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离子电池NaxMO2基层状正极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on31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锂离子电池由于其体积小、重量轻和能量密度高而被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和电动汽车等领域,但由于全球锂资源匮乏且分布不均限制了锂离子电池的大规模发展。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相似,均基于摇椅式的电化学储能机制,此外,钠资源储量丰富且价格低廉,因而催生了一股钠离子电池的研发热。其中,开发具有稳定脱嵌钠离子结构的正负极材料成为国内外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过渡金属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具有种类多样、能量密度高和结构稳定等优点,但是该类材料充放电过程中的相变机理、材料表面改性与组成调控方面的研究还有相当程度的空白。本论文中,我们主要对NaxMO2 (M=过渡金属元素)中的隧道型(T)、P2相和O3相三种构型的材料进行合成、改性以及电化学性能的研究,并探索了其中的构效关系。在第一章,我们介绍了钠离子电池的发展历程和工作原理,并对钠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进行分类概述。对正极材料,我们主要介绍过渡金属层状正极材料、磷酸盐和普鲁士蓝类似物。对负极材料,我们介绍了碳基材料、金属化合物和合金类负极材料。最后,概述了本论文的选题背景。在第二章,列出了本论文中涉及到的实验药品和实验设备,并介绍了钠离子电池半电池的组装工艺与测试流程。在第三章,论文使用丙烯酸热聚合的方法合成了 Na0.44MnO2,并利用Ni和 Mg 对 Mn 位掺杂得到了 Na0.44Mn1-xMxO2 (M=Ni,Mg;0 ≤ x≤0.44)系列样品。通过对电化学性能的对比和分析发现,对Mn位部分替换成Ni或者Mg都会影响到样品的形貌和结构,同时影响材料的电化学性能。Ni和Mg对Mn位的取代会带来充放电曲线的平滑并且提高了 Na0.44MnO2的容量,改善了电池的循环性能。其中在2.0-4.2 V的电压区间内,0.1 C倍率下,Na0.44Mn0.89Ni0.11O2和Na0.44Mn0.89Mg0.11O2的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93 mAh g-1和188 mAh g-1,循环70次后的容量保持率可达74%和81%。在第四章,论文使用丙烯酸热聚合并结合固相法制备得到了P2-Na0.67Fe0.5Mn0.5O2和一系列对Fe和Mn位进行不同金属元素的等价不等价掺杂的P2相钠离子电池层状正极材料。Na0.67Fe0.5Mn0.5-xTixO2(x=0.05)正极材料具有190 mAh g-1的可逆比容量,且50次循环后仍有接近120 mAh g-1的可逆比容量,其优势在于制备过程简单,混料一步即可完成,不需要其他特殊的处理过程。对其他不同金属元素掺杂结果的分析表明,通过掺杂作为改善P2相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方法是切实可行的。在第五章,论文使用丙烯酸凝胶聚合的方法制备了 Na1-xCr1-xTixO2(x=0,0.03,0.05),其中Na//Na0.97Cr0.97Ti0.03O2具有非常高的库伦效率(首次高于96%),并且在2.0-3.6 V的电化学窗口下,0.2 C的倍率下100次循环后只有4%的容量衰减,在32 C倍率下比容量高达110 mAh g-1。研究表明经过掺杂改性的NaCrO2是未来大规模储能电池极具潜力的正极材料。在第六章,我们使用丙烯酸热聚合的方法,以葡萄糖(GLU)作为碳源成功制备得到了碳包覆的NaCrO2。该方法制备得到的碳包覆NaCrO2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10% GLU样品在32 C倍率下可逆容量仍有110 mAh g-1。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制备过程简单,只需要将烧结得到的NaCrO2与GLU在研钵中加少量无水乙醇研磨,随后在惰性气氛下烧结即可得到颗粒尺寸较小的样品。我们还对柠檬酸(CA)、聚乙烯醇(PVA)和聚乙二醇(PEG)作为碳源进行了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表征与测试,从侧面证明了使用此种方法进行碳包覆的可行性,并且阐明了对于同一电极材料,碳源的不同会导致电化学性能的差异。在第七章,论文采用直接共沉淀法获得普鲁士蓝类似物Na2Ni0.5Mn0.5Fe(CN)6前驱体,并通过烧结条件的探索和优化获得了 O3相的NaNi0.25Mn0.25Fe0.5O2。得到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可逆比容量高达130 mAh g-1,1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达到85%。其优势在于可实现Na+与过渡金属离子的共沉淀,不需后续混合。合成过程中采用微波辅助烧结的方法可以加速化学反应过程,减小了材料的颗粒尺寸,缩短了电子和Na+的扩散路径,进而提升了材料的倍率性能。在第八章,对本论文进行总结,盘点创新和不足,并对以后的研究工作做出展望。
