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二十年来,融资约束下的企业投资理论已经成为公司理财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所面临的融资约束与其投资现金流相关性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研究变量选取,指标定义,样本来源以及研究侧重点的不同,部分学者认为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与其投资现金流存在正相关关系,而另有一部分学者认为企业所受到的融资约束与其投资现金流相关性呈负相关关系。本文以2004-2008年沪深股市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多元判别分析法衡量了我国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所面临的融资约束程度,并运用实证模型对金融危机前和金融危机后两类企业的投资现金流相关性进行了检验。
本文研究发现:从市场竞争性的角度讲,民营企业所受到的融资约束低于国有企业,但由于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使得国有企业可以政府信誉为担保较容易地筹集到其投资所需资金,从而其面临的融资约束要低于民营企业;金融危机之前,尽管我国民营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较高,但由于国有企业在项目资金的使用方面要受到政府的严格管制,并且国企中存在的内部人控制问题使经理人为其自身利益进行过度投资,使得国有企业的投资现金流相关性要高于民营企业;金融危机之后,由于政府经济刺激政策更多倾向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面临更大程度的融资约束,其投资现金流相关性较金融危机之前更高;金融危机之后,虽然国有企业受到政府政策的扶持仍然可以较容易地获得投资资金,但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政府加强了对资本市场以及信贷资金的监督力度,国有企业投资资金的使用受到了更加严格地监管使得国有企业在在金融危机后筹资更加谨慎,表现出更高的投资现金流相关性。
本研究为我国资本市场以及上市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建议:(1)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机制,降低投资者与企业管理层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有利于企业利用良好的投资机会,实现其持续发展;(2)鼓励民营企业发展,改善民营企业融资环境;(3)鼓励为民营企业建立多种资金来源,多种组织形式参与、多层次结构的担保体系;(4)完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强化对经理人的监督和约束机制,减少其过度投资行为,实现国有产权价值最大化。