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式教学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的优化策略研究

来源 :青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1010pingb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高中思想政治课应力求凭借相关情境的创设,提供综合的视点,提升综合能力。同时,高中思想政治课需要积极适应“3+1+2”高考模式下学生拥有了自主选择权后可能造成的选择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人数减少的情况。高中思政课知识本身所具备的抽象性,以及学生对于枯燥的授课方式的抵触情绪和能力培养的缺失,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式,使用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情境式教学法,通过教师针对学生学情的考量,创设性的构建有趣味、有深度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以景生情,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主动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对情境的分析与思考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笔者通过对情境式教学相关理论的学习,对实习学校问卷调查的分析、教师访谈以及课堂观察所得,发现情境式教学在思政课的使用中,具有如下的实践价值:加强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增强思政课教师情境式教学理论素养;提升思政课教师情境式教学实践能力;加强学生对思政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情境式教学在高中思政课使用中也存在如下问题: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情境创设方法单一;情境提问及评价过于随意。通过数据的分析,结合自身教育经验,以及对调查数据的分析,笔者发现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可以概括为,学生主体地位未充分体现;教师情境式教学能力不足;学校应试考核指标的不利导向。针对思想政治课堂中情境式教学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笔者针对学校教学中的三大主体,学校、教师和学生提出如下建议。首先,针对学校的建议,加强教师情境式教学能力培养、完善情境式教学评价体系、建立高中思政课程资源库。其次,针对教师的建议,突出情境教学目的与内容的统一、改进提问技巧及教师的点评、加强团队交流合作。最后,针对学生的建议,培养积极态度、激发学习兴趣、养成情境意识。通过针对性的措施,解决情境式教学在高中思政课中出现的问题,优化情境式教学的实践效果。
其他文献
我国高校的扩招使得高等教育规模在不断地发展和壮大,据调研发现,不少高校已在践行多校区办学模式,一来能够增加学校生源的容纳量,满足扩招的要求;二来可以扩大学校的规模体量,改善学校的社会信誉度及影响力。多校区办学模式其优势较为突出:一是教育资源有效聚合,有利于毕其功于一役,拉升学校的整体教育水平;二是增强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扩大社会影响力。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模式缺点也较为明显,一是因多校区的原因,存
课堂导入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首要环节,起着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状态、活跃课堂氛围的重要作用。“导入”从字面意思上可拆解为“导”和“入”,“导”是教师的行为,“入”是学生的行为,“导”指的就是思想政治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引导学生的行为和思维,让学生以更好的学习状态开始新课的学习,“入”指的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顺利进入课堂学习,在教师的开导之后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教育界
在课堂教学中,对话无处不在,随时都在发生。教师、学生与教学环境三者之间的对话成为推动课堂教学进程发展的主要因素。然而,纵观当前的教育现状,对话式教学在实际课堂教学运用中的效果却不尽人意。在高中思想政治对话式教学的课堂上,频频出现教师“独言”、学生“失语”、课堂氛围“沉寂”等现象。在此背景下,笔者通过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课堂观察法,深入考察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一线的情况,了解对话式教学在青海
数学逻辑推理是当下我国数学研究的一个热门领域,受到教育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尽管这些数学教育研究者所使用的概念名称不尽相同,如数学推理、数学推理与论证、数学逻辑推理等等,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数学推理的共性。在我国的数学新课程改革当中对初中生数学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做了相关要求,因此,当下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推理能力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从研究问题及背景的实际出发,本文主要运用文献分析法、访谈以及测试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在创设真实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其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引导学生以某些特定的方式、方法去理解、反思学科的概念和原理,在各种实际问题情境中探索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合理的“先行组织者”可以帮助学生将化学学习融于真实问题情境当中,并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化学学习兴趣,体会学习的乐趣;可以从学生的己有经验出发,帮助学生明晰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实
语言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的非常重要的工具,讲授课堂内容、表达内心情感、师生互助沟通等都需要语言的表达。教师的语言承载着重要的信息,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是实现三维目标、学科素养目标的主要方式。高中思想政治课内容较为理论化,对于学生来说理解难度较大,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将晦涩难懂的内容讲授出来,教学语言艺术应用的重要性便显而易见。教师教学语言的水平,直接影响着教育和教学的效果。教师要优化自身的
语文《教师教学用书》是语文学科中重要的辅助教学工具之一,在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论文以统编版(7-9)年级共六册《教师教学用书》为研究对象,对书中的编写理念、结构以及涵盖内容三个方面结合文献分析法、内容分析法等做出了具体分析,同时归纳了统编版初中语文《教师教学用书》的编写特色及不足之处,并针对这些现状为语文教育从业者们提出了些许使用建议。本论文主要由五部分构成。
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2017年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标提出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实现立德树人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教师要坚持学生发展的导向,使课堂师生的角色实现转变。“让学引思”理念直击教育的实质,有利于让学生进入课堂,实现立德树人和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让学引思”理念在理论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该理念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应用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
中考是中小学教育中最重要的大规模标准化考试,目的是检测考生能否符合初中毕业的条件,同时也是更高一级学校选拔优秀人才的重要依据。对中考试题事前综合难度展开分析研究,不仅可以了解中考试题的难度分布和变化趋势,为考题命制、教育教学和考生复习提供帮助,而且对优化和完善试题难度结构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本文结合SOLO分类理论、CTA试题难度事前标定体系和综合难度模型建立了试题事前综合难度的评价模型体系,并以
贫困作为一个全世界范围存在已久的难题,始终是学者们所关注的问题。进入新世纪以来,针对我国深度贫困地区先天地理资源条件不利于当地居民发展的情况,经过国务院批准,2001年国家发改委根据文件精神在国内逐渐展开了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项目,旨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解决深度贫苦地区基础薄弱节,促进社会全面发展,而易地扶贫搬迁无疑成为这场攻坚战的重中之重,并且是目前为止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