其他文献
最大限度地延长网络的寿命是无线传感器网络(WSN)中的一项关键挑战。当WSN中的传感器节点(在传感区域中通常无法直接访问)由电量有限或不易更换的电池供电时,这项挑战显得尤为迫切。传感器电池电量耗尽可能导致网络拓扑的改变或网络寿命中止。因此,延长传感器网络的寿命具有重要意义。除了能量问题之外,还有受限的处理和存储能力、可扩展性、短距离传输以及它们在传感器网络中的位置等其他问题。传感器节点的无线电通信
基于电化学的高效能量转化与利用有望缓解传统化石燃料所带来的能源和环境压力,而电催化剂的精准研发亟需厘清不同材料的内在构效关系并掌握工况条件下的性能演化规律。作为当代最重要的大科学装置之一,同步辐射已逐渐成为探索电催化前沿科学问题的综合研究平台。特别是,同步辐射谱学技术的发展为明晰电催化材料的构效关系,并进一步指导其精准制备带来了重要契机。其中,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谱具有元素选择性,可以探测样品的局域
视频语义分割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基础任务,旨在为每帧图像上的像素点进行语义类别标记,从而获取对周围场景的像素级语义解析,在智能交通、自动驾驶等领域具有广泛且迫切的应用需求。不同于图像数据,视频数据一方面蕴含了丰富的时序信息,反映了物体的运动规律,可以为语义分析提供重要先验,但另一方面视频内容往往更加复杂且数据量更大,难以获取完整数据标注,导致模型学习更加困难,实际部署时计算资源消耗巨大。因此,视频语
物质在极高密度下会呈现怎样的状态?并合致密双星系统如何形成与演化?这是引力波天文时代有待解决的两个重要的科学问题。致密物质的状态方程是解决第一个问题的关键。然而,在核饱和密度以上,通过理论计算和地面核物理实验等方式来确定状态方程都遇到了瓶颈。中子星则为研究高密度情况下的状态方程提供了理想的天体物理实验室。而并合致密双星的统计分布特征则会为解决第二个问题提供重要的线索,随着探测到的引力波事件的增加,
化学发光是检测生物体液中重要分析物的最灵敏方法之一。化学发光是一种发光现象,由发光体与其共反应物之间的化学反应产生,而无需使用外部光源。化学发光最常见的优点是快速、廉价、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宽线性范围和可控发射。自1928年以来,大多数报道的化学发光系统使用过氧化氢(H202)和溶解氧作为鲁米诺和光泽精化学发光的共反应剂。H202和溶解氧可以与多种过渡金属阳离子相互作用,导致选择性和稳定性差。因此
材料的拓扑性对其物理性质的影响拓展了人们对于物理世界规律的认识。人们通过对绝缘体、半导体及金属(半金属)中拓扑物理性质的研究发现了具有不同电子能带结构特征的多种拓扑材料,如狄拉克半金属和外耳半金属。这些拓扑材料的输运性质对费米能级附近的拓扑能带非常敏感。大多数拓扑材料的拓扑能带交叉(狄拉克/外尔点)或高于费米能级或低于费米能级,对其本征物理性质的影响并不明显。因此,需要通过施加压强、磁场、应力或者
电动汽车作为一种新兴低碳交通工具,是解决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手段。使用锂电池作为电动汽车主要动力来源,可以有效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从而达到环保和低碳的目标。在车用环境下,单一锂电池系统经常需要面临大倍率、高频率的充放电工况。长期工作在这种工况下,锂电池会出现性能急速下降和容量快速衰减的现象。由超级电容和锂电池组成的车用混合储能系统是代替单一锂电池储能系统的有效解决方案。然而,电池和超级电
自组装是组装基元通过自下而上自发形成有序结构的过程,是制备有序材料的有效方法之一。研究表明,当组装基元在受限条件下组装时,往往会表现出不同于非受限状态下的组装行为,可以得到非受限状态下难以获得的有序自组装体。目前,人们对有机高分子的受限自组装研究已经较为深入,而采用受限的策略制备形状可控且结构均一的聚合物/功能性无机纳米粒子复合有序组装体,仍面临较大挑战。特别是当组装基元在软受限环境下组装,并且与
基于汽车行业安全性、轻量化和制造成本等方面的广泛需求,轻质结构材料得到了快速发展,而新一代先进高强钢(AHSS)在汽车用轻量化材料中被广泛应用以满足新能源汽车等特定结构件的使用要求。Mn含量为4~12 wt.%的中锰钢凭借其较低的合金成本和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被国内外研究学者所密切关注。中锰钢的力学行为受到亚稳态残余奥氏体的相变诱导塑性(TRIP)效应的控制,该效应由退火工艺决定。因此,中锰钢研究
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技术,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s,DNNs)近年来在人脸识别、视频处理、机器翻译、搜索推荐、生物医学等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在深度神经网络的性能不断提升的同时,其宽度和深度也在不断增加,甚至诞生了参数量在千亿量级的超大模型。深度神经网络的高存储占用和高计算负载问题给当前的硬件设备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尤其是资源受限的移动设备和可穿戴设备。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