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yuanfeng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不仅需要科学性、艺术性、也同样需要情感。在小学语文中运用情感教育,可以营造宽松教学氛围,加强师生情感交流,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情感教育;素质教育;语文教育
  一、情感教育的理论依据
  1.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的情感教育理论
  他认为,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和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的更加轻松,更加迅速。
  2.前苏联教育学家赞科夫的情感教育理论
  他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到,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好的情绪使学生精神振奋,反之则会抑制他们的智力活动。
  3.现代情感心理学理论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健康的情感,能够有效地强化人的智力活动,使学生精力充沛,意志旺盛,思维敏捷深刻,想象丰富活跃,记忆力增强,学生的心理潜能会得到高效发挥。反之,消极不健康的情感,则会使智力活动受到抑制,降低学习效果。
  二、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加强师生情感交流,营造宽松教学氛围
  1.教师要加强自身的情感修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自身素质是教师威信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教师本身必须加强个人修养,具有丰富的情感,要具有较高的人品修养和令人喜爱的、愉快的个人性格,以自己的高尚情操影响学生。要有爱心、童心和耐心,要让学生充分感受教师的人格美、智慧美。
  2.教师要与学生形成和谐友爱关系
  教师应注重师生人际交往中的情感因素,围绕着认知信息,传递师生间会出现的种种情感。教师要努力以自己的良好情感去引导学生的积极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流的氛围,以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优化教学效果。“以爱动人,以爱育人”是教师必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职责。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爱,师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对学生心灵深处的烦恼、忧愁和疑惑,教师不能无动于衷,要用爱心去温暖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父母般的关爱。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上了语文老师,自然就喜欢学语文。
  (二)实施情感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1.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情感
  教师在备课时,既要备知识性、技能性、思想性内容的课,也要备体验性、情感性内容的课。不仅要把教学内容中的重点,考虑学生可能遇到的难点、疑点,还要分析教材中作者与某些人物的思想感情,以便真正把握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并将此传递给学生,使学生从中受到情感教育。实践证明,只有引起学生强烈情感体验的教学内容,才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长久的记忆。
  2.创设有情感的教学情境
  情感与情境总是相伴的。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讲清知识点,还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直观的教具、丰富的面部表情与肢体语言创设有情感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运用丰富的情感,展开丰富的想象,达到以情促知、情知交融的教学效果。教师在传授过程中,可以通过各种手段,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扣动学生的心弦,用情感因素为学生的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进入快乐、饱满、振奋的准备状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提高学习效率。
  3.用言语来表达积极地情感
  教师上课时应充满激情,心理学家的研究和教育实践证明,如果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抱有希望,那么他会在不自觉的状态中给予学生肯定、赞扬和鼓励。学生在受到鼓励后,会激起对老师的更真诚的信赖和尊敬,产生上进的信心和决心,这就是“皮革马利翁效应”。美国心理和教育学家斯金纳的实验表明,通过奖赏,行为可能被铭记,但不能通过惩罚,来拒绝行为。因此动则训斥学生、对学生妄下断語是目光短浅的表现,而能够从差生身上找到闪光点,才是教师智慧的表现。为此,在学生正确回答问题之后要给以肯定,表达教师对他的欣赏,促进学生进一步参与教学活动。
  4.用非语言行为来传递友爱的情感
  以情施教原则要求教师生动而富有表情地教学,这有助于促进教师充分而有恰当地表达教学内容。教师上课时要充分运用非语言行为——表情、目光、手势、姿态等,对有声语言进行恰如其分的补充,使教师的教学意图和教学内容易于被学生接受。列如:老师在询问“谁能回答这个问题请举手”时,可举起自己的手予于示范,同时用满含期待的目光注视着全班。用肢体语言可以形象的解释某些现象,概念,竖起拇指表示对学生的鼓励和表扬,轻轻拍学生的肩膀表示对学生的安慰等,都能充分表达教师的积极感情,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减少学生学习焦虑,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运用感情教育,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从“知识型”向“全面型”,“个性发展型”转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小学语文感情教育的尝试应该说是抛砖引玉,希望感情教育得到更多人的重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进而真正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汪光祖.师生情感在教育中作用.中小学教学与研究,1989
  [2]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识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识字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提高小学生的识字能力才能有效提高其阅读和写作水平,培养小学生热爱汉字,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前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影响着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语文教师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小学生识字的兴趣主要分析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
摘 要:在学本式卓越课堂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小组展示”。即课堂教学中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后,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话过程。笔者认为,教师在学生小组展示时决不是一个旁观者的角色,一个和事佬的角色,一个模糊自己观点的角色。相反,应该是一个倾听、引导、激发、决断者的角色。  关键词:小组展示;角色扮演  在学本式卓越课堂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小组展示”。即教学中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后,学生与学生之间、
所谓教学策略,就是为达到教学目的和完成教学内容所采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教学的有效策略是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理论支撑。因此在全面实施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探索教学的有效策略,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那教学的有效策略有哪些呢?结合我的学习和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创设有趣情境,激发学习欲望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其目的就是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
摘 要:为了不断提高中学生对相关物理概念的认识水平、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及对物理规律的把握能力,必须要不断加强初中物理课程教学。虽然说,当前的中学物理教学为了能适应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很多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并且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是,当前的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仍然偏低,影响到物理教学有效性提高的诸多不利因素仍然存在。本文首先对于影响到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提高的因素进
伟大的哲学家萨格雷说:“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就会收获一种人生。”一种行为造就一种习惯;一种习惯造就一种性格;一种性格造就一种人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对英语能力的提高会起到直接的作用。但是,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需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段才会形成。尤其是我们农村中学生,大部分学生的家长都没有受过较高的教育,同时有很多学生是留守儿童,因而
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以“环环相扣”、“滴水不漏”等标准来形容一堂好课。其实这样的课只是教师按部就班地将教案完整演示出来,课堂上教师同时承担着“编剧”、“导演”、“演员”的角色,而学生没有自由和选择的权利。这样的预设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符合新课程的要求。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发展”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一方面是“预设”:就是指课堂教学前的一个预案,是
摘 要:数的运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但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总会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在运算中出现错误,其中有知识方面的原因,也有技能方面的原因。由此,我们教师也必须从情感与技能两方面同时下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计算能力;培养  小学生在做计算时出错率高、准确率低已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和不争的事实。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过程中,要正确对待这种现象,不要
复习课最难上----复习课的教学内容已是学生所熟悉的知识,对学生来说,复习过程不再像探究新知那样充满挑战的乐趣,冷饭重炒势必造成学习过程的索然寡味,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高度热情和积极性,学习动力不足。因此怎样上好复习课?这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根据人们的认识规律,对未经复习所获得的知识往往会逐渐遗忘,而通过复习来再现已经获得的知识,能达到巩同知识的目的。同时在讲授新课时,往往不可能一次就把某些概念或
摘 要:情景教学是以生动形象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与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将物理知识置于真实、生动的生活情境之中,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因而,在物理教学中,应通过物理实验、生活经验、多媒体技术、物理故事等创设物理情景,以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推进物理教学改革。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物理情景;物理实验  情景教学是以生动形象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