发其创新动机,挖掘其创造性潜能。在教学中不时地设置对比,比较解题过程的繁简、解题的不同出发点等,让学生主动地思考、创新。还可以设置错误,让学生意识到学习不只是满足于教材的现成答案,更不要“唯教师是瞻,教师的解答只是一种借鉴、参考而已,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合理质疑,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数学思维,建立独立的思维体系。
  四、感受成功,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成功是成功的阶梯,会给人注入新的活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努力给每个学生创造出更多的表现机会,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对试题作出正确的解答。即使学生偶尔回答还不够准确,解答还不完善,教师也不应有丝毫的责备,而应去发现他们的亮点,鼓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成功是学生在学数学时求知的源动力,最终让学生明白只要努力思考、积极探究,就会有完美的结果,就会成功。而以成就为动机的学生坚持学习的时间会更长些,他们一心想获得成功,当失败时会加倍努力,直到成功为止。因此,在学校里成就动机强的学生一般会取得较好的成绩。另一方面,没有体验过成功的学生往往会失去这方面的动机,把兴趣转向其他事情上去。总之,适当的成功或失败都可以增强后续学习的动机,但成功体验对动机的激发作用大于失败的体验。
  五、现实问题数学化
  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所以,教师要创设条件,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实际问题之中,这样既可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数学概念教学应把学生带回到现实中去,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认识数学的作用,学会把现实问题数学化,使学生用数学去描述、理解现实问题。例如:有关“映射”概念教学,教师首先给出了学生身旁的两个例子,给高一计算机班学生分配座位和给学校寄宿生分配宿舍。教师边问(分别问:在给学生分配座位、分配宿舍问题中,有哪些主要元素呢?),边与学生一起分析,如果用A表示高一计算机班学生组成的集合(教师在黑板上用图直观表示集合A),用B表示高一计算机班教室里所有座位组成的集合(在黑板上用图直观表示集合B),分配座位就是给集合A中每一个元素指定B中唯一确定的元素(在黑板上用线表示对应)……再举出学生在初中学过的如y=3x+2,说明本质上也是两个集合之间的一种对应关系(图示对应关系)由此抽象出映射的概念。在数学概念教学中经常有意识地重视联系实际问题,无疑有助于学生学会数学化,形成用数学意识,从而增强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
  总之,兴趣是人类探究事物的发动机。一个人对某事物有了兴趣,才会去学习、研究、了解该事物。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想办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情愿思考问题,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学本式卓越课堂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小组展示”。即课堂教学中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后,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话过程。笔者认为,教师在学生小组展示时决不是一个旁观者的角色,一个和事佬的角色,一个模糊自己观点的角色。相反,应该是一个倾听、引导、激发、决断者的角色。  关键词:小组展示;角色扮演  在学本式卓越课堂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小组展示”。即教学中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后,学生与学生之间、
所谓教学策略,就是为达到教学目的和完成教学内容所采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教学的有效策略是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理论支撑。因此在全面实施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探索教学的有效策略,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那教学的有效策略有哪些呢?结合我的学习和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创设有趣情境,激发学习欲望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其目的就是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
摘 要:为了不断提高中学生对相关物理概念的认识水平、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及对物理规律的把握能力,必须要不断加强初中物理课程教学。虽然说,当前的中学物理教学为了能适应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很多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并且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是,当前的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仍然偏低,影响到物理教学有效性提高的诸多不利因素仍然存在。本文首先对于影响到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提高的因素进
伟大的哲学家萨格雷说:“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就会收获一种人生。”一种行为造就一种习惯;一种习惯造就一种性格;一种性格造就一种人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对英语能力的提高会起到直接的作用。但是,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需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段才会形成。尤其是我们农村中学生,大部分学生的家长都没有受过较高的教育,同时有很多学生是留守儿童,因而
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以“环环相扣”、“滴水不漏”等标准来形容一堂好课。其实这样的课只是教师按部就班地将教案完整演示出来,课堂上教师同时承担着“编剧”、“导演”、“演员”的角色,而学生没有自由和选择的权利。这样的预设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符合新课程的要求。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发展”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一方面是“预设”:就是指课堂教学前的一个预案,是
摘 要:数的运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但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总会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在运算中出现错误,其中有知识方面的原因,也有技能方面的原因。由此,我们教师也必须从情感与技能两方面同时下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计算能力;培养  小学生在做计算时出错率高、准确率低已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和不争的事实。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过程中,要正确对待这种现象,不要
复习课最难上----复习课的教学内容已是学生所熟悉的知识,对学生来说,复习过程不再像探究新知那样充满挑战的乐趣,冷饭重炒势必造成学习过程的索然寡味,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高度热情和积极性,学习动力不足。因此怎样上好复习课?这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根据人们的认识规律,对未经复习所获得的知识往往会逐渐遗忘,而通过复习来再现已经获得的知识,能达到巩同知识的目的。同时在讲授新课时,往往不可能一次就把某些概念或
摘 要:情景教学是以生动形象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与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将物理知识置于真实、生动的生活情境之中,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因而,在物理教学中,应通过物理实验、生活经验、多媒体技术、物理故事等创设物理情景,以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推进物理教学改革。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物理情景;物理实验  情景教学是以生动形象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
摘 要:教育不仅需要科学性、艺术性、也同样需要情感。在小学语文中运用情感教育,可以营造宽松教学氛围,加强师生情感交流,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情感教育;素质教育;语文教育  一、情感教育的理论依据  1.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的情感教育理论  他认为,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和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的更加轻松,更加